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使用教材”背景下我的读写结合实践与感悟

2012-08-15浙江蔡莉莹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小洁蔺相如原著

浙江 蔡莉莹

“创造性使用教材”背景下我的读写结合实践与感悟

浙江 蔡莉莹

如果说爱情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那么“读写结合”则是语文阅读教学永恒的课题,常做常新的课题。在这个倡导“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新时代,教师如何克服读写结合惯性的副作用,避免模式的僵化,摆脱教材的束缚,使读写结合更优质、更高效?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浅谈点滴感悟。

〔我的实践〕《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一课时)

读写结合设计一:

1.品读比喻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2.简介“白血病”,想象小洁的痛苦,写下你最想对他说的话。

生:小洁,你是不幸的,但你也是幸运的,希望你早日康复!

生:小洁,振作起来,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是命运对你的考验。

读写结合设计二:

1.品读比喻句。

2.简介白血病。

3.回读第一段,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想象写话: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朗读这段话时,我们心情愉快,好心情因为好天气,好风景,更因为好事情——小洁获得新生了。可是,刚刚得知身患绝症时的小洁该是多么痛苦啊!你也能以一段景物描写来表达他内心的痛苦吗?可看图写话,也可自由发挥。课件出示:

四幅图片(郁郁葱葱的大树、风中光秃秃的树、枯黄的草、绿油油的草地)。

文字:病房里,窗子前,小洁呆呆地站着,他看到

生:他看到一棵大树孤独地站立着,任秋风抓落自己满头的黄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了,秋风仍不罢休,不停地摇晃着它的身子,似乎还要将它连根拔起。

生:他看到草地仍然是一片葱绿,每一棵小草都伸展着叶片,好像在说:“我要生长,我要生长!”是啊,小草的脚下是肥沃的土地呀!可自己呢?

〔我的感悟〕读写结合,多做“形神兼具”的同步练习

这是我在该课磨课过程中的两个不同设计,前一个练笔设计不拘表达形式,仅仅注重情感的抒发,后者更注重的是“借景抒情”这种表达形式的习得与运用。显而易见,后者更有实效。解读教材,预设教学时,我们都会有习惯性的思考:本课的读写结合点在哪?因为我们的“言语习得意识”很强。但在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时我们往往会继续一个惯性思考:最感人处在哪?于是,诸如此类的设计也成了一个惯性: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谁在说什么?你最想对文中的谁说些什么?从大师的课堂到草根的课堂,这样的读写结合我们听腻了,总以为“腻”,是因为听得多了,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读写结合质量意识强了。

两次教学的对比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走出读写结合的惯性,研读文本时,应更多关注文本的言语表达特点。找准读写结合点还会让你在导读课文时更清晰更简洁。因为,你已瞄准了这一个目标:如何让学生在被文本感动时,体会到文本的语言表达特色,在迁移方法时写出精彩。可见,“门当户对”的读与写,即从“言意兼得”的读到“形神兼具”的写,能让读写结合更高效。

〔我的实践〕《将相和》教学片断

学习《杨氏之子》(六下第3单元)后,学生对文言文颇感兴趣。恰巧学校统发《国学》一书,本册书内故事以文言文和译文对读的形式出现,学生阅读兴趣很高。《将相和》为第6单元第一篇课文,另三篇课文分别选自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和《西游记》。部分学生已经阅读过青少年版的名著读本,具备阅读原著的能力,但对原著半文言文的表达形式阅读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学校“有效教学”主题研讨会上,我选择执教《将相和》一文时,将教学主目标指向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阅读原著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截取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渑池之会”故事虽较简略,却也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尤其表现在哪儿?

(指名回答后,课件出示重点句)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师:百家讲坛的王立群教授在讲史记故事时,有此一说,引得网友拍砖无数。与课文比较,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合情合理?课件出示:

蔺相如说:“五步之内,我要取你的性命。”

——《百家讲坛》王立群教授

师:既然有这种版本、那种版本,最权威的版本当然是原著。(课件出示)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史记》司马迁

译文:五步之内,我脖子上的血就能够溅到大王您身上了!

师:初读原著,我很疑惑,写了这样的读书笔记。(课件出示)

我的读书笔记:

秦国国力强盛,秦王身为七雄之首,绝不会是贪生怕死之鼠辈,再说他身边定有武士保驾,蔺相如只是一文官,哪怕拼了命伤他的可能性也很小,何况蔺相如是以自杀要挟,秦王怎会被逼得无奈击缶?此处,写得不合情理。可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怎么会犯如此低级错误呢?

师:后来,我查阅了战国七雄图,再读课文,豁然开朗。出示地图。

请你也看看图,再读读第二大段,你一定知道秦王怕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秦王害怕将相联合,害怕其它五国乘虚而入。)

师:蔺相如的话绵里藏针,瞄准了秦王的软肋。现在回头看“完璧归赵”,你觉得蔺相如当时又是抓住了秦王的什么软肋呢?

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呈现的可不是匹夫之勇啊!读了故事,再读读原著,挺有意思,也颇有收获。

〔我的感悟〕读写结合,不做无视教材特质的勉强结合

《将相和》是我在学校“有效教学专题讨效活动”中执教的公开课,该课的教学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后追踪观察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表现,很有实效。之所以能取得实效,是因为我从学情出发,挖掘出了该文本的实用价值,使它的教学价值最大化。公开课似乎“无读写结合不成课”,于是乎,不管什么课文,不管什么学情,哪怕是“乱点鸳鸯谱”也要让读与写勉强结合,于是乎,读写结合成了僵化的模式。其实《将相和》的教学精彩,恰恰是从读与写的暂时分离开始的。回忆最近的家常课,有好些都是因为放弃了读写结合而收获了实效。比如,教学《最后一分钟》时,我将教学主目标指向“学会用‘资料链接法’理解历史题材的诗歌”;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将教学主目标确定为“学会体会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

读写结合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些课文,言语表达很深,只适合于欣赏品味积累,只能做隐性的读写结合,不适合于即时模仿运用。有些课文,言语表达形式上无亮点,若勉强做读写结合,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两情若是久长时,不在朝朝暮暮”。

〔我的实践〕“关爱”主题作文指导

指导六上第三单元主题为“人们之间的关爱”的习作时,我在指导选材上颇费了一番心思,孩子们的习作题材很真实很丰富,有写泳池脚抽筋被救的,有写自己玩雪手僵时小店老板倒热水给他暖手的,有写理发店里老人给急着上学习班的自己让位的等等。我洋洋自得在教室里巡视着,却发现学生过了选材关,却过不了表达关。普遍的问题是:不能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叙事中,文章显得平淡。课文中没有合适的文章可作范文,于是我把视线转向了课外。

1.学生们最近热读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于是我挑选了写“杨过欲乘郭靖熟睡时刺杀他”的这几段话复印后分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并做了如下品读赏析:

师:请划出描写杨过心理活动的句子。

(学生划出的都是以“想”字加“冒号”起头的语句)

师:这些都是直接的心理活动描写。你还从其它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杨过的什么心情?

学生纷纷发言:

我从他对郭靖夫妇照顾他的往事的回忆中读到了他的犹豫。

我从他听到屋外一片沉静,只有守军的刁斗声读到他的紧张。

我从他注视郭靖睡相的神情中读到了不忍心。

师:其实这些也是心理描写,是间接描写,如果你在写作时也能这样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融合在一起,你的文章就能打动人了。

2.复印《读者》中的一篇文章《成功没有时刻表》,推荐学生阅读后想象练笔:莱霓丽劳斯塔尔因曾被希特勒相中为战争专用宣传工具,在纳粹失败后被囚禁四年。出狱后受尽排斥,只身一人,一事无成。四十岁生日时,她大醉一场后决定只身深入非洲原始部落,最终成了著名摄影家。四十岁生日应是她人生的最低谷,请你想象当时的场景,写一段话,表达她的痛苦心情。

附学生习作:

剔开啤酒瓶盖,环视屋子,一张床,一张桌子,敞开的狭小窗子,透进微弱的光,这就是她的家。曾经,她住的是大宅邸,用的是奢侈品,风光无限。可如今……这般行尸走肉般地活着,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她凄苦地笑着,灌了一大口酒,企图用酒精来麻痹自己。

寒风从小窗钻进来,触碰了一下桌上的老照片就将它抛落在她的脚边。照片上的她,正对着她笑,灿如桃花。渐渐的,那笑容变得诡异了,似在嘲弄她的红颜老去,似在嘲弄她的一事无成。她摔掉酒瓶,抓起照片,疯狂地撕扯了起来。似乎全身的劲都使光了,她瘫在了床上,飞舞的碎片,盖到了她的头上、身上……

3.选择《优秀作文选》中相关主题的文章复印后,请学生阅读并划出精彩的心理描写,写点评。

4.请学生修改自己的单元习作,做了这样的修改提示:写事,关注心理描写,才能写出自己最深刻的情感体验,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我的感悟〕读写结合,常做引进“外资”的优质结合

当我们从学情出发,从文本的特点出发去发掘文本的使用价值,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读写结合上时,会发现教学因目标清晰也变得简洁明快了。原本需要几课时的文章有时只需要一节课甚至半节课就能完成,语文教学变得从容了。有了闲情,再把“猎艳”的目光转向教材之外,就会发现“天涯处处是芳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不无奈”。这次习作指导的成功让我更深刻地领悟到:我们缺少的不是读写结合的资源,而是资源开发的意识。韩兴娥老师“课内海量阅读”的成功告诉我们:坐井说天阔,教材的那片天地太小了。让束缚于教材的低效读写结合侵占课堂,让拘泥于教材的有限读写结合勉强填充于课堂都是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挥霍。“课内得法,课外用法”还是“课外得法,课内用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拓宽课程视野,独具慧眼。

读写结合虽已是一种成熟的教学模式,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低效结合甚至是无效结合总是难以避免。只有克服思维的惯性和惰性,“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让读写结合更优质、更高效。

浙江省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猜你喜欢

小洁蔺相如原著
坚持到底的她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拔牙
将相和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负荆请罪
练憋气
水家乡
你好,我们结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