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问题情境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2012-08-15

中小学电教 2012年2期
关键词:创设历史情境

☆ 袁 栋

(靖江市礼士中学,江苏靖江 214536)

在新课改下,传统的教学理念、手段已经不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正逐步走进课堂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化抽象为直观,化无形为有形,化枯燥为有趣,化静止为运动,化繁琐为简明。比一般传统教学手段更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大容量的信息储备,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当下中学课堂重要的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之一。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建构新型历史情境教学模式,有效地推进历史教学是中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试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认识。

新课程主张有效教学。有效教学问题,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不断凸现。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包括三重含义:效果、效率、效益。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实施有效教学必然是这三维目标的贯彻与落实。现实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考量即是以两个纬度而展开,即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教师有效的教应然也会实然达到学生有效学的效果。显然,两者有机统一的。

课程专家赵亚夫先生说,以往凡是把历史讲得不深不透的教师,都是因为学科功底不好的缘故。这或许有些道理。以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内容包罗万象,鲜活而灵动。然现今中学历史教科书虽以严谨的学术专题形式整合了知识体系,但可读性不强,曾一度被史界同仁形象地称为“一盒精制模块、名副其实的压缩饼干”。新课程要求高素质教师。教师使用教材,必须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

笔者多年从事一线教学,亲身实践新课改。《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是北师大版历史新七年级第十课。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归纳儒、道、墨、法四家的思想特征时,笔者精心准备设计了如下内容:在一次讨论活动中,老师让学生们讨论关于自己对待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为此4 名学生发言。甲生说:“看到美国为了反恐怖而对阿富汗进行的战争,巴以等地区冲突不断,造成了大批难民,认为应该爱人如己,崇尚和平。”乙生说:“在旧社会,统治阶级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人民因生活十分困苦而进行反抗,所以,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丙生说:“看到现在的社会竞争给人带来的压力,认为应该清心寡欲,顺其自然。”丁生说:“认为执政者应该善用权术,建立威权和严法。”请学生回答,这四位同学的观点符合战国时期的哪家思想,如果你是执政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思想。

照常规,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评点即可结束该话题,然并没止于此,笔者将历史拉近生活再提问:“以儒家道德教育,法家制度,道家自我觉悟的思想观点,对校风建设提出你的看法”。课本知识应用到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生活中,有很强的实践性。笔者还让学生搜集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政治家的有关“以和为贵”的思想和事例,看看能不能以通信或其他方式用这些观点劝说巴以领导人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冲突。这样又把学生的视野很自然地由课堂引向世界,达到谈古论今、活学活用的目的。教师有效的“教”有了学生有效的“学”。随后的课堂测试印证了这点。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双向交流过程。在有限的45 分钟内,教师讲述深入浅出,学生学习卓有实效,亟需我们历史教师认真探索、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做“活”历史课。有效教学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贯彻与落实,依据历史情境设计问题,为此应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趣味性原则。历史课要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事实上,比起其他学科而言,历史学科具备着许多点燃学生求知火焰的优势。没有生命的历史课堂是呆板的,死气沉沉的。故设计问题要尽可能新颖、灵活,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激趣于课堂,为教学的展开铺垫良好的基础,让教学进入最佳的状态。故事有吸引力,能感染人。所以,依据可靠的史料,创设新颖的故事情境,不失为一条好的教学途径。

在《经济大危机》教学中,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讲述,笔者设计了如下场景: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一天,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学生被震撼了,并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

第二,合理性原则。真实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底线,但不意味着否认基于史实基础上的情境虚拟创设。历史情境是联系学习者经验和历史知识目标的桥梁,创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构新知。因而,我们主张创设较合理的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用较大容量知识解决问题。

以《辛亥革命》为例。关于辛亥革命发生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革命态度发生变化这个问题,创设如下一个情境:一床被子不小心着了火,当人们发现的时候,火刚刚燃烧,损失不大,这个时候最佳的办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积极灭火。教师引申,这种做法类似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因为太平天国运动还没有发展到足以摧毁清政府的地步,清政府对列强来说仍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假如发现的时候,被子已经烧得差不多了,这时候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学生回答:置之不理,另买一床新被子。这个选择被肯定。此时,受教师引导,学生已经认识到:辛亥革命当时势如破竹,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而且,正是后一种情况,西方列强采取了“中立”态度,其实质是积极扶植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即“买一床新被子”)。该课教学情境根据生活经验虚构,但合理、有用,具有化抽象为可感的优点,利于学生建构新知识。

第三,针对性原则。设计的针对性,一定要从课程标准、重难点出发。此外,还有其它问题情境设计的原则,如生活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我们应当注意把握。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课程下,区别于过去的“一个黑板、一个粉笔”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这种建构了沟通有效教学与信息技术桥梁的情境教学模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还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为历史教学策略之一的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传输快、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的特点,扩大和改变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视听效果,从而创设了最佳的教学情景。

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必须尽可能地结合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充分利用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在内的多种资源,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悟历史的学习氛围。好的一节历史课,不仅学生受益,而且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愉悦……当历史课成为师生的一种期盼,上课于我们已经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向学生表达历史场景,还原历史面貌,从而创设出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无疑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这种探索和实践,不仅实际提升了历史教学的课堂质量,更促成了学生个体的素质养成。

猜你喜欢

创设历史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