APP下载

我们该如何引领学生写作

2012-08-15江苏高长华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佳作写作能力读书

江苏 高长华

我们该如何引领学生写作

江苏 高长华

扩大阅读视野,疏浚写作渠道,开拓展示空间,内化佳作影响,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博观约取,摘抄评点,交流共赏,朗诵演讲,读写说听四位一体,貌似愚笨,实则契合作文教学规律。这样做,学生能读会写能说会听,写作能力会在一天天的浸濡中得到迁移提升。

博观约取 摘抄评点 交流共赏 朗诵演讲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表述和要求凸显了写作的工具意义。写作在试卷中的分值高居60甚或70分,学生渴求高分,他们这一期许和需求体现了写作的功利色彩。我们铭记“课标”要求,想方设法开展写作教学,开掘写作的工具意义;我们不忘学生需求,劳心费力践行写作指导,助推学生博取高分。我们指导学生单周一小练,双周一大练;我们教师自己精心选题,悉心指导,细心批阅,耐心讲评。如若在夜阑人静之时,自问收益几许,收益的或许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的迷离与缥渺。写作的付出与收获,恰如鲁迅所言,“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学生勉强拼凑出来的文字依旧内容空洞、思想贫乏,难于规范地“表达和交流”;语言枯燥、选材陈旧,既不鲜明也不生动,博取高分只是一次次的奢望。

近两年,笔者果断摒弃自己“一向如此”的做法,扎实进行读、写、说、听综合训练,所带班级学生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具体做法是:

一、博观约取 扩大阅读视野

2009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3.88本,2010年人均 4.25本[1],2011年人均 4.35本(2012年4月19日中新网),据载,早在2005年,国民人均阅读量“日本40册,美国60册,犹太人75册”[2]。全民阅读现状堪忧,理应浸润书香的高中学生阅读量更令人惊心。“吊瓶班”补充氨基酸备战高考,“光膀班”埋头苦读硝烟弥漫,如若排除教材、教辅用书,期待高中学生年人均阅读4.35本,甚或完整阅读经典著作一部,据笔者推测,这也只能是期待而已。没有“读书破万卷”,也就没有“下笔如有神”;没有“学以为耕”,自然也不会“文以为获”。阅读量不尽如人意,作文素养补给中断,固然由于升学挤压所致,有时也如林语堂在《读书与看书》中所言“今天中小学教育全然违背此读书心理学原理,一不分读书、看书,二叫人强记。故弄得学生手忙脚乱,浪费精神。”笔者的确“常令人记所不当记,记所不必记”,时有“真真罪恶”之感。

扩大阅读视野,积累写作素材,体味佳作的立意构思、表达方式、语言特色,实现阅读到写作的有效迁移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们可以放任学生自读报刊时文、名家名作,如羊觅草,滋精养神;指导学生集中阅读某一作家的作品,如,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足迹》《匆匆》《论百读不厌》,期待学生“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林语堂《读书的艺术》);也可就某一类主题荐文,如亲情类文章,《寒风吹彻》(刘亮程)、《跟着炊烟回家》(马国福)、《回家吃顿娘做的饭》(厉彦林)、《父母老去》(彭城)等,学生比较阅读,斟酌赏鉴。

学生既要“博观”文质兼美的文章,更要有眼力地“约取”佳作一篇,进行一定程度的精读,方会在下一环节中畅达文路,从容作文,写出见解深刻的文字。读是吸收,写是倾吐,不愿读,不会读,读之不博,思之不深,难于展露深邃的思想,更不会优雅地“表达和交流”。

二、摘抄评点 疏浚写作渠道

写作前,笔者要求学生将自己精心挑选的文章全文或节选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纸上,这样做,不仅能培学生严谨的书写习惯,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熟读深思后学生必有所感悟,有种不吐不快的冲动,此时就需教师及时引泄这种写作冲动,鼓励学生对所摘抄的文章或品词析句,或点评得失,或感悟现实,用写作言明心志,用文字眺望灵魂。“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酿者蜜也,非花也。”(袁枚《随园诗话》)将所食的桑所采的花吐出悠长的丝酿出甜美的蜜,实现读书向写作的迁移和转化。

读完连玉基的《安于途中》,有学生这样写道:“人的一生就好比一个圆,从一点出发,经历了千难万阻还是回到了起点,我们终究要死亡,但正是那个大大的圈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意义,有了内涵,安于途中的生命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享人生。”起点就是终点,“大大的圈”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轮回与有常,认识到安于途中的生命才会尽享人生;另一学生如是写道:“如果说生命是颗流星,那么许多人只在乎那终极的瞬间璀璨;如果说生命是粒沙子,那么许多人只企求变成珍珠的刹那辉煌。无论是你与我,还是他与他们,都很大程度上误解了生命的历程与意义。‘生命不是一个奔赴死亡的过程’,而是一个烙满苦乐哭笑、汗水与泪水、幸福与不幸的过程;是一个跌倒了爬起来,用青春带泪的微笑去迎接每一天朝阳的过程……”该生感悟出生命中的苦乐哭笑、汗水与泪水,留给读者的是跌倒后爬起来昂然前行的决绝姿态。

教师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与干扰,少设些条条框框,少谈些技法技巧,让学生将读后的戚戚然、欣欣然诉诸文字,“而由于他从你这里获得了鼓励,获得了默许,没有了思想束缚,他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就获得了愉快,也获得了写作的智慧。”否则,“心灵的窗户悄悄地关上了,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才会试探性地再开一道缝。”[3]

三、文章共赏 开拓展示空间

拿到老师反馈的作文,学生如能孤芳自赏,抑或失望自怜,也不算一件坏事,毕竟由此能窥测出他们是如此重视自己的文章。而现状往往是:学生看看分数,瞄瞄评语,然后将作文塞进桌洞,就此打住。写作是一种表达和交流,表达和交流当然需要对象。教师如能设法引导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培育数量可观的赏评队伍,学生的表达意愿将会得到激发。“所谓读者意识,简要地说,就是写作时心中有特定的阅读对象和明确的表达目的,以及有利于对象接受和目的达成的表达方式,也就是服务于交际需要。”[4]

笔者将班级学生的选文与作文,每10人一辑,班级内传阅交流。或给学生编选个人专辑;或抽选学生成立作文评审团;或指定学生到前台朗读;或挑选作品张贴上墙;或润色佳作推荐发表……教师由教练员、审判者变为学生写作的引导者、促进者,树立了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了学生的读写兴趣,对前两个环节提供了强力支撑,具有强大的读写推动力。学生关注他人文章之优劣,倾听别人评己作文之得失,这样做,教师何须担心学生阅读不博览精取,作文不倾其所能。只要学生有写好作文的持久热情和强劲动力,写作能力就有提高的可能。

四、朗诵演讲 内化佳作影响

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有一段关于听、说的精妙论述:“听,就是用耳朵来读……说,是用口来写。”朗诵演讲、聆听观摩,是说是听,更是另一种写和读。强力推进选文的诵读或演讲,要求学生将所摘录的选文背诵下来,牢记心中,听候老师点将,到前台朗诵或演讲,全班同学倾听品鉴。进一步将佳作内化,送入学生的口耳,融入学生的血液,促使他们反刍消化,回味渺渺余香。蜜蜂式的读书法能读出惬意与消遣,“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肯出滋味来。”(朱光潜《谈读书》)“枯燥的书”尚能“肯出滋味来”,学生自己精心挑选的文章背诵下来其滋味定会妙不可言。诵读者深情,竭尽表演之能事;倾听者引领,尽享兴味盎然之愉悦,生生互动,活化了交流的乐趣,深化了选文的影响。

对选文不博览精取,“得益于课外”断难实现;单一训练,学生作文之水难以汩汩流淌;没有读者意识,学生难有持久的写作动力。博观约取,摘抄评点,交流共赏,朗诵演讲,读写说听四位一体,貌似愚笨,实则契合作文教学规律。这样做,学生能读会写能说会听,写作能力就在一天天的浸濡中得到迁移提升;这样引领,教师没有了写作技法的讲析纠缠,没有了作文批阅的劳烦厌倦,作文指导的日子也会拥有鸡栖于埘的心境,海天一色的壮怀。

注释:

[1][2]王本华.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课程·教材·教法,2012(01).

[3]王栋生.这是写给你看的.中学语文教学.2010(01).

[4]郑桂华.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中学语文教学.2010(01).

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佳作写作能力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佳作欣赏
佳作展示
佳作精赏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