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2012-08-15忽立理
忽立理
大理州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云南大理 671000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1]戊型病毒性肝炎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也可能发生集体暴发流行,以粪便污染水源或者食物等经消化道进行传播,最终发展成为肝脏炎症甚至是肝坏死。现对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共收治的149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共收治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49例,其中男患者104例,女患者45例,男女比例为20.8:1,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43岁,60岁以上患者72例,春季发病35例(23.5%),夏季发病41例(27.5%),秋季发病42例(28.2%),冬季发病31例(20.8%),其中没有2次发病者。
1.2 临床表现
149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主要的发病症状为食欲减退63例(42.3%),发热43例(28.9%),乏力112例(75.2%),皮肤瘙痒64例(42.9%),尿黄83例(55.7%),恶心49例(32.8%),呕吐6例(4.0%),肝肿大9例(6.0%),双下肢水肿11例(7.4%)。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例136例,急性无黄疸肝炎6例,急性重型肝炎3例,慢性重型肝炎4例。
1.3 实验室检查
丙氨酸转氨酶(ALT)120~400 U/L27例(18.1%),400~1000 U/L53例(35.6%),>1000 U/L69例(46.3%),血清总胆红素17.1 μmol/L以下5例(3.4%),17.1~85.5 μmol/L28例(18.8%),85.5~171 μmol/L64例(42.9%),171 μmol/L以上25例(16.9%),其中最高达564 μmol/L,平均为268 μmol/L。
1.4 治疗方法
戊型病毒性肝炎入院治疗后,全部给予卧床休息,采取保肝措施。对症以及保肝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10 mL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各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对于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应用新鲜血浆和肝水解肽治疗,至于重型肝炎患者,则可以采用支链氨基酸、预防感染以及促进肝细胞生长素等综合治疗的方法。
2 结果
临床治愈144例,占96.6%,死亡2例,占1.3%,因病情加重自动出院3例,占2.1%,死亡患者以及自动出院患者均为65岁以上老年患者,死亡原因为肝肾综合征以及肝性脑病。治愈144例患者经过1~2个月的临床治疗,均得到临床康复,3个月之内并按转氨酶恢复正常,4个月之内血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
3 讨论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2]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对戊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49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男性居多,同时中青年多于老年人,目前并没有幼儿病例。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病,且发病后血清中的总胆红素以及谷氨酸转氨酶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且黄疸发病几率大,持续时间长,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恶心、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更高。妊娠妇女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病情严重,极易转换为重型肝炎,死亡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3]。
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急,发病持续时间长,重型肝炎的发病率比较高,但是其预后效果比较良好,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在经过综合治疗以及保肝治疗后,2个月之内症状均明显好转,3个月之内血清总胆红素可恢复,4个月之内谷氨酸转氨酶可恢复,整体病死率低,但是老年患者病死率较高,主要死亡原因为肝肾综合征以及肝性脑病。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早期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要有效的防治并发症,不断的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存活率。
[1] 顾艺难,咸建春,周大明,等.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肝病毒感染41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2):115.
[2] 李金,胡志东,钟述猷.戊型肝炎研究新进展[J].围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31(4):207.
[3] 张国顺,冯福民,李玉林,等.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