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2012-08-15王竹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2年6期
关键词:国家标准食品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食品安全科学管理、强化各环节监管的重要基础,也是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技术保障。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对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示。2011年7月,温总理批示“食品安全确实应从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完善抓起”。《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将食品安全标准作为重点工作和建设项目。陈竺部长在多次讲话及接受媒体专访时都把标准工作作为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职能加以强调。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推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对未来开展的工作做了梳理,系统阐述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为社会各界参考。

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面临的任务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对食品安全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具体包括:一是尽快完成现行食品标准清理整合,加快重点品种、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充实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二是要求各地根据监管需要,及时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三是要推进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机构建设,完善标准管理制度,严格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加强标准制定中的风险评估工作,提高标准科技水平;四是要加强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和跟踪评价,推动食品安全标准国际合作,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修订工作等,努力建立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要、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几年在食品安全标准领域应当开展的工作。首先要对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进行清理,解决标准间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我们面临着近5000项各类食品标准的清理任务。其次,按照“边清理、边完善”的工作原则,在对现行食品标准开展清理的同时,积极借鉴国际组织和国外食品安全标准,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解决食品安全重要标准不足和标准不配套等问题,提高标准的科学性。第三,重点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标准。按照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安全控制的要求,做好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强化原料、生产过程、运输和贮存、卫生管理等要求,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过程,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第四,合理设置食品产品安全标准。根据食品不同特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风险评估为依据,制定食品安全基础标准不能涵盖的危害因素限量要求和食品安全相关的强制性质量指标。第五,建立健全配套食品检验方法标准。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指标配套检测方法为重点,建立完整配套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体系。第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制度。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健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广泛征求意见的机制,保障反馈意见渠道畅通。第七,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加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的宣传、培训、咨询和跟踪评价等工作力度,促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第八,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研究。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工作需要,系统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增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后,提高参与国际食品法典事务的能力。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工作,学习和借鉴国际食品标准管理经验,同时参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维护我国食品贸易利益。

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面临的挑战

应该看到,受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食品安全标准无论在制定还是执行方面都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基础研究滞后。风险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食品安全暴露评估等数据储备不足,监测评估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承担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往往不直接承担标准制修订,评估与标准的脱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性。

(二)标准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目前专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技术管理机构缺乏,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专业人才不足且较分散,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专职负责标准的人员仅有20人,同时承担8大类标准的组织制定和国际标准追踪研究工作,已经深感力不从心。

(三)标准的投入与工作量极不相称。标准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与当前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工作的质量。与发达国家一项技术法规的投入动辄几十万美元的经费支持力度相比,我国对标准的财政投入还有很大差距。

(四)监管部门过于依赖标准进行监管的现象急需改变。标准仅仅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手段之一。由于当前我国实行分段管理的模式,监管部门存在着过于依赖标准、将标准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唯一手段的不正常现象。此外,对于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的认定也期望以标准作为控制手段,导致监管工作简单化和机械化,也给正常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带来很大干扰。

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举措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做好标准规划中安排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加强:

(一)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标准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确保食品安全。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确保农产品符合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污染物、真菌毒素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规定。在食品生产环节,食品生产者应当做好食品生产过程管理,重视原料采购要求,按照生产经营规范标准要求的场所、布局、设备、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等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严格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的污染。在食品经营环节,食品经营者应严格执行食品经营卫生规范,确保经营场所和经营条件不会对食品品质和货架期产生不利影响。在餐饮环节,餐饮服务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管理要求,强化餐饮加工过程卫生管理,确保餐饮食品安全。

(二)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工作保障机制。希望各地、各相关部门都能积极争取编制部门支持,抓紧食品安全标准的机构建设,各地卫生部门设立食品安全标准专门机构,满足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备案工作需求。鼓励相关部门、科研院校和权威专家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加大专业人才培训,逐步形成一支人才结构合理、技术储备充分、具有科学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食品安全标准专家队伍。积极争取加大食品安全标准工作财政经费投入,落实食品标准清理整合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地方标准制定公布和企业标准备案、食品安全标准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等任务经费,满足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实际需求。

(三)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公开、透明和宣贯培训工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已经组织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程序手册》,今后要进一步加以组织落实。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过程中,鼓励行业组织、专家和社会各方广泛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标准公布后,及时上网公布食品安全标准文本,便于各方查询和使用标准。认真做好标准解读工作,增进社会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标准的理解,推进标准贯彻实施。认真做好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大食品安全标准正面宣传力度,形成良好声势,营造实施食品安全标准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标准领域事件的风险沟通机制,及时回应食品安全标准相关热点问题,使其得到妥善处理。各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指导地方监管部门正确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标准规定,指导和敦促行业协会和企业准确认识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规定。

(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工作。卫生部、农业部作为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牵头单位应共同抓好中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工作,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的制修订,并加快建立高效稳定的法典参会机制。安排专门人员主动跟踪国际食品标准研究动态,开展国际食品安全标准追踪比较研究,充分借鉴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技术法规管理经验。建议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与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共同做好WTO成员SPS措施的通报评议及对我国食品标准通报评议的应对工作,逐步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国家标准食品标准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