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2012-08-15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历史观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

周 峰

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周 峰

人道主义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历史观,而更多地是价值与伦理原则。在世俗人道主义运动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会看到人道主义的诸种面貌背后所承载的不同价值需求。因此,批判资本主义大国的人道主义干预,不断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主义中国,需要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支援。

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谐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鲜明地提出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这一论断,显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今天世俗化愈来愈深入的中国,面对种种将人不当人看、使人工具化,从而导致人性的冷漠和道德不断滑坡等丑陋的社会现象,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实践人道主义价值这一基本的价值追求,仍然不失为一具有感召力的口号。尽管,人道主义在中国的理论话语中一直居于被讨论的漩涡,甚至谈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也会被当成一种过度意识形态的宣传,但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确具有它当下的价值。因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并不是一种历史观,而只是一种伦理与价值原则。人道主义并不会自动生成为历史观,变成历史观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意识形态的推动所致。

一、人道主义与历史观、价值观的关系

人道主义作为萌生于十四五世纪的理论思潮,从它最初的理论目标——反对神学统治,将人从神的压制下解放出来,中间经过启蒙哲学时期的发展和推动,将它的理论内核系统化——完善人的理性和智慧,实现人对世界的支配,等等,人道主义其实一直都是在关注于人本身在世界中的发展、存在的意义和状况的。对人的生存、生活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对一切迫害人的自由、人的权利与义务等实现的恶的形式,所有的人道主义都是一直在反对的,并没有哪一种人道主义完全排斥过这些对于人的发展的要求。当然,在现实社会和历史经验中,曾有着那么一种极端的自然人道主义和宗教人道主义、原教旨主义等,曾反对过人的价值实现方面的发展。但,这些都是作为很少一部分人来出现的。人道主义从其发生至今日,在总体上来看,是一种试图帮助人们寻求更美好生活的理论,而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人道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历史观,关键在于人道主义者在寻求对人本身和人类历史的解释时,忽略在人之外的物质世界,而只关注了人的世界本身;只关注于人内心的精神世界,关注于人性的变化和理性的力量,而忘记了产生这些精神、思维、理性的现实的人们的实践活动和物质性源泉。所以,人道主义被资产阶级利用,成为一种推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制度得以发展的理论武器,充当为解释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理论形态和意识形态,而在资产阶级真正成为世界性的统治力量时,人道主义本身中的有益于人的价值实现和提升的原则,就被资产阶级所遗忘。但是,人道主义却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之后,也就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形态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一个物质性的过程,它的发展动力和趋向都是在一种物质实践的推动下而得以向前发展的,如果一定要给这种发展提供一个人性论的支持,那势必导致对历史的神秘解释。这一点已经是被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证明了的。所以,人道主义在整个历史哲学中所占的位置就是一种人性论和理性论的历史哲学。这也就是赫尔德、休谟、卢梭、康德和黑格尔等人所坚持的历史观。虽然他们曾对历史作出过符合于人性的发展的解释,描绘出历史发展的人性面貌,但从今天的历史哲学发展来看,这种人性论、理性论的人道主义历史观已经不再具有展现的力量,取而代之的是以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主体或者解释原则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但都不会拒斥人类实践活动和物质生产的原初作用。

历史观是一种对人类历史和人自身的根本看法,这种看法决定着对历史解释的原则和效力。虽然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但历史一旦被人类创造出来之后,它就已经成为相对于人类而拥有高度独立性的世界,人成为生活于这种世界之中的存在,它有自己的结构、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内在机制,但始终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而不可能是一种逻辑、理性和人性的构造。所以,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来说,都应该以人们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去研究人类历史发展中出现的规律,找出其中的必然性,这样才能对历史事件和过程作出科学的、有效的解释。而这也是一种历史主义的方法。历史主义注重一切从现实出发,从事物、事件发生、发展的运动状况出发,而不是从某种先定出发。

历史观在对人类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判别之后,同时也就是对人本身进行科学识别的过程。因为,这些物质性的结构、机制、规律的运行,都是在人的参预之下才生成、起作用的。所以,研究历史世界本身的过程,也就构成研究人自身的历史、本质和生存意义的过程。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关系也就充分地表现出来:没有脱离价值观的历史观,历史观都是在一定的价值原则和导向下而展开对人类历史的研究,从而指出历史发展的美好方向。但是,历史观并不把自己的目标设定为对人未来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展望,而只是根据对历史事件、过程的有效解释,提出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可能方向。

这样看来,在严格意义上,人道主义与历史观并不是在内容上有一种互相包容的关系,在形式上,人道主义和历史观所关注的对象和客体具有一定的交叉性,但并不意味着它们的研究方向、研究路径和研究结果是相同的。人道主义关心人、爱护人的发展、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注重在历史过程中人的发展状况,并对人本身在历史发展中的生存现实进行评判,这只说明它充当了一种价值评判的原则,而不是对人的历史的解释。

所以,人道主义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伦理观、道德观出现于哲学理论和思潮中的。价值观、伦理观和道德观都是关注于现世的人的发展状况、存在意义、价值追求、自由的实现等等,而不是把一些具体的历史机制和规律作为自己观察的对象,这些正是历史观的研究对象。价值观是标志着一个社会对整个世界意义的看法和做出的判断,它是人类对外在世界对于自己生存意义而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有内在相关的机制所构成,人们正是在不同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开始自己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在十四五世纪的出现,正是从关注于人的世俗生存和幸福开始的,它是把人的价值在生活世界中的如何实现、人的生活意义的生成、异化现象的消除当作了自己考察的中心任务。

因此,人道主义“是建立在相信人的可教化性和发展能力、尊重人的尊严和个性的基础上的,其目的在于全面地培养、自由地运用和发挥人的创造力和能力,最后,高度发展人的社会,使整个人类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自由”。[1]

人道主义以能否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的自由的实现和美好生活的实现作为评判历史事件、历史行为的根本原则,它也就成为历史和当代社会发展中评估社会发展状况的理论平台。正是由于人道主义的存在,这个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和富有意义。

二、世俗化的人道主义运动和人道主义干预

随着世界工业化历程的逐步推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社会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人的价值要求和自我实现度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本身在整个经济生产、政治制度中的参与作用表现得越来越小,人的劳动力不再成为一种可以出卖的资本,人的知识的获得倒成为能够实现人自身价值的砝码。但是,人们在各种机构中所获得、学习到的知识也只是一种程序化、规范化的东西,人的自由的创造性在自己的分工限制下并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人本身成为知识的附属品,人在另一种形式上被自己的精神产品所异化。这种异化现象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其实,针对此种情况,利奥塔曾在他的著名的《后现代状态》中提到过,发达国家里的知识产品的供给、生产和需求都成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人只不过是这些过程中的一个必须自我吸收的环节。

与发达的资本主义相伴生的对于人的价值、幸福生活的实现所产生的阻碍现象,还有诸如人的权利并不能真正得到实现,种族之间的冲突、性别之间的冲突、贫富之间的冲突、宗教信仰冲突、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虚伪性的暴露、社会犯罪年轻化、严重化以及利用高新科技的网络犯罪等等都是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后发达社会之后所产生的,它们不仅困扰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正是在此情况下,一股将人道主义世俗化的理论和实践运动不断得以展开。

在理论上,就突出地表现在美国人道主义学者保罗·库尔茨所著的《保卫世俗人道主义》一书中。他将世俗人道主义的主要理论和实践取向分为十个方面:1.鼓励公民的自由探索;2.实行政教分离; 3.捍卫自由理想;4.倡导批判理性的伦理学;5.实行道德教育;6.提倡宗教怀疑主义;7.培育人类理性;8.相信科学技术;9.赞成进化论原则; 10.提倡更具人性的公共教育和启蒙计划。[2]在他看来,这些世俗人道主义的理想和追求的内容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中国及古印度等国家,这些都是优秀价值理念和道德传统的承继。从理论上提出世俗人道主义,其实是对人道主义在新的时代和条件下所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概念上的规定,它扩大了古典人道主义的内涵,将人与科学、技术和人所居住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都考虑进来,进行综合的考虑,但并不是一种极端的哲学人类中心主义。世俗人道主义的出现,更多的是在美国,当然这是有着它的充分理由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完善的私有制,但是,正是在物质生产力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在人们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人权、民族、种族、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秩序等等领域中也就暴露出来更多的现代和后现代性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种种冲突与矛盾。价值多元化、文化相对主义、道德多元化等等是这些观念在理论思维上的集中表现。所以,提出世俗人道主义、将一般和古典人道主义的内容更加具体化、深化,正是现实的需要。世俗人道主义的提出,可以说是人道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发展,也是针对后现代哲学家们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人道主义的回答。可以说,它提倡的内容如果能够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得到较好的贯彻和实施,将会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

与世俗人道主义在理论上的呼声相对应,在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的人道主义组织。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都有着几十或上百个学校的、民间的人道主义组织,而且这些不同形式的人道主义组织在总体目标上,基本上是以世俗人道主义的理论内容为自己的实践取向,并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结成更大的人道主义团体。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性的人道主义大会已经举办过多届。这些人道主义组织一直做着维护人权、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倡导人文教育的提升、尊重人的价值的实现等切实的目标,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当代世界的人道主义理论化潮流,是以人道主义目标的整体内容如何在社会中得以实现为己任的,世界性的人道主义组织和人道主义大会为这种理论在整个世界的推行和宣传、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的确,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需要一种人道主义的呼声,因为,人道主义就是一种以实现人的价值和本质力量为己任的主体性哲学。

但是,与世俗化人道主义运动相反的反人道主义行为,也在当代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这就是一些资本主义大国依仗自己在科学技术上的优势、资本的优势,以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的口号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和地区所进行的新一轮的文化殖民、经济殖民和意识形态的殖民活动。

不可否认,在整个世界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国家、地区的文化、科技、政治、经济、教育等等方面都有待发展,而且还有一些仍然处在世界现代化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非常低下,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倡对人的尊严、自由的追求等等还缺乏一种现代意识,我们应该提倡在科技、文化和民主制度、教育等方面给他们进行必需的帮助和支援。毕竟,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发达国家所取得的成果都是以不发达国家的发展为基础的,因此,反过来对它们进行必要的帮助是必然的要求。但是,正是在这种帮助之下,如果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把自己的文化政策、意识形态观念、价值观念和政治观念等等也都强加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时,就是一种霸权主义的行为了。因为,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有权选择自己如何发展的理由和道路,也有选择接受还是拒绝别的国家发展道路、价值观念等的权利。

就现实来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地区以及其它一些国家进行人道主义式的干预,正是他们将自己所认为的西方中心主义理念、大国模式强加于其它国家的表现。而在更深层的哲学意义上来说,他们是以自己国家的人民理性作为世界应有的理性模式和人性模式,是以人权高于主权的思维模式来推行他们的殖民政策的。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人道主义历史观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明显体现。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地运用唯物史观,对之进行分析与批判。在这里,可以说,人道主义都是具体的,绝对不会有什么普遍的全人类的人道主义,只有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意识形态下的人道主义。

三、倡导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大讨论中,曾形成共识,即人道主义可以从根本上分为两种性质的人道主义:一种是作为历史观、世界观的人道主义,一种是作为伦理原则和价值追求的人道主义,而我们所反对的正是作为历史观、世界观的人道主义,追求的则是后者。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或者说共产主义的人道主义,即是作为后者的意义上而存在的,它是我们追求和实践的原则。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内容和思想,与资本主义人道主义有着根本不同,它是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而出现的,它以实现和追求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它充分尊重现实社会成员的价值需求,把消除一切形式的异化作为自己的历史性任务。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体现或者达到了与唯物史观内核的一致,是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继续坚持与发展。

人道主义,既是理论又是实践性的运动。但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反对谈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或者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甚至否认马克思主义中有人道主义思想,这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极度不尊重。无论学界如何争辩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间的关系,但考察他一生的著作就会发现,马克思一定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的唯物史观中包含着与欧洲古典人道主义的根本原则一样的对人的关怀的内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并不是经济决定论,并不存在所谓人学的空场。

作为生发于西方人道主义传统和理性哲学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没有一点自己的人道主义观念,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如果否认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其实就是在否定马克思主义中所拥有的“以人为本”思想和观念,是在消极地对待马克思提出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崇高理想。即使对于当代任何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来说,重视人道、维护人道也都是他们哲学思想的中心内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拥有着自己特有的人道主义观念,但他极力反对那种以抽象的人和人性为历史解释出发点和理论的人道主义历史观,反对由这种人道主义历史观出发的抽象的伦理观和道德观念——即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出的科学的人和人性论以及具体的伦理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就是一种超越于这种抽象理论的人道主义,它所主张的这些思想也就成为一种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的人道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针对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展中所出现的对人的不尊重、对人的价值贬低的现象,我们除了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观、道德观和伦理观的建设之外,还要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反对种种形式的资本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入侵。

人道主义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世俗化的运动,这似乎又回到了人道主义原初意义上的内容,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力图要求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宗教、艺术等等方面来实现对人本身价值的尊重和实现,反对一切形式的对人的压制。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这种世俗的人道主义的要求和运动都是美好的,因为在面临资本主义世界的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人的异化的现象更加深层化、本质化,同时在这种后工业社会基础上产生的对人、主体的消解的理论日盛的时候,配合着众多哲学家提出的回归生活世界、建构人的本真存在的呼声,它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意义的运动。但是,对于这种运动,我们仍然要用唯物史观来对它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认识,不能全部地无批判地接受,因为,社会主义的实践与资本主义的实践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存在,而由此所产生的社会意识也就会不尽相同,所以对这些世俗人道主义运动必须利用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批判视界去审慎地看待和有选择地利用。

波兰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沙夫曾强调,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具体性和实践性,它不同于其他的人道主义只是满足于理论的抽象和建构,所以,它是战斗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因此,“人是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也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而正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才使社会主义变为现实”。[3]

法国哲学家加罗迪也认为,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针对阿尔都塞等人的马克思主义是反人道主义立场,他认为,如果把人道主义概念本身当作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概念而加以全盘否定,就等于把人道主义同它在西方的个人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形式相混淆。所以,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不加分析地拒斥一切人道主义。但他提出马克思主义就是人道主义,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道主义化和非科学化了。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应该是努力提高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与生活质量,给予人民最基本的人权保障和享受,去消除一切对立于人的合理需要和追求的各种关系和异化的状态的运动。这也就是保罗·库尔茨提出的世俗化的人道主义运动的主旨,而不是像资产阶级只是满足于理论、道德和情感说教的人道主义。

就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说,对待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人道主义式的援助都要保持充分的警惕和清醒的态度,我们必须运用唯物史观为武器,坚持自己的道路,而不能被任何所谓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的虚假模式所欺骗。因为,人道主义本身不能拯救社会,相反却有可能使整个社会陷入人道主义的幻想。这一点,唯物史观在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施蒂纳的“惟一者”时已经做出了深刻的揭露。

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下建立的,它之中人与人关系的调整与规范当然就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指导。尤其对于当代中国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来说,我们同以往都一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而现实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1]关于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问题的论争(译文集)[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375.

[2]【美】保罗·库尔茨.保卫世俗人道主义[M].东方出版社,1996.15-24.

[3]燕宏远.当代哲学主流研究[M].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4.256.

(责任编辑 胡爱敏)

book=6,ebook=6

周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哲学部副主任,教授,哲学博士(邮政编码510053)

B82-061

:A

:1672-6359(2012)03-0015-0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青年项目“政治革命、物质生产、社会交往:唯物史观批判视域下的人道主义及其实践”(GD10 YZX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历史观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跟踪导练(一)5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
《教师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学习教学》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