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式策略
2012-08-15薛玲玲杨小敏
薛玲玲 杨小敏
(浙江万里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构建答案、意义、信息或理解的活动或过程。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英美报刊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新闻文章,掌握英语新闻阅读的一般技巧,了解新闻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对字词句和篇章的理解。报刊文章对于母语国家的读者而言,不需接受什么高等教育就能在较短的时间获得想了解的信息,而对于非母语国家的读者而言,即使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阅读中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扰,原因何在?新闻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是让学生了解“活着”的语言,也正是因为这个“活”使本身并不复杂的语言变得难懂甚至不可理解,在教学中,读懂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在不断的阅读中积累经验,了解新闻的一般写作特点和阅读技巧,了解活着的语言。文章将结合英语新闻阅读的一般特点和要求,从教学过程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操作难度。
1 教学中的探究式策略
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用英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探究式教学可以在日常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尽管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不可能教会的,但是仍然有学者相信某种程度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1.1 课前准备,设计有效的问题
有效的情景预设和合理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欲望。探究式教学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教学中设置合理的问题事关重要。因各方面条件限制,英美报刊课堂上所选择的内容不可能都是前几天或前几周发生的新闻事件,但所涉及的内容从不同的出发点都可能找到与近期新闻相关的内容或评论,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找寻合理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用事实和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实现扩大性学习或概念转变学习。作为活着的语言,报刊英语在问题的探讨和资料的查找中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和探究兴趣。
1.2 课上强调自主探讨,师生合作
课堂上的自主探讨和教师的适时点拨可以发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诱导学生探究方向。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权提出质疑,也可以从其它角度考量相关资料和信息。在言论自由、信息相对公开的今天,对某些新闻事实的评论可谓是众说纷纭,学生可以较容易地找到想要的资料,并对相关评论作出评价。而这一过程不仅鼓励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也让他们对相关的事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不断充实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有可能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充实自己的知识。从这一点而言,报刊阅读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着其他阅读不可比及的魅力。
然而,信息化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挖掘探究潜能的同时,也可能会让学生得出与教师预期完全相悖的结论,甚至比较偏激的言论,在此教师作为主导者应该合理地引导学生,适时点拨,不是说教,但却应引导学生综合各方面信息,比较全面地理解相关新闻评论,如果事态正在发展,可以鼓励学生继续跟踪关注,广泛阅读相关报道,包括国内的中文报道,更包括外媒的英文播报,鼓励学生比较中外媒体在报道中体现出来的态度,更好地理解新闻文体,也让学生养成阅读英语新闻的习惯,鼓励学生以写促学。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关键作用是引导,而学生是探究者,是学习的主体,最终目标是完成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学生不再是坐在板凳上的接受者,而是课堂的主宰,在知识的自主构建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那如何通过报刊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在课堂上,通过自我知识的合理运用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对所探讨的问题有个直观的了解,各抒己见,实现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也实现师生相互启发,对所探讨的问题做出是否深入探讨的决定。因教材的滞后性,教师可根据时事选择合理角度,鼓励学生课后查询相关资料,将教材内容与时事有机结合,作为下一课堂学习的自由发言话题,达到课上课下的有效合作。
1.3 课后作业体现时代特征
课堂的学习仅仅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构成环节,另一主要环节是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只有达到课上课下的有效统一,探究式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应减少作业的量,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所选择的探讨话题可以与热门新闻相结合,让学生有言可发。同时,作业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基础和现有知识的差异,有选择的查找相关资料,探讨的深度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业不在于写多少,而在于学多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深入探究才是作业的目的。
2 难点
探究式教学在我国发展多年,但一直存在不少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教师,也取决于学生。
报刊文章涉及面广,时事纷繁复杂,要在众多新闻中找寻学生了解或有兴趣深入探究的文章,教师首先要群览新闻,对时事了然于胸,这样在探讨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言做出有角度且有意义的评述,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博学和新闻的魅力,激起他们的阅读欲望。对教师而言,熟知时事不过是个根本性的要求,新闻涉及各个话题,除常见的政治、经济、文体类,还包括科技、法律、天气、军事等专业新闻,教师很难对每个话题都有较深入的理解,而学生中难免有对某个话题感兴趣,并进行详细研究,这样教师的权威性就有可能受到挑战。而教师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在报刊英语教学中,联系时事是课程特点,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对所探讨的事件有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课堂应尽量避免偏激发言,但在以合作为主的自由课堂中,要让学生树立相对正确的观点,又不能让大家觉得这是说教,教师就要有足够的证据驳斥偏激言论,以理服人,用证据说话。
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一定会对某些话题有兴趣,但课堂探讨话题有限,教师不可能顾及每个学生的感受,学生是否愿意就相关问题找寻资料是一大难点。另外,课堂发言受到语言约束,有些同学英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很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探讨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而部分问题的小组探讨,也会让部分同学有机会偷懒,达不到预期目的。
总之,教师的课程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深入探究,而作为主体的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思索问题、寻求答案则是探究式教学成败的重要依据。教师需有足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与时俱进,多与学生交流,达到师生有效合作。
因此,探究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教师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经过课后阅读,最终解决问题,或对问题形成有效的个人见解。报刊英语具有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奇异性和趣味性等特征,但受到各种因素限制,教材定会有一定的滞后性,理解原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与时俱进,提出可探讨可研究的话题,因此教师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在报刊阅读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实事,掌握英语新闻的一般特征,了解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同时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可以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任长松.探究式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Dam,L..Learner Autonomy 3:From Theory to Classroom Practice[M].Dublin:Authentic Language Learning Resources Ltd.,1995.
[3]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Harlow: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4]Little, D.LearnerAutonomy 1:Definitions,Issues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 Language Learning Resources Ltd.,1991.
[5]张健.报刊英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