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图像辅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2-08-15文德平

中小学电教 2012年2期
关键词:辅助图像文本

☆ 文德平

(宣汉县中小学教研室,四川宣汉 63615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合作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阅读,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闪现有个性的、智慧的火花。但受现有教育体制的制约,又让人囿于阅读题解题的条框式。如何让学生在迸射特有的思维火花之上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呢?以实现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图像辅助是其点精之作。

一、图像辅助策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认知是从表象开始,由具体到抽象,学习主要是靠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图画与阅读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是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备受他们欢迎的教学手段。打开中小学生的课本、教学资料、阅读材料,我们会发现图像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以插图为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而中学课本中图片的比例也相当大。在教学课件中,影像的出现更是比比皆是,阅读材料中所推荐的内容也不只是文本,“图像”越来越多地走入阅读教学的视野。这种图文并茂的学习内容的编写,与文字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的品质,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笔者曾对辖区内的6所中小学针对语文教师展开“图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的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60名教师中,有83%的教师认为“图像在阅读教学中能够起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但是认为学生“能够在读图中获得深层体会”的仅占25%;有37%的教师认为,学生喜欢读带有插图的书,是“阅读能力低下的体现,读纯文本书籍才是值得提倡的”;有42%的教师认为“图像阅读很简单,不需要阅读策略”;在回答“是否经常利用插图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只有44%的教师回答“经常”,有36%的教师回答“很少”。统计结果显示,许多教师对图像在学生阅读中的作用和影响仅仅停留在“激趣”的层面,对于图像辅助阅读教学的做法则认为可有可无。

事实上,我们在阅读文字和图像时,对这些材料意义的理解从来都不是孤立和单一的。“图像在文化传播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符号,也一直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具有巨大的解读潜能。”从美学角度来说,图像以其直观性和具体性见长,将文字的深义感性化和直观化,这无疑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如果我们将一幅图片或一个影像镜头用文字解读出来,其所承载的内容并不少于文字的内容。“图像特征,可以用来呈现、界定、解释、操纵、综合与展示资料,有助于澄清教师所讲授的概念,强化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图像为学生提供的形象意义,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沟通。”从文字的发展历程来看,文字与图画一直是相生关系而不是相克关系。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本身就是图画的一种高度凝结。中国古代诗文讲究诗中有画,诗画相生。很多文人,如苏轼、唐伯虎、郑板桥等,都是同时精通诗书画。青少年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注意力不能持久,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感觉敏锐等特点决定了他们接受信息的“短平快”和“多媒体方式”。相对于文字的抽象性和深刻性,生动、形象、直观的图像是青少年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图”如果能与“读文”结合,并进行合理的引导,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图像辅助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着图像进行辅助教学。文字和图画二者不同的表达方式使它们有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和生存方式,而二者的结合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特有的教学方式。

1.直观感知,创设情境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阅读教材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学会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然而,由于学生还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若仅仅是通过单纯的文本阅读来将课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告诉学生的话,学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在行动中也是无所适从。因此,为了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之道,应针对中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结合图片开展情境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直观形象的图画很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能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想象空间和真实的情景,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出示地震、水灾、泥石流等反映灾难的图片,将学生的思绪拉向惨烈的现场,引导他们珍视生命,紧接着再通过一些反映大灾大难面前人性光辉的图片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的情感。由此,学生更易于理解课文内容,也受到了思想教育。

2.读画结合,加深认知

《新课程标准》在讲到阅读教学的时候重点讲到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体验阅读,个性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去展示自己从文本中读到的图像,形成自我个性的对图的解读,锻炼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比如:人教版第四册《葡萄沟》一课,课文配备了生动形象的插图,但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又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因此,教师趁热打铁,布置拓展作业“画出你心中的葡萄沟”,让学生在画图中重温课文内容,一举两得。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美景画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接着将具有代表性的图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大家一起来讨论讲解,共同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气息。这样,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

3.想象图像,重组记忆

图形直观感知和动手绘画等教学手段很好地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但都还只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读图实践上;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图像,想象图像,分析图像,再现阅读材料的知识内容和意蕴内涵。如:人教版第十一册中的《泊船瓜洲》,这是一篇意蕴深远的古诗。单纯的文字阅读无法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王安石在明月之夜,船停泊瓜洲,走出船舱,抬头仰望明月的情境,进而教师用语言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勾画“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景,体验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向往的情感。通过想象,很自然地促使学生将大脑里已储存的有关信息补充进去。画上的一弯明月在许多学生的头脑里可能是金黄的,而且衬着深蓝的天空;在想象中,学生会沉浸在一个晚风徐徐的月夜中。面对这样生动的画面,学生不仅理解了诗句,而且体验到诗人的思乡情之切,对“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读得深沉而急切。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盘古开天辟地》一课时,因为神话故事的特殊性,学生很难从单纯的文本中领会到文章的寓意。这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建构盘古开天地的画面,并请学生来再现这个过程。通过学生表演“抡”、“劈”、“顶”、“蹬”等动作,加深对课文重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直观感知神话的夸张手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核舟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记忆,分组合作表演核舟前进时的情景,学生分角色扮演东坡、佛印、鲁直、两舟子,模仿其神态动作,并有一位学生解说船上各物的摆放位置。学生要想演好,就必须把教材内容以图像的形式在头脑中深化、重组和再现,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借助图像,引领“经典”

对“经典阅读”的引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时期是对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个人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经典阅读”就是让学生通过诵读,熟背经典,开发智力,培养健全人格,积累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教育部推荐的书目,青少年阅读的经典大致可以分成这样几类:古诗词及古代经典中较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现代经典的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名人故事及《西游记》、《水浒》、《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等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原版书籍。然而,除少数童话和寓言故事外,的确存在太多的“经典”书籍因年代久远、艰深难懂而令青少年止步不前的情况。因此,在引导青少年学生阅读经典的时候,可以借助“图文书”的表现形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经典阅读的难度。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电影、电视或多媒体以情节介绍、专题讲座、专家评价的形式,把“经典”做成一道道“图文快餐”,让学生对所要读的“经典”有个大致的了解,以集声、光、色于一体的“快餐式”体验作基础,为后期的深层次阅读打好铺垫。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选择目前流行的名著简写本、图文书等,指导学生阅读后再进一步领略原著的深厚人文底蕴和思想内涵。

三、运用图像辅助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1.图文分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趋势不断加强。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过于注重形式,导致课件制作华而不实,一味追求美感,通过大量动画、图片吸引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掌握知识转移到视觉享受,抛弃了文本阅读;还有的教师选择的图像不当,要么和文本内容关系不大,要么牵强附会,从而冲淡了教学主题。

2.本末倒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图像辅助利大于弊,但需要注意的是“读图”始终只能作为语文阅读的一个辅助手段,“读图”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深入地理解文本。在阅读教学中应兼顾文本教学与读图教学,但切不可本末倒置,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辅助图像的分析、理解,忽视了对文本的解读。

3.浅尝辄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许多语文教师仅仅把图像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在激趣之后缺乏对图像与文本关系的进一步剖析,使得学生意犹未尽,刚产生的兴趣戛然而止。其实图像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激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准确阅读图像中所提供的信息,并与课本中的文字相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认知、理解、阐述、反思阅读材料的背景、内容和作者意图,最终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4.图文比例

在不同的年级段,图文显现方式、比例应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时应作出恰当的处理。在低年级段,教学应该符合此时期儿童的心智特点,要遵循多图配文的原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中高年级段,学生阅读能力逐渐加强,可适当减少图像辅助教学的比重,在阅读教学中侧重纯文本阅读,同时配合少而精的图形图像,二者配合实施。图像辅助策略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优化提供了条件。生动直观的图形图像,需要语文教师细细甄别、选择,并创造性地与文本材料加以整合,才可以更好地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张中文,马德俊,谷素青.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2):53-55.

[3]周献珍.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的误区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1,(11):69-70.

[4]邵允明.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J].教学探索,2011,(32):40-41.

猜你喜欢

辅助图像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