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南沙争端第三波
2012-08-15曾琼
曾 琼
(江苏省委党校,江苏 南京 210013)
中越南沙争端第三波
曾 琼
(江苏省委党校,江苏 南京 210013)
南沙争端是影响中越双边关系的最大变量,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次高潮以后,越南再掀南沙争端第三波,究其原因有三:南沙丰富的资源是越南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南沙的战略位置对于地缘、经济、能源安全意义重大;美国的介入。应对第三波,中国必须坚持“主权归我”的基本立场,具体举措有:提升综合国力、正确处理大国关系、经济外交、双边谈判、军事准备等。
中越 南沙 国家利益 亚太格局 和平谈判 军事准备
中国和越南作为两个相邻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有共同的价值诉求,又有利益的现实冲突,在60多年的交往过程中,经历了友好——对峙——正常化三个阶段。自2000年12月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生效和2009年11月中越陆地边界勘定完成以后,南沙29座岛礁及其海域的归属成了影响中越双边外交的最大变量。
一、中越南沙争端的三次高潮
回溯历史,中越南沙争端经历了三大阶段:(1)70年代以前的沉寂期,越南承认南沙诸岛属于中国;(2)70年代到90年代的抢夺期,越南紧随苏联霸权主义步伐,将南沙划入其自身版图,疯狂侵占南沙岛礁,甚至与中国发生了两次武装冲突;(3)1991年11月 10日,两国在北京签订《联合公报》,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南沙争端迈入相对平稳的“共同开发”期。中越南沙争端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明朗化,在这40多年的纠纷历程中,局势跌宕起伏,总的来说经历了三次高潮:
第一波:南越政府早在1971年就将万安滩地区纳入版图,并于当年5月派海军占领中建岛,进行非法勘测。1973年,南越出版新地图,公然把南沙群岛的11个岛礁划归福绥省。1974年,南越先是在1月挑起了西沙海战,紧接着又于2月先后侵占南沙的南子岛、敦谦沙洲、景宏岛、南威岛、安波沙洲,并分别改名为“西双子”、“山歌岛”、“生存岛”、“长沙岛”、“安邦岛”。 1975 年,北越“解放”南越伊始,便抛弃原先支持中国南沙主权的立场,把我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划入其版图,分别易名为“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不仅立即接收前南越军队侵占的南沙岛礁,还大规模入侵其他岛礁。
第二波:越南政府先后于1979年9月28日和1982年1月18日两度发表白皮书,声称对我国西沙和南沙两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1987-1989年,越南掀起了侵占南沙岛礁的第二波高潮,在1988年3月14日与中国爆发“南沙海战”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嚣张,一年之内侵占南沙岛礁11座。
第三波:实际上,越南争夺南沙主权的野心从未停止。自2010年起,越南动作频频,不断借势东盟、美国向中国寻衅,使得中越南海争端急剧升温。越南争夺南沙的第三波浪潮具有三大特征:
1.频繁的“主权宣誓”活动。越南为了抢夺南沙主权,可谓无所不用其极,2009年5月,越南便不顾中国反对,联合马来西亚向联合国提交了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2010年4月,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视察位于中国南海的一个岛屿,并表示 “越南将捍卫其对南中国海争议岛屿的主权”;2011年11月9日,越南军舰追撞中国海巡船向中国宣战,称侵犯其经济专属区;2012年3月更是向南沙派遣6名僧人以“宣誓主权”。
2.不断进行军事演习,大肆扩充军备。2010年8月11日,越南和美国在南海进行了首次海军联合演习;2011年6月13日,越南再次在南海进行实弹军事演习;2012年3月22日越南武装巡逻艇在太平岛附近寻衅,对台湾“海巡署”舰艇鸣枪;2012年4月23日,越南再次开启和美国的联合军事演习。
越南在80年代后,对军事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确定了“陆退海进”的方针,海上作战成了其军事布局的重点。这几年,为了增加南海谈判的砝码,更是不遗余力地发展军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军费预算极速膨胀,越南军费开支从2010年GDP的2.8%大幅提至2012年GDP的8%;第二是大力发展海空军;第三是大肆购买军备,近年来,越南从俄罗斯购买十多艘“闪电”级导弹快艇、2艘“猎豹”级护卫舰、6艘“基洛”级柴电潜艇、20架苏-30MK2战斗机、以及S-300PMU1远程反舰导弹系统、“宝石”岸基反舰导弹等武器装备以期形成“以小打大,以快打慢”的非对称的海空作战力量。
3.到处寻求对抗中国的盟友。在越南、中国的力量对比中,越南明显属于弱势的一方,为了在这场非对称冲突中获胜,越南采取的策略是结盟。结盟的对象有两类,一是同样弱小且与南沙争端直接相关的国家,即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一类是地缘经济相关国,最主要的是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
二、越南掀起南沙争端第三波的原因
外交政策的制定、对外行动的执行实际上都是国家根据国家利益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是越南再掀争端的根本动因,而美国、日本等大国的介入则是一剂兴奋剂,使越南亢奋不已。
(一)南沙资源是拉动越南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自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在全球化及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南经济飞速发展,年均增长率在7%以上,被称为亚洲“第五条小龙”。2011年越南GDP与2000年相比翻了三番,达到1245.52亿美元,其中渔业和油气贡献率分别为4%和9.3%。由此可见,越南经济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很强,所以对于资源丰富的南沙,越南绝不会轻易放手。
第一,南沙丰富的渔业资源是越南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渔业在越南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有400多万人直接从事渔业生产。越南是世界第六大水产出口国,就出口商品结构而言,水产品出口是除纺织服装和原油以外的第三大巨头,占出口总额的10%以上,2011年水产品出口总额60亿美元,2012年前四个月出口总额达19亿美元。海洋渔业是越南三大渔业(海洋渔业、内陆渔业、水产养殖)中对GDP贡献率最大的产业,越南海岸线长达3260米,分布着东京湾渔场、中部渔场、东南渔场、西南渔场四大渔场,其中位于南沙海域的中部渔场和东南渔场产量最大。据统计,越南2004年在南海的年捕捞量就达82万吨 (其中在北部湾的捕捞量约为20万吨),[1]其巨额的经济利益可见一斑,越南对南沙如蚁附膻,觊觎之心昭然若揭。
第二,油气资源的致命诱惑。自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石油就已经成为国际冲突甚至是战争的一个新的引爆点,它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命脉”[2](P160),能“动摇有几个世纪历史的国际政治模式”[2](P159)。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到处都弥散着石油的魅影。南海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丰富的油气资源引得周边国家垂涎三尺,竞相争夺。1969年,埃默里报告出炉,初步估计南沙海域的曾母暗沙盆地、文莱沙巴盆地等5个盆地蕴藏石油200亿吨,天然气20万亿立方米左右,[3](P124)而南沙海域中规模较小的盆地藏油量也不少,其中中业岛盆地、广雅滩盆地、西卫滩西北盆地、南华礁盆地,石油储量分别为 4亿吨、5亿吨、6亿吨、6亿吨[3](P129)。
油气产业是越南经济的一大支柱,在国民经济和财政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石油和天然气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8%和1.3%,2011年上半年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4.3%,而从事石油勘探和开采业务的越南油气集团在越南国内500强企业中名列第一。越南是亚洲第三大产油国,2011年日产油量为30.9万桶,2012年第一季度原油产量为404万吨,其中173万吨销往国外,创汇16.8亿美元。越南的多个油气田,如大熊油田、Lan Tay气田、HAI THACH气田、Moc Tinh气田等,都已跨入我国海疆线以内,越南在这一区域的石油产量已累计超过1亿吨,天然气达1.5万亿立方米,创收250多亿美元,而中国在南沙地区尚未开采一滴油。越南食髓知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不断加快海上油气开发的步伐,只要还能谋取一分利,越南抢夺南沙的行为就不会停止。
(二)南沙是越南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筹码
越南争夺南沙的第二大动因在于南沙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控制南沙能极大地影响西太平洋的地缘政治、全球航运安全以及东亚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能源安全,这是小国制衡大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筹码。
从地缘上看,南海外围岛屿是“第一岛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东亚、东南亚国家而言,南沙是围堵与反围堵的边缘地带,是震慑东南亚、扼守西太平洋的重要的“海上遏制点”。另外,从越南自身出发,南沙对于其战略布局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国掌控南沙很容易对其狭长领土构成北起北部湾南到曾母暗沙的包围;另一方面,争夺南沙,是越南深入南海及西太平洋,扩张海洋势力的重要战略支点。
从国际航运线路来看,它与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等六个海峡相连,被称为“世界上第三黄金水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是国际航运、贸易的海上要冲,更是中国、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越南争夺南沙,影响中国、日本等大国能源安全。对中国而言,越南大肆开采南沙争议海域的油矿,油气资源减少,削减中国的油气储备;另外,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额的10.6%),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超过50%,光2010年石油进口就达2.95亿吨,其中80.4%来自中东和非洲[4],越南抢夺南沙,在关键时刻切断南沙航线,中国能源安全将失去保障。日本石油消费占世界消费总额的5%,油气资源却极度稀缺,能源安全一直脆弱,越南争夺南沙,扼守日本石油运输航线,严重威胁其能源安全;同时,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日本的石油需求更盛,越南对日本能源的影响力正在增大,2012年第一季度,日本从越南进口原油73.8万吨,同比增加了6倍,越南对日石油出口为其外交增加了讨价还价的砝码。
(三)越南再掀南沙争端是其审时度势的结果
南海既是美国、日本、中国、印度这些大国的利益交叉点,也是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越南等周边新兴经济体的“嘴中肥肉”,各方势力在此相互交织、冲突,使得南海成为世界地缘政治的新节点。
国际政治、国际权力结构总是以大国为核心,小国则在大国缝隙间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但是当大国之间呈均势平衡状态时,小国便能游离于大国之间,力挽狂澜。南海一直处于中国与美国联盟集团的均势之下,越南则在中美之间摇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一方面,美国遏制中国之心众目昭彰,奥巴马政府借双边同盟重返亚太,塑造直指中国的“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尼、印度”四级“雁型安全模式”[5],美越关系改善,越南成为美国干预南海的新支点,而美国则成了越南争夺南沙的凭仗。另一方面,中国一直奉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国家重心在经济建设之上,对于其他国家的挑衅与冲突,中国一贯以冷静、克制的谨慎态度应对,从不轻易使用武力。越南正是在对南海格局进行评估以后,认为中国对于东南亚小国的“小打小闹”不会真正回击,争夺南沙的成本与其收益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不仅和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结盟寻求集体安全,还利用油气合作将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大国拉入南海浑局,以谋求大国庇护。
三、中国应对南沙争端第三波的立场与对策
越南再掀南沙争端,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安全利益的驱动和时局的影响,应对中越南沙争端必须坚定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关键在于提升国家实力,同时要处理好大国关系,发展双边贸易对越南加以制约,在手段、方式选择上,军事准备必不可少,优先考虑和平协商与谈判。
第一,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本立场不能变。根据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发现原则”、“先占原则”和“禁止发言原则”,中国对于南沙及其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6]中国绝对不承认越南、菲律宾等国对南沙及其领海主权的无理声索,对于一切损害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的言论与行为,中国要坚决抵制,在和平协商和谈判无果的情况下,不惜使用武力。
第二,增强实力是解决南沙争端的根本途径。国际政治实质上是国家权力的分配,国家实力是权力结构的决定力量,改变力量对比,是打破僵局的根本手段。为了在南沙争端中拥有话语优势,中国必须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力量,提升综合国力,以期在地区力量对比中占据绝对优势。
第三,正确处理大国关系,避免争端范围扩大。应对中越南沙争端,必须认识到南沙僵局很可能将继续保持下去,无论是中国还是越南都处于发展机遇期,均不想卷入战争,在双方的拉锯中,第三方力量尤为重要,因此,应对南沙争端必须处理好与局外大国的关系。在越南与美国、日本、印度抱团的情况下,中国应该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避免与美日印等国发生直接冲突,防止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国际化。
第四,加强中越经贸合作,实施“经济外交”。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越南最大的贸易逆差国,越南对于中国经济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而对越贸易却只占中国外贸极小的分额,一旦中越矛盾激化,双方经济贸易往来中断,越南必将损失惨重,而中国总体则影响甚微,中国对越南经济的影响力能有效制约越南的外交行为。
第五,优先考虑外交手段,军事准备必不可少。应对南沙争端,中国倡导相关国家按《南海各方行动宣言》行事,反对任何激化矛盾的行为。中国坚持进行直接对话与协商,反对将南沙争端多变化、区域化、国际化。虽然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战略,奉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战略,但是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强悍的海事作战能力,才是解决南沙争端的最大依仗,因此必须做好万全的军事准备,为解决南沙争端提供坚实的后盾。
[1]麦贤杰.中国南海海洋渔业[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21.
[2][美]汉斯·J·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3]司徒尚纪.中国南海海洋国土[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
[4]BP公司.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EB/OL].www.bp.com/statisticalreview.
[5]张洁,朴建一,钟飞鹏等.周边安全形势四大变化与中国对策[J].世界知识,2011,(2).
[6]褚浩,陈庆鸿.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不容置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6-08,(01).
2012-05-27
曾琼,江苏省委党校法政教研部研究生。
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