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种实害虫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

2012-08-15张宝珠佟爱武葛士林贺其叶乐图陈范骅林文江

中国农业信息 2012年22期
关键词:球果樟子松越冬

张宝珠,佟爱武,葛士林,贺其叶乐图,陈范骅,林文江

(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旗林业局,鄂温克旗 021100)

随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樟子松种子需求量日益加大。但在樟子松大量结实的时期经常受到种实害虫危害,严重影响了樟子松种子的产量和质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进入了以生态治理为主的阶段,与之相对应的防治技术进入到了以无公害防治技术为主的阶段。该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樟子松种实害虫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措施,为进一步做好樟子松种实害虫的防治工作,保护好樟子松种质资源及其可持续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1 害虫的种类和危害

在我国危害樟子松球果的有害生物中已记述的有9种:樟子松球果象甲 (Piosodes validirostris Gyyll.)、棘梢斑螟 (Dioryctria mutatella Fuehs)、松梢小卷蛾 (Rhyacionia Pinicolana Doubleday)、种 子 小 蜂 (Eurytoma sp.)、 瘿 蚊(Camptomylasp.) 、松果梢斑螟 (DioryctriapryeriRagonot)、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松芽麦蛾(Exoteleia dodecella (L.))窃蠹 (Ernobius sp.)。其中前 4种是危害天然樟子松尤其是沙地樟子松的主要害虫。松果梢斑螟、微红梢斑螟和松芽麦蛾是危害樟子松人工林,樟子松苗圃或种子园的主要害虫。

1.1 樟子松球果象甲

樟子松球果象,属鞘翅目 (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在内蒙、黑龙江、陕西等地有分布。它是危害樟子松球果最严重的害虫,在呼伦贝尔地区1年1代,以成虫在树干或粗枝的树皮下越冬。成虫具有趋光性,一般不飞翔,从5月中旬起成虫取食嫩枝皮补充营养,于5月下旬取食球果补充营养及产卵,雌虫在幼果鳞片上产卵,每个球果上一般产3~5个卵。受害球果鳞片上出现1条深褐色弯曲而突起的条纹,纹上充满透明松脂,球果内部往往腐烂,充满虫粪,末期果球果轴受到危害,部分球果萎缩脱落。球果年平均被害率为38%。

1.2 棘稍斑螟

棘稍斑螟属鳞翅目 (Lepidoptera)、螟蛾科 (Pyralidae),在内蒙、浙江、四川、云南各省均有分布。在呼伦贝尔地区为1年1代,以幼虫越冬。其幼虫不仅危害两年生球果,也危害当年生小球果:当年生小球果后会被蛀空、最后干死,在近球果基部留有圆形孔洞;两年生球果受害后表现为退色,鳞片上有被咬食的痕迹和蛀孔,球果外挂有一堆由树脂和丝连接的栗色大颗粒虫粪。这些幼虫有60%以上是侵袭受象甲危害过的球果,它与象甲间的种间竞争激烈,凡是受此虫侵袭的受害球果其象甲幼虫都被咬死,所以此虫多数为二期侵入的害虫;还有30%左右危害健康球果,在两年生球果内主要在表层危害,不危害球果主轴,所以仅受棘梢斑冥幼虫危害的球果在秋季不掉落,球果平均受害率为9.81%。

1.3 松梢小卷蛾

松梢小卷蛾属鳞翅目 (Lepidoptera)、卷蛾科 (Tortricidae),在东北、华北均有分布。在呼伦贝尔地区1年1代,以幼虫在芽内越冬。幼虫主要在5~6月蛀食樟子松雄花、芽,早期的老熟幼虫在其蛀空的芽内化蛹,此发育较慢的幼虫转移到两年生的小球果内蛀食,继续完成它的发育。被害球果蛀孔外有丝粘连松脂构成覆盖物。两年生球果被害率达8.3%。

1.4 樟子松种子小蜂

樟子松种子小蜂属于膜翅目 (Hymenoptera)、广肩小蜂科 (Eruytomidae)。其具体的种尚不清楚、仅在呼伦贝尔市地区有发现。在该地区1年1代,以老龄幼虫在受害球果种子内越冬。受种子小蜂危害的球果每粒受害种子内只有1条幼虫,每条幼虫一生只吃一粒种子,无转移危害习性、被害种子外表看不出被害痕迹,直至羽化,从种子内向外咬一小孔飞出。从6月下旬至9月中旬危害种子,其种子受害率在6%左右。

1.5 樟子松瘿蚊

瘿蚊属双翅目 (Diptera)、 瘿蚊科 (Cecidomyidae),其具体的种还尚不清楚,在呼伦贝尔地区不能单独危害球果、仅知道在樟子松球果象甲危害后的球果组织中生存,被它危害的球果占总球果的2%左右。

1.6 松果梢斑螟

松果梢斑螟又名油松球果螟,属鳞翅目 (Lepidoptera)、螟蛾科 (Pyralidae),在陕西、甘肃、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均有分布。此虫在内蒙和黑龙江省地区1年1代,以初孵幼虫在球果或当年生嫩梢内越冬,也有的在树皮下拉网越冬。多数幼虫在雄花序的嫩梢上进行危害,主要危害当年新嫩梢,而后进入嫩梢和2年生球果,少部分幼虫不经过雄花序而直接取食一年生球果和嫩梢球。受害球果和嫩梢蛀孔处吐丝粘连松脂成膨伏覆盖物。

1.7 微红梢斑螟

微红梢斑螟又名松梢螟,属鳞翅目 (Lepidoptera)、螟蛾科 (Pyralidae),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北京地区1年 1~2代,以幼虫在被害树梢或球果内越冬。幼虫为害当年长出的嫩枝顶梢和新生球果,在球果近熟前的一段时间,有很多幼虫蛀入果内进行危害,蛀孔外有大量虫粪、蛀屑及丝粘连。还有些幼虫蛀两年生鲜果,在果内蛀成不规则隧道,球果呈褐色而不脱落。

1.8 松芽麦蛾

松芽麦蛾又名樟子松麦蛾,属鳞翅目 (Lepidoptera)、麦蛾科 (Gelechiidae),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地区有分布。幼虫主要危害樟子针叶和当年新芽,进而会降低坐球果率,结实量,在赤峰地区是危害种子园的主要害虫。

1.9 窃蠹

该种窃蠹属于鞘翅目 (Coleoptera)窃蠹科 (Anobiidae),其具体的种还尚不清楚,在呼伦贝尔地区发现有危害樟子松种实的报道。

2 无公害防治技术

2.1 樟子松球果象甲无公害防治技术

(1)加强检疫:严格执球果的检疫制度,杜绝带虫种子外运,对于发现带虫球果可以采用二硫化碳30~40ml/m3密封熏蒸24~48小时;应用高频加热设备 (55~65℃)处理球果 30~90秒;热水中 (55~60℃)浸泡 15~25分钟后晾干。

(2)营林技术措施:对于天然林,应以封育为主,对于稀疏樟子松林可以通过人工补苗提高郁闭度,增加生物多样系,进而提高天然林系统的稳定性,达到自然控制的效果。对于人工林和种子园,采种时尽量将球果采光,及时清楚林地虫源,降低翌年虫口密度。

(3)生物防治:入冬后将落地球果放到保护室,通过保温增湿措施增加象甲天敌曲姬蜂的越冬成活率。翌年5月初,待曲姬蜂羽化前,利用放蜂器将球果均匀撒放在需要防治的林地。在成虫羽化盛期可采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800倍液和0.5%藜芦碱可溶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化学防治:对于小面积的虫害可利用氧化乐果,杀虫优、溴氰菊酯类农药进行车载喷雾防治,大面积虫害可采用飞机超低量喷雾防治。对于郁闭度较大的林分可采用烟剂进行防治。

2.2 危害樟子松球果的蛾类害虫无公害防治技术

(1)加强检疫: 蛾类害虫不仅危害球果,还危害枝梢,因此要严格执苗木、木材、球果的检疫制度。对于发现带虫,木材可采取密封熏蒸技术处理;对于带虫球果的处理可参照樟子球果松象甲。

(2)营林技术措施:可参照樟子松球果象甲。

(3)生物防治:在幼虫孵化盛期可利用苏云金杆菌或阿维菌素进行喷雾防治;对于樟子松小卷蛾可以利用带有球象曲姬蜂 (Scambus sudeticus Glow)和短角曲姬蜂(Scambus brevicornis Glov)进行防治;对于微红梢斑螟可利用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来防治。

(4)物理措施:蛾类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利用黑光灯诱杀处理,也可利用聚集素设计诱捕器进行捕杀。

(5)化学防治:可参照樟子松球果象甲。

2.3 樟子松种子小蜂无公害防治技术

(1)加强检疫:可参照樟子球果松象甲

(2)营林技术措施:可参照樟子球果松象甲

(3)生物防治:一方面可以采用植物源药剂进行超低量喷雾防治;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小蜂类幼虫喜欢糖类的特性集合樟子松球果挥发物成分设计带有粘虫板的诱捕器进行捕杀。

(4)化学防治:对于稀疏林可用20‰的灭扫利乳油4 000~5 0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郁闭度较高的林分可采用在成虫羽化盛期间隔5~7天施放烟雾剂2~3次。

猜你喜欢

球果樟子松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藏东南主要针叶林球果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调查
红松球果结实量规律调查研究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