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综改区下的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析

2012-08-15

中国农业信息 2012年20期
关键词:劳务劳动力山西省

田 华

(山西省经济信息中心,太原 030002)

山西省作为我国设立的第9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山西实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将有力地推动山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全力推进山西省“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城市化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当前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的大背景下,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促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广泛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山西省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市域城镇化,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

1 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

山西省2010年末全省户籍人口数为3574.1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达2329.1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65%。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据统计,2010年全省农村从业人数达1100万人,占全省劳动力资源(1686万人)的65%,占全省农业人口47.2%。其中,从事农业劳动者为638.2万人,占农村从业人数58%,占农业人口27.4%。从业人员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8:26:36。2011年,全省转移农业劳动力就业42.7万人,超过目标任务10万人。其中省外输出9万人,占21.1%;省内转移33.7万人,占78.9%。

2 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特点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持续增长

近几年,山西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从2007年转移就业33万人逐年增长到2011年的42.7万人。2007年以来,已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8.1万人,年均增加37.6万人。

2.2 农村劳动力转移以省内转移就业为主

从2008~2011年,全省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人数分别为26.6万、30.5万、34.6万、33.7万,分别占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86%、75%、85%、79%。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以省内转移为主,2009年,全省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0.7万人,其中省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吸纳的就有15万人。从目前的趋势分析,随着山西省自身经济发展和承接发达省份产业转移进程的加快,再加上当前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机遇,省内将提供更多的岗位吸纳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在省内就业的比重将持续加大。

2.3 劳务收入取得新突破

在收入构成中,务工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山西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684.9元,增长27.3%,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9%。劳务人员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1374.34元增长到2011年的2684.9元,增长了95.3%。

2.4 劳务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

品牌的力量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品牌意识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劳务输出的转型跨越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山西省在劳务输出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扬名省内外的品牌,如五台泥瓦匠、临猗蛋糕工、浑源保姆、临县的哥等。五台县的“泥瓦匠”作为山西省的劳务品牌,2010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有3.1万人,劳务收入4亿多元。稷山县拥有“打饼子、炸麻花、管枣树”三大品牌,目前,全县外出打饼子、煮麻花的农民已经有7000多人,遍布全国16省。另外,万荣县已经不满足于“万荣防水工”这个民间形成的劳务口碑,开始有组织有规划地打造更加符合市场趋势的品牌,万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功注册了“笑乡人”劳务品牌,万荣县的“笑乡人”劳务品牌核定服务项目,涉及防水建材工、外加操作工和化工应用技术人才三方面技能,目标是要培训一批“既能讲万荣笑话、又掌握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村劳动力。

3 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2007~2010年分别是:16.69万、19.32万、20.5万、16万。2010年培训人数有所下降。随着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要求会越来越高,技能培训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现有培训项目分散,整体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尚需提高。

3.2 就业服务基础薄弱,对农村和农民覆盖不够

从劳务输出形式来看,目前全省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比重还不大,由于劳务信息工作的滞后,农村劳动力在选择外出务工职业上,多有盲目性,还是主要依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且务工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和“候鸟型”特征。当前,全省绝大多数就业中介机构几乎全部在城市,大部分县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缺少必要的服务场地和设施,工作人员少、办公经费紧张、大部分工作人员属兼职性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网络服务不到位,农民外出务工信息渠道不畅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统计、调研和宣传发动工作缺乏有效载体,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

3.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和措施尚不完善

目前,针对城镇职工的就业政策比较完善,对促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相对应城镇而言,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政策还不完善,特别是农民工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政策还不配套,缺乏政策支撑,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均等、普惠,农民工社保难、子女入学难、住房难等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4 以转型综改为契机,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

4.1 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充分抓住综改区的“先行先试”政策机遇,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项基本政策,纳入到“十二五”总体规划以及山西综改区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加大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完善劳动就业联席会议制度,要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消除制约农民进城的体制和政策障碍,特别是要加快劳动力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体制,打破城乡界限,消除就业歧视,实现统筹就业,以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另外,要增加就业专项资金规模,扩大补助范围,进一步发挥就业专项资金支持农民工就业、培训、创业作用。

4.2 建立技能培训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衔接机制

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点就是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着力破解生产要素过度向资源型产业集中的难题,努力改变一煤独大、结构畸重的产业格局。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技能培训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衔接机制。技能培训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培养适应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需求的技能人才。围绕山西省的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物流会展、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以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来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使技能培训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

4.3 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

围绕统筹城乡就业的需要和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山西省县乡两级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整体功能,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向农民覆盖,为劳动者转移就业和企业用工对接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4.4 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创业

出台和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政策扶持机制,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便利。在信贷融资、税收、用地等方面实施优惠措施,给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推进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积极推进市、县、乡镇三级联动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快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示范园建设,完善各类创业园区功能。

4.5 实施劳务品牌创建战略

发挥地方优势,创建山西省特有的劳务品牌,积极促进从民间的劳务口碑到注册的劳务品牌的转变。要注意加强对品牌的管理和保护,防止被抢注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要在现有劳务品牌的基础上,加大对特色手艺、特色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的培训和政策支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从业道德素质的综合培养,特别是团队精神、诚信意识的培养,这是劳务品牌文化价值的核心。同时,强化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利用现代传媒多种手段,有效提升劳务品牌的知名度。广泛宣传劳务人员中的优秀典型,使之成为当地劳务品牌的形象代表,提高劳务输出的社会声誉。

猜你喜欢

劳务劳动力山西省
张小燕:代言“洪洞三保” 提升劳务品牌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