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新型为农服务网络实现供销合作事业新发展

2012-08-15朱德茂向中华

中国合作经济 2012年3期
关键词:宣汉县供销网点

文/朱德茂 向中华

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供销合作社面对社有资产锐减、经营严重萎缩、服务功能弱化、组织网络松散的局面,按照“以服务提升形象,靠经营发展壮大”的指导思想,坚持“构筑新网络,服务新农村,谋求新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体制改革,搞活经营业务,创新服务方式,重构服务网络,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市场特点、吻合“三农”特征、切合供销合作社特性、符合宣汉特色的发展道路。

转换机制夯实基层网络

宣汉县社面对基层社市场阵地逐步丢失、业务经营逐步萎缩、为农服务功能逐渐弱化的实际情况,根据全国各级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的要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着力做了三件事。

一是切实转换基层社经营机制。从2009年开始,在坚持合作制原则的基础上,推行“业务自营,资金自筹,人员自组,分配自定,盈亏自负,定额上交”的“五自一定”为主要内容的资产经营责任制。一方面按照 “资产收益与经营收益分离建账,分开考核”的思路,对全县8个中心社推行养老金、公积金、管理费和门店租金分开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按照 “六个有”,即有一个懂经营、有能力负责人,有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社,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一个专业协会,有一个集贸市场,有一批农民经纪人的思路实施经济区域建社,使资源集中、人力集中、市场集中、扩大合作、联合发展。近年来,宣汉县社先后对多年没开展经营和服务工作的3个中心社实行了停业解散,同时,通过宣传发动,已恢复27个基层社,并吸收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社区综合服务社加盟供销合作社,目前,全县成员社达47个。

二是强力实施网络改造工程。从2008年开始,宣汉县社按照“争取保存更多社有资产,争取改造更多旧网点,争取建设更多新网点”的思路,以实施“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契机,实行大投入、大改造、快发展。同时采取招商引资、承包商垫资、社会融资等途径,加大了基层网点的改造与建设力度。三年多来,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改造旧资产13处,8000多平方米,实现资产增值1500余万元,新建网点210个,联建网点320个,基本实现了村村有网点,网络全覆盖。

三是创新基层社发展模式。去年,宣汉县社在君塘镇试点,按照“基层社的基础在网点,网点的基础在服务”的指导思想,在场镇建设“供销一条街”,拓展服务空间。在发展方式上,本着“自愿加盟、承认章程、服从管理、接受服务”的要求,广泛吸收各类经营服务门市、网点加盟;在经营管理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松散型管理,坚持凡加盟的店,必须签订加盟协议,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规范经营制度、统一培训指导、统一商品标价等,自觉改善服务质量,共同维护供销合作社品牌;在组织体系上,实行“供销之家”式管理,综合服务社成立工会,以中心社办公室为阵地,建立工会活动室、“职工之家”,加盟店业主以活动室为家,定期开会学习、协商议事、保持紧密联系,使改制后的职工有一种找到了“娘家”的感觉;在服务管理上,中心社统一为每个成员代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与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协调、沟通解决成员在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还适时组织成员开展活动,使大家切实感受到了加入社区综合服务社的优越性,增强了供销合作社的凝聚力,也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的形象,更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便捷、放心的生产生活服务,“供销合作社”品牌形象也在当地深入人心。这项工作在去年10月中旬的全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上,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重构联合合作网络

县联社的基础在基层社,基层社的基础在网点。针对基层社资产少、基础差、实力弱的实际情况,宣汉县社坚持以经营业务为纽带,依托龙头带动,强化基层社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功能,制定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补助办法》。同时,从2011年起,每年列出20万元专项资金对基层社网点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去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就投入资金120多万元,带动社会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效果比较明显。

完善服务网点夯实服务基础。基层社通过利用现有资产自主办、租赁资产联合办、“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资金引导办等多种方式,建立农资和农副产品网络终端。目前,全县8个中心社、27个基层社都有配送中心或网点。胡家中心社及其所属的4个分社有农资配送中心2个,农场1个,加工厂2个,协会1个,食盐网点111个,农家店200多个,农副产品收购网点37个,生猪内销网点7个,形成了完整的服务网点基础。

领办专业合作社开展服务。该社遵循 “内联农户,外接市场,助农致富,帮民解难”的办社理念,坚持开放办社,构建平台,联合农民和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创办和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该县社从因势引导、突出优势、做大产业入手,先后领办和创办了大成三桥海椒专业合作社、君塘滴水香菇专业社、桃源香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等12个、专业协会2个、农场1个,农民入社率达45%。带动农户16万户,发展商品基地10万余亩。目前,已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县联社签订加盟协议,成为县联社的成员社。

创办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从2010年开始,宣汉县社按照 “政府主导,供销合作社主办,社会化参与”的原则,逐步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工作,制定了全县五年发展规则,并确定了在全县160个较大村建设功能齐全、综合经营的社区综合服务社目标,每个社区综合服务社服务人口3000人左右,服务范围2—3个村。目前,全县已规范建设并运营的社区综合服务社有10个、正在建设的有5个。社区综合服务社的发展使全县供销合作社新增门店85个,经营面积4000多平方米,受益农民30多万人,逐步成为该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

开展“银供合作”拓展为农服务网络

2010年7月以来,宣汉县社与县农行合作,推行“银行 +供销合作社+农民”外包代理模式,依托供销合作社网点和村级服务社,搭建代理金融服务结算代办点276个,已代理取款业务61.6万笔,累计达8700万余元,带动消费2100多万元,有力提升了基层供销网点人气,扩大了业务经营量,树立了农行、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良好形象。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农行、县社联合成立“银供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班子,负责网点选择、业主考察、设备配置等工作,制定符合各乡(镇)实际的合作计划,层层落实目标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选点定人,优化方案。在选择落实代办网点时,该县社坚持交通便捷、村民居住相对集中、辐射面宽、业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商业诚信度高、热心为三农服务的原则,按照大乡镇场镇 5─10个,小乡镇场镇3─5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个,交通方便、人口居住集中的行政村1个的标准择优设立代办网点。在从业人员上,坚持选择有一定文化程度、较强经济实力和较高商业诚信度高的人员作为代办员,并对代办员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操作技能等培训。

2010年7月以来,宣汉县社与县农行合作,推行 “银行+供销合作社+农民”外包代理模式,依托供销合作社网点和村级服务社,搭建代理金融服务结算代办点276个,有力提升了基层供销网点人气,扩大了业务经营量,树立了农行、供销合作社服务 “三农”的良好形象。

落实窗口,健全制度。宣汉县社确定由县社控股的鑫茂公司负责全县“银供合作”具体业务工作,并以各中心社和鑫茂公司的各分公司为单位,落实服务窗口13个,负责搞好辖区网点的规划、指导和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出台了《关于切实搞好助农取款代理工作的通知》和考核、奖励办法,签订了承诺书,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从2010年起,农行和县社每年拿出现金5─10万元对代办网点进行严格考核奖励,对信守承诺、两个效益明显的代办网点进行表彰奖励。要求所有网点在代办服务中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支付,更不能强行搭售商品,一旦发现将给予通报、摘牌处理。这些网点从运行以来,没有出现一例投诉、拖延、扯皮事件。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惠农卡业务代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宣汉县社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县电视台图文频道滚动播放宣传资料,向各乡镇印发 《公开承诺书》。在乡镇和主要网点挂横幅200余条,书写固定标语 100余幅,发放宣传单 1.5万份,把供销合作社开展惠农卡业务代理宣传到千家万户,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试点到全面推行,该县社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并以 “不相信、没想到、不容易”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供销合作社开设了 “迷你小银行”,给群众带来了方便和实惠。

猜你喜欢

宣汉县供销网点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挖掘化工企业超额收益:如何利用智能决策实现采供销协同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聚焦“能打胜仗”全面提升网点竞争力
2020年宣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战略合作单位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战略合作单位
基于EVA-BSC的农村银行网点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