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6例外伤性昏迷患者急诊护理体会

2012-08-15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3期
关键词:外伤性急诊科病情

柯 丽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芜湖 241000

外伤性昏迷是急诊外科常见的急性重症之一,以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为主要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丧失自我感知及自我保护能力、对刺激没有反应或伴有病理性反射。完善的准备工作、准确的病情评估、快捷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为探讨外伤性昏迷急救护理要点,提高急救护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选取急诊科86例外伤性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86例外伤性昏迷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57例,女患29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5.9岁,就诊时间均在外伤后10~60 min。交通事故伤63例,高空坠落伤7例,跌倒摔伤11例,殴打伤5例。脑挫裂伤者49例,脑震荡者14例,颅内血肿者5例,胸腔内出血、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者4例,严重复合伤者6例,醉酒后头外伤者5例,到达现场已死亡者3例。有明显伤口的患者为56例,有明显的骨折为患者34例,有呕吐者21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急诊病历资料及护理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外伤性昏迷患者护理要点。

2 护理措施

2.1 开展优质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根据急诊科的特色,将3S服务模式应用于急诊,3S即 Smile(微笑服务)、Simple(方便和简捷服务)、Speed(快速诊治),具体表现为畅通绿色通道,入抢救室的患者一律开通绿色通道,先抢救、检查、用药,后挂号交费,在检查单上盖绿色通道公章,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护士全程陪同,从检查到住院。

2.2 病情评估

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接诊护士必须在短时间内通过简短的询问、敏锐的观察和有目的的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初步评估,初步评估的内容包括病情的危重程度及昏迷发生的原因。尤其是专科医师未到之前,首先要准确判断患者在短时间内有无生命危险,并尽快采取初步有效的抢救措施。遇到多名患者同时需要抢救时,要能明确区分各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首先抢救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或病情急剧恶化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在做出病情评估的同时,应积极准备抢救所需的药品及器械,为抢救争取时间。

2.3 保持气道畅通

保障气体交换应放在所有抢救的前位[1],呼吸道畅是通保障气体交换前提,气体交换是维持人体生命根本保证。醉酒后头外伤及颅内压增高者常出现口腔异物,及时清除口咽部的血块、分泌物及呕吐物等异物,保持通畅呼吸道有助于保证有效呼吸量及气体交换,维持脑组织、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防止重要脏器出现功能衰竭。存在抽搐的或牙关禁闭的患者,使用开口器防止舌部咬伤。存在有舌后坠的患者放置口咽管,以缓解对气道的压迫。重症或存在严重呼吸抑制的患者的应及时进行采取机械通气或气管切开。给氧治疗仅次于保持气道通畅,增加血氧含量是改善脑代谢的必要措施,对于任何原因所致的昏迷患者给予氧气治疗都是必要的[2]。外伤性昏迷患者就诊时都为被动体位,仰卧位居多,护理人员病情评估时,在排除合并颈椎损伤的情况下,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或将患者改成侧卧位,防止呕吐引起窒息。

2.4 迅速建立有效地静脉通道

迅速建立有效地静脉通道是成功抢救的重要环节,只有及早建立有效静脉通路才能保障各种抢救性药物及时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发挥效应,起到抢救作用。尤其是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应建立两组以上的静脉通路。该院急诊抢救时,都采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一般在医生进行诊疗的同时置静脉留置针,四肢穿刺困难者都选取颈外静脉留置针,必要时中心静脉置管。

2.5 生命体征的监测和病情变化观察

护理人员应快速进行血压、心率、呼吸、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有助于对病情危重程度的判断,有助于医护人员随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也为进行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客观依据。在各种器械监护的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患者其它病情变化,如意识障碍、瞳孔、大小便等,及时发现出现的病情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并快速向医生反映,及早进行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需要影像检查或转入病房进行治疗时,应有医护人员全程护送。在护送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应急抢救的准备,保证患者在转送途中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2.6 急救对症处理

外伤性昏迷患者就诊时病情已经危重,常有生命危危,针对这些危及生命的情况应及时予以处理。如颅内压增高出现喷射性呕吐、双瞳孔不等大、颈项强直等情形时,应予以20%甘露醇静滴处理。存在脑疝的患者应立即给予20%的甘露醇125 mL静脉输注,且15~20 min内输注完,并定时使用。对于伤口较大、有活动性出血者,应及时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处理,待明确诊断后采取进一步措施。对于昏迷躁动的患者要注意看护,难以制约的患者,应进行约束带固定,防止摔伤或是骨折患者病变部位错位。对于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者,禁止使用甘露醇,应开通多组静脉通道,行大量补液、迅速有效扩容处理,并快速完善手术及输血前准备。对于合并脑脊液耳鼻漏的患者,切勿冲洗以及用棉球堵塞耳鼻腔,禁止鼻腔插管内及吸痰。

2.7 及时书写抢救记录

抢救结束后,接诊护士应“认真、及时、客观、完整、准确、简要”的书写护理记录、抢救过程及其它相关医疗文书,给后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为抢救过程留下客观证据。病情已得到缓解的患者,应认真进行相关医疗文书的转接,以便于患者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 结果

86例患者中,成功抢救78例,抢救成功率为90.7%,死亡8例,死亡率9.3%,死亡患者皆因伤情过重,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无一例患者发生意外情况、投诉及纠纷。

4 讨论

昏迷是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发生的一种严重意识障碍,目前认为其发病与脑组织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导致大脑皮层或脑干网状激活系统损害有关[3]。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一般在30 min内[4],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尽可能的改善疾病的预后。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各项准备工作及护理措施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实施,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更多的机会,为进一步的诊治赢得时间,以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快速有效的护理,我们有如下体会:①抢救室物品药品要及时补充和清除,杜绝抢救药品过期或不足,防止抢救物品发生缺失。充电器械设备应设专人负责,定期充电备用,保障其随时处于工作状态,科室仪器及设备应定期检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②在急诊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心理素质,在急救过程中能够做到急而不慌,忙而不乱。③急诊科是业务繁重、技术含量较高的科室,所以急诊护理工作应安排业务精湛、技术熟练的人员上岗。我科急诊定科人员占80%以上。扎实的理论基本功、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性是及时快速有效护理的基础,急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急救护理知识,熟练的护理技能操作技巧,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必须熟练掌握规范化的护理流程,避免护理流程混乱或出错,导致最佳抢救时间被延迟。④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特别在外伤性昏迷患者抢救中,许多操作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名护理人员是无法快速完成各项抢救措施,为此我科成立了急救小组,并常规化排班。良好的配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3],保证抢救实施的快速落实。如护理人员对疾病信息的搜集、向家属交代病情、做好各项医疗文书的签字工作,可以为医生节约宝贵的抢救时间。快捷高效的工作效率既为抢救争取时间,也稳定了患者家属的情绪,从而减少医患矛盾的产生。

[1] 李梦樱.外科学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4.

[2] 张雅辉,鞠艳凤.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14):137.

[3] 赵春玲,郭鹏菊,王俊,等.急诊昏迷患者308例鉴别分诊与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7):75.

[4] 余淑英.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12):2467-2468.

[5] 杨永红.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2467-1860.

猜你喜欢

外伤性急诊科病情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