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江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构建
2012-08-15周松峰
周松峰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福建 泉州 362000)
论晋江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构建
周松峰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福建 泉州 362000)
晋江企业作为群体,自有其区域性的企业文化模式,这种模式历史地形成而具有自生性、伦理性、自利性与本位性,进而缺失一种现代企业应有的外在性、群体性、共济性与超前性。为此,面对时代发展所要求的包容性、民族性、共赢性与人本价值取向,其时代模式的构建,就是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塑造良好区域企业文化环境,把握企业文化发展的规律,以提升教育水平、打造企业文化品牌、树立企业典范、吸纳四方人才、彰显海峡西岸现代城市形象为主要路径推进。
晋江;企业文化;时代模式;构建路径
就区域来说,企业文化历史地形成自己的模式,形成于诸多个体企业建立、发展的过程,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环境,最终决定着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晋江作为文化沉淀深厚的沿海开放区域,作为民营经济一枝独秀的特定区域,在企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历史地养成自身企业群体的文化风格,形成了晋江企业文化模式。这种模式有着内在的深沉性、持恒性,又有着外在的典型性、资鉴性。然而,就像达尔文所说:“得以生存的不是最强大的或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善应变的物种”。面向未来,它又有着经济社会价值意义上的不适应性,晋江要成为“掌握变局的赢家”,对其就要有一种时代的自觉进而理性的转换与构建。
一、晋江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作为整体,植根于一定区域的文化传统,成长于相似性的文化氛围,具有特定的文化共性。晋江作为闽南率先发展的沿海发达地区,素有海边邹鲁之称,每每以敢拼、敢创、敢赢之精神为人称道,并创造出晋江经验为各地所借鉴。其间,创改革开放之先的企业自有另一番风貌或者说特色,这就是自生性、伦理性、自利性与本位性,而缺乏一种外在性、群体性、共剂性与超前性。
1、自生性。就晋江的生产经营单位来说,其第一优势就是先发之利。在改革开放之初,宏观的经济社会改革还在摸索中前进,还在“走一步,看一步”,世人还深怀市场经济的诸多顾虑之际,晋江人首吃螃蟹之一,就是以“三闲”(闲人闲房闲资)为基础,自发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开非公有经济发展之先例,为此,晋江企业文化具有自生性。之所以这样说,就整个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总体推进轨迹来说,晋江绝大多数企业不是计划经济下的存在物与转换物,而是市场的自生物。再就世界性模式比较来看,大多数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都有外在的资本及其企业范式的嫁接、引擎与起动,比如台湾、香港、深圳等地区的起飞,而晋江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大多是民众的内在自发行为(虽然部分地得益广大侨胞的赞助与支持,但就整体来说还是靠自身力量),而这种自发性的发展,使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的痕迹以及明显的内生烙印。譬如,众所周知,晋江人多为晋人,由于晋人自有“衣冠南迁”的艰辛创业史,从而有着敢拼敢赢的风骨,又晋江宋元时期为东方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涨潮声中万国商”之辉煌,企业中深具海洋文化特有之“以海为田,以舟为车”的商家冒险的冲劲与精神,从而,借改革开放之风,在计划经济压抑下的这种精神一下子打开闸门,也就汹涌不息,并在民营企业中得以彰显。
2、伦理性。从严格意义上说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伦理道德,它跟西方工具理性的最大不同,就是家国同构及其内在的等差观念,其平民化的现代表现之一,就是宗亲观念与个体间的比较、攀比进而积极方面的追赶与奋发。这在晋江一带有着很强的外在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在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旗帜下,“举起一面旗,唤起千万人”,晋江人就在先富群体的示范下,各自拉上亲朋好友,走南窜北,纷纷筹款建立起众多的中小企业。这种自发性企业,即人们常说的家族式企业,自然具有很强的伦理性:一方面,打架还靠亲兄弟,依靠家族打江山,又靠家族坐江山,为了孝悌而创业,为创业而孝悌;另一方面,在深层的等级观念支配下,其企业始终是雇主、老板的家业,雇员、打工者始终处于一种工具性地位,相应的企业制度也就是内在的支配关系、雇佣关系,至多是资本主义初期的泰罗制。
3、自利性。众所周知,企业是自利性的生产经营组织,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是其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晋江企业文化的自利性显得更为突出,其内在根源也在于晋江的区域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其重要特征就是取义而轻利。晋江自古就是人文荟萃而儒者辈出的地方,但作为历史上的东方第一大港之所处,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同时又有着出洋经商的历史底蕴与艺人云集之盛况。为此,在改革开放之始,届经商办企业兴盛之时,其企业经营的自利性是绝对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在晋江企业伦理性价值导引下,始终以为家族争光、为父母争光而艰苦奋斗、追求财富为其外在表现。因此,就晋江企业文化中的自利与他利矛盾来思考,其内在的自利性始终是第一性的。
4、本位性。企业生存的舞台是市场,市场的主体是企业。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也好,作为有购买力的需求也好,市场是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实体,在现代社会中,没有自己广阔的市场,就不能生存,更不用说进一步发展了。晋江企业的产生本来具有自生性特色,加上大多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向并逐步走向完善的历史阶段、在卖方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其第二产业的比重与制造业的主体地位也说明了这一点),这就在惯性思维中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本位性。在经营主体上,以企业主的利益为思维起点,而不是以企业群体的、消费者的利益为始点;在经营行为上,以制造以及生产管治为主、以数量以及规模的扩张为主、以单独生产为主,而不是以经营为主、人力资源依托为主、协作为主、资本投放与运作为主;在市场的拓展上,以区内、省内与国内为主,不以外在区域以及国际市场为主;在时间一维的策略思考上,以现期利益最大化、物质消耗经营为主,不以保护自然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文化产品经营为主,缺乏同仁堂那样“泡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人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那样一种以质求胜的长期经营理念。
晋江企业文化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自生性、伦理性、自利性与本位性特质,但其缺失一种现代企业应有的外在性、群体性、共剂性与超前性。(1)外在性的缺失。晋江企业创业之初,不是借鉴于现代西方法人治理结构的公司制而产生的,因而没有凸显现代企业应有的外在性特征,没能基于先为他人再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构建现代企业,从而缺少一种“让人得利我得利,与人方便我方便”的外在性他利的价值理念,没能适时地形成诚信晋江的企业形象。就像论语所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也,从吾所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那样,现代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又是一种诚信道德的经济,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培育一种重利又取义的儒商价值观念。(2)群体性的缺失。现代企业文化要体现知识经济社会知识资本的要求,人力资源便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从而在文化特征上要有一种群体民主的手段性与目的性的共识,然而,晋江企业文化的伦理性,体现的是雇主单向的强势性,从而缺失一种群体性集体意识。在管理方式上,晋江企业主要地还靠传统的人治性与强制性的制度约束。(3)共济性的缺失。现代企业,不论在个体的内在关联上,还是主体的外在关联上,不论是在生产与消费的关联上,还是在目的与手段的关联上,都存在着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内在相关性。晋江企业以自利为基础,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也就存在或优势互补以资源共享,或弥补资源有无以分担风险,或联手角逐市场以降低交易成本的群体共赢与共济等方面之不足。(4)超前性的缺失。区域性企业文化比较最为重要的是现代性的比较,也就是以空间比较为基础,观察其时间上的可持续与后劲,从而对症下药加以改进。晋江企业文化在这一关键点上存在超前性缺失,也就是时代性比较的滞后,因为晋江企业缺少一种上下同欲的内在共同愿景之动力,更有上下左右的协力不足,从而就没有一种可持续可再生的人力源泉(比如企业经理人的不稳定及其家族式企业的不良人际环境),其企业文化就没有一种超前性创新源泉——创新首先是人之主体的思维创新。
二、晋江企业文化模式时代转换的要求和目标
1、自生性基础上的包容性。晋江企业文化的自生性,使晋江企业具有文化传统传承下的自强不息与刚健有为的内在文化风貌,但这种内在的品质,必须配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人们常说市场经济有资源配置的效率意义,一定程度上就是现代企业公司制有很强的人力资本的外在包容性,而且,在人力资本包容过程中,自会在资源的流入中,借鉴人本思想、民主意识等现代企业管理的文化内涵,从而推动区域企业群体的可持续发展。
2、伦理性基础上的民族性。以传统儒家思想中宗族文化为根基,晋江企业文化中的管理特色就是注重“三亲六戚”的伦理亲情的价值导向,其虽然有着群体性理念的缺失,但却也是建构现代民族企业的基础,因为企业文化模式的现代性如果缺少民族性,那么也就缺失文化之根,不可能建立一种有民族自信的现代模式。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家国同构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虽然有着历史宗法等级观念的禁锢和约束,但却也是一种激发和凝聚群体的精神力量。晋江企业文化如果植根于伦理亲情之基加以拓展,挖掘传统文化中普天之下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群体精神,就会消融其等级差别的负面影响,从而可借鉴日本东西合壁的企业文化经验,使其既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包容特色,又有民族的独立风格。
3、自利性基础上的共赢性。现代企业文化是与西方古典经济学中讲的经济人假设相对照的,它的时代性就体现在不仅强调人的经济性,更进一步强调人之为人的文化性,从而在企业的发展中,既要强调以自利性为基础建构管理框架,更要强调其内在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相互的诚信与互利为条件,要以企业内在的与外在的文化人假设为必要条件,譬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济”等道德观念的养成。因此,现代企业文化模式,既要在不否认自利的基础上,强调内在群体共同发展的理念,更要强调企业之间的共赢以及生存发展的共同人文生态环境。晋江企业文化务必要培育一种全球性共赢理念。
4、本位性基础上的人本观念的提升。文化离不开人,人离开文化就不成其为人,企业文化最根本的要强调人之存在与发展。我们常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他们都是在各自切身利益关怀的基础上来创造的。晋江企业前进一步,跃进一步,就要进一步强调人的本位意义,积极造就一种为了人、依靠人、造就人、发展人的企业文化,恪守顾及企业职工,顾及作为上帝的顾客,顾及子孙后代的人本理念,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回应可持续发展的辩证思维。
三、晋江企业文化时代模式的构建路径
晋江企业文化时代模式的构建,实质上就是唤起企业文化自觉向以人为本的时代观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转换。这种转换的着力点,就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营造良好区域企业文化环境,把握企业文化发展的规律。
1、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与保护,把员工转化成创造者、合作者、支持者与协作者。现代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人本位的文化模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或者说首要的要求,就是企业经营要从以财物为中心转为以人及其“知本”为中心、以保障群体的存在与发展为中心。这是社会发展从人的依附进化到物的依附,再到以平等民主为特质的人的存在、发展与自由为主题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而这种以人为本的突破点,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代表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因为制度体现的管理理念与价值取向正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这种基本内容虽然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但在其践行的过程中会渐进地突破传统的思想桎梏,增进市场作用的发挥,从而渐进地培育现代人本意识。依此,晋江个体民营企业要努力实现制度转化,进而实现体制的创新,而企业文化的转换又趁势加快体制跃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改善区域文化环境。要以晋江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和内容,展现晋江文化的特色。文化本身就是很宽泛的概念,其内容可作诸多的分解。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子系统,无不受制于文化整体环境的影响。晋江目前着力于“海西”现代城市的建设,中心内容无非就是城市、经济与文化的构建。其中的文化构建,就是适应于率先建设和谐社会进而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挖掘深沉的文化内涵,广纳世界文明及其兄弟区域的可取之处,创造性地建设晋江文化,这种文化构建同时引导、规约着企业文化的时代内涵。构建晋江企业文化时代模式必须以现代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着眼高远,以区域文化即晋江文化发展为背景来勾画其间的企业文化建设,并以政治经济文化的辩证性来考虑企业文化的区域性图景,以协调其间的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比如法制的公正与健全对企业诚信的规约)。
3、着力把握区域企业文化发展的规律。企业文化既然作为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就具有内在的发展规律。第一,企业文化是一个历史的传承,都有内在的相继性。晋江企业文化的时代转换,必须考虑晋江文化及其企业文化的历史继承、扬弃并立足于实践的综合性创新,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晋江企业文化。第二,企业文化作为模式以及整体,是在个体的相互影响中,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其转换与现代构建绝对不是齐一的,而是在先进与落后的辩证统一之中前进的,从而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滴水穿石的、长期艰苦的自觉实践过程中实现的。晋江经济以星罗棋布的小企业为主体,其时代构建也就不是一朝一暮之事,要靠政府、企业主、社会文化精英以及其他广大群众的群策群力才能达到。第三,企业文化的时代转换是以时代为主轴的,晋江企业文化模式转换的准则,就是怎样适应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使诸多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其立足点是区域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发展,目的是经济、政治、文化之协调发展。第四,晋江企业文化的转换与构建,虽然是参照时代的变革与世界性视野中横向比较不足而提出的命题,要借鉴西方以及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但绝不是照着葫芦画瓢的西化与抄袭,而是综合古今中外的创新,创新既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又是一种价值取向。而通往晋江企业文化现代模式的途径也是多向性与多方位的,实践的比较与权衡应是一种以教育为基础的理性抉择:
4、强化教育的功能。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现代企业也应是学习型企业。晋江企业文化的自生性决定着其教育基础的薄弱性,就绝大多数非公有企业成员的文化看,一部分是外来打工者,一部分是企业主,前者的文化之差自不待言,后者的文化管理理念与高等教育背景曾经是一片空白。因此,强化教育的功能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第一,教育能够提高企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与管理素质。第二,针对晋江文化的发展趋势,建构一个长期性教育机制作为与时俱进的企业基础工程,始终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从而使晋江企业逐步从“爱拼才会赢”转为“爱学才会赢”。当然,教育不仅是狭隘意义的学校或企业教育,而是广义的社会教育。它既包括教育体系中的企业文化研究与教育,又包括企业的文化基础素质的提升;既包括企业范围内的自身教育,又包括社会范围的企业教育;既包括政治法律的规范性企业教育制度构架,又内在地包括企业诚信、道德价值取向的导引与对客户讲诚信、对工人讲尊重、对社会讲公共奉献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5、打造品牌,树立企业典型。品牌是外化了的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代表企业形象,表明企业产品的质量、服务、文化,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通行证,是一个企业的综合竟争力的体现,是凸显企业经营之道的有力手段。树立品牌的过程,就是企业占有市场的艰辛过程。它必须以规范劳动力管理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质量后盾,以严格制度为规约,以诚信为内涵。因此,基于现代企业市场竞争与规模性集约发展的需要,晋江企业的发展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进而自觉地引导和发展区域企业文化。在国际性开放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并遵循着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大企业往往既以优越的规模效应,更以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文化内质处于优势地位,并在一定的区域经济中处于示范、鼓励、支持的主导地位(比如,晋江区域的风竹、浔兴、恒安、安踏以及七匹狼等集团企业就起着示范性作用)。在晋江这一以小企业为主的企业群体中,就要在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上,以推进规范化大企业发展为龙头,推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以资当地企业仿制、借鉴、学习与创新。
6、海纳百川,广纳贤才。文化的主体是人。目前,晋江发展面对着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容纳四方之才,如何留下四方之才,如何使用四方之才。其破题对晋江企业文化建构的意义,就在于晋江企业文化建构需要吸纳、包容、融合、创新外在的诸多先进企业文化,引进大批外地人才,就能消解他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从而相生相长,造就一大批有地方特质又有现代企业文化意识的文化人和企业家,进而造就晋江特质的企业文化。当然,区域本身要有一种容人、留才的文化基础,比如在使用“内外才”的时候,要多关照“外才”,厚待四方而来的“客才”,因为他们初来昨到,人生成本更多、风险更多、情况不清,万事开头,从而不可期望过多、取之过多、苛求过多,而要予以过多的待遇、鼓励、支持和体贴,多些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使其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激励其进取心和献身精神。
7、加快晋江海峡西岸现代城市的建设。城市是科技、教育与文化中心,城市全部魅力的核心,在于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即城市精神,而现代城市是在工业化过程,即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与成长的,企业现代化反过来又是在城市规模效应下,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与社会化过程中扩张与成熟的,从而企业文化的当今模式,无不是在城市平台上建构的。晋江的未来图景是海峡西岸海滨现代城市,这一图景的绘制是晋江中心区周边板块随着乡镇工业蓬勃兴盛而实现的,其间,企业成员从农民转为白领、蓝领,从农民成为一种市民,就会像黑格尔所言:“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但是他不同别人发生关系,他就不能达到他的全部目的,因此其他人便成为特殊的人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特殊目的通过他人的关系就取得了普遍性的形式,并且在满足他人福利的同时,满足自己”的那样,以市民的特质,促使企业文化实现全方位的质的改变,从而大大地提升晋江企业的文化水平。
G127
A
1671-2994(2012)01-0124-04
2011-11-21
周松峰(1964- ),男,福建屏南人,中共泉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哲学。
责任编辑:刘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