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课程整合改革发展及焦点问题探析

2012-08-15高海玲管英俊

关键词:分科医学教育医学院校

高海玲 管英俊

(潍坊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山东261053)

传统的“学科式”医学教育模式,由于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科内容相互割裂,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掌握,难以适应当今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因此,医学课程整合改革势在必行,是受到全球关注的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医学课程整合的兴起及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下半叶,人们开始对医学教育过程进行全面反思,世界上许多医学院校都在致力于医学课程改革。改革趋向于按器官/系统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或将基础与临床学科完全整合起来进行教学。

西余大学首先提出了“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改革模式,打破了医学教育中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脱节的传统,按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正常与病变等重新整合课程,以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基础与临床密切融合。有些医学院校则以完全整合式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代了传统模式,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

通过借鉴国外医学院校的课程改革经验,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如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等陆续开展了课程整合改革的研究。部分院校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改革,包括基础学科间的水平综合及基础与临床学科间的垂直综合。同时开展了与国内医学发展相适应的一些尝试,如:与课程整合改革相配套的学科合并与重组、问题式集群教学方式、临床医学部门关于专科与多学科协作等。顾鸣敏教授[1]等人曾就中美英医学院校医学课程整合改革做过对比研究。

2.医学课程整合改革的发展趋势:

2.1 教育现代化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医学教育的形式、内容及方法都将发生彻底地改变。医学课程整合改革除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形式改革之外,最核心的是课程内容的整合,而传统的教学条件将难以适应这样的变化。目前,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成本的降低,为医学课程整合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医学人文化

医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目标的实现主要不是依靠技术,而是依靠社会。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包括:对患者情感淡漠,医疗行为不规范,医患关系紧张等都与人文精神缺失及科学与人文的割裂相关。因此,在医学课程整合改革中,应该充分运用各方资源,将医学人文思想整合进来,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以推动整合改革的协调发展。

2.3 学生主体化

在以往的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身份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课程整合改革要取得一定成效,需要相当多的在校生参与,这意味着学生也应当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整合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来,因为学生是重订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更广泛地涉足教学实践过程,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在知识及技能方面的能力。

3.医学课程整合改革中的焦点问题:

3.1 课程设计缺乏整体性

课程设计是医学课程整合改革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的医学课程整合过程还存在着分散设计的问题,没有树立整体的课程整合理念:如把“整合课程”简单理解为拼盘式的“综合课程”,没有把医学课程看成是一个整体。而医学课程整合的内涵指的是各学科之间,包括各学科内部、各分支之间的整合,即各学科互相联系地加以学习。医学整合应该促进医学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产生“1加1大于2”的“非加和”效应,而不是简单地、肤浅地叠加。

因此,课程设计者下一步着力建设的不是把几门分科课程“合并重组”起来的“综合课程”,而是要使课程要素形成有机联系及结构的“整合课程”。要达到这个目标,更关键的是组织,而不是内容,即决定何时给予哪些知识和信息。让医学生能够有机地掌握不同的内容,从而提高综合水平。

3.2 医学课程整合的有效性问题

在有关课程整合的研究中,其有效性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大约有八十多个研究分析了课程整合的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与分科课程相比,整合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标准测试中得分较高或与之持平。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承认医学课程整合的有效性。但是学者们也发现了影响到改革有效性的问题:

3.2.1 随机化的问题

在多数实施课程整合改革的国家,学生可以向具体的学校提出申请,并表达出他们将选择哪一类课程的愿望。在目前阶段,尚不能完全确定医学课程整合改革的绝对优势。由此,在把学生随机分配到新课程中去的过程中,遇到的伦理及逻辑上的难题似乎难以克服[2]。在国内医学课程整合改革的初始阶段,随机对照试验相对欠缺,影响到对其有效性结果的判定。

3.2.2 评价体系问题

目前,对大多数医学整合改革来说,焦点的问题还在于缺少评价成果的工具。国内通常把对改革的评价仅仅局限在学生对课程整合的满意程度上,显然这并不能令人信服。传统的分科课程与整合改革相比,对期望成果的影响难以一比高下,如:分析技能、情感技能、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实用技能等。因此,设计出符合医学整合课程理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整合课程评价体系,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师资培养及教材建设问题

3.3.1 Hinder研究发现,当教师对与教学内容相关领域的知识很了解并把它们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时,学生的学业成绩会提高[3]。而在传统分科教育的环境中成长的教师,目前还很难适应课程整合的要求。由于缺乏医学课程整合的理念,缺乏对整合课程的宏观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分科教学方法,教授学生整合性内容,如此一来,违背了改革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因此,如何转变教师观念,优化其知识结构?如何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如何促进教师与整合课程共同成长?这些都是今后研究的目标。

3.3.2 困扰改革实施的另一问题即教材问题。在我校课程整合改革中,大力加强软件建设,夯实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根基。为了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我们并没有增加过多的整合教材,而是在原来分科教材基础上,给学生们制定了整合教材内容纲要,利用精品课程网站、数字图书馆、教务管理系统及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向学生们提供完善的参考书目,并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独立平台进行有效整合,解决了单纯纸介质教材有限的信息储量问题[4]。

医学课程整合改革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小步徐行,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对于改革中出现的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对其加以反思,对课程整合的理念、本质及特点深入探析,用发展的眼光积极投身改革。有理由相信,医学整合课程将得到更加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1]顾鸣敏,黄钢.中美英医学院校医学课程整合的比较与分析.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5):68-69

[2]丁可编译.医学教育研究面临的挑战,复旦教育论坛,2003,1(6):81-83

[3]Elizabeth R.Hinde.Revisiting Curriculum Integration:A Fresh Look at an Old Idea.The Social Studies.2005(5):105-110

[4]杜杰,高小青,刘克林,等.网络化医学整合课程建设的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87-88

猜你喜欢

分科医学教育医学院校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取消文理分科:听听孩子们怎样说
高中文理分科要不要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