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饲料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管理

2012-08-15石永根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

中国乳业 2012年2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控制措施风险管理

文 / 石永根 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

随着社会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现代饲料企业时刻都要忙于应对复杂多变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不确定能否顺利实现以及何时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这种不确定性给饲料企业带来的影响就是“风险”。对现代饲料企业而言,一般涉及的风险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作业风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法律风险、资讯风险、策略风险等。

存在风险就需要对风险进行管理,把风险控制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对一家饲料企业来说,风险管理就是一个活动过程,受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层)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影响,涉及到企业战略的方方面面,旨在确定影响企业目标达成的重大事件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降低风险,降到企业可以承受的程度,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为更好地进行饲料企业风险管理,笔者重点从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入手,探讨了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步骤,以便给饲料企业制定实施其它方面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1 明确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目标

随着饲料企业的发展壮大,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后果的严重性也就越大。最高管理者(层)需要适时明确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使内部相关管理层得到有效沟通,这是一切风险管理的起点。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是饲料企业风险之一,涉及到供应链、供应商、原辅料的波动、配方师配方的设计、饲料机械混合机的能力变化、加工工艺的变异、贮存运输的变异等。企业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饲料厂所有投入品(原辅料、药品、添加剂等)100%不含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明确规定的违禁物品,出厂产品黄曲霉B1毒素含量未检出或明显低于国家标准限值,预混料混合机的变异系数≤5%,工艺过程能力指数≥1.33,以及产品送达用户前不得出现人为向饲料中投毒,导致饲养动物批量中毒、死亡等事故。

2 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动态跟踪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识别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来源

在企业总体风险管理目标的要求下,需要成立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小组,成员一般可由管理高层(决策层)、生产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等组成。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动态地跟踪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变化。外部关注同行业的竞争环境、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变化情况,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内部关注饲料生产过程中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危害对产品的风险;同时关注非传统的人为、蓄意、恶意向饲料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通过内、外部环境风险的分析,识别出当前管理运作条件下可能的风险源。如高温高湿时节,配合饲料中使用的农产品的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卫生风险,以及由于劳资关系紧张、员工之间的矛盾等可能引发的极端生产过程中人为多投、少投、误投,蓄意、恶意向饲料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

3 根据风险源确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接受程度(准则)

由于饲料企业自身产品和生产技术的不同,风险管理小组识别出的风险也可能不同,无论识别出多与少,均应该针对每个风险源,提交最高管理者(层),确定适合本企业情况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可以承受的程度(准则),作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源控制目标。企业致命的风险,原则上不能触犯;非致命的,控制在适当范围,最好不犯。接受程度能够量化的尽可能量化。如饲料物理污染批量事故每年不超过1 次,化学生物污染事故每年0 次,人为蓄意破坏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每年0 次。

4 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结果严重情况进行评价

风险管理小组可以通过会议等适当形式进行研讨,在目前企业的管理运作环境和条件下,评估每个风险源导致风险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发生风险后对企业的影响结果严重性如何。可以按照企业的实际能力,把风险可能性和结果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量化处理,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如饲料原料受三聚氰胺污染,导致产品受污染的可能性高,风险发生后对企业的影响很严重。人为蓄意、恶意向饲料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导致饲养动物批量死亡的可能性低,一旦发生,经济损失惨重,对企业的影响很严重。

5 明确风险级别与控制措施

针对每个风险源评价,以及每个风险源的可接受程度,可以把风险细分成不同级别,在可接受程度下的风险级别就低;反之,级别就高,风险级别越高越严重。风险管理小组需要针对所有风险源的各级别风险,制定具体有操作性的控制措施(预案),如果有可能进行适当的内部演习。如内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危害控制措施可以通过前提性方案(PRP)、操作前提性方案(OPRP)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计划来实施;对非传统的人为、蓄意、恶意向饲料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控制,需要建立、实施饲料防护计划(可参考食品防护计划制定)。严禁非生产人员进到生产现场、同时加强对生产现场人员自带物品的管理。

6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并监测

风险管理小组针对所有风险源各级别风险制定的控制措施(预案)应由专人负责实施,级别不同的风险预案由担当不同责任的人员负责执行,全程跟踪、监测措施执行后的风险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并及时向风险管理小组、最高管理者(层)报告。如定期召开风险管理情况信息通报会,对风险有增大之势的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势头。

7 风险紧急处理

风险管理小组的预案措施执行后,一旦出现效果不明显或者风险管理控制失效,导致严重高风险时,企业必须立即进入到高风险紧急处理状态,由最高管理者(层)负责处理。企业应制定相关的紧急高风险管理预案。如饲料三聚氰胺严重污染风险管理预案,饲料遭受人为投放有毒、有害物质导致动物批量死亡风险管理预案等。

8 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由于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风险源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风险管理小组必须适时地再次识别可能的风险源,并根据风险源实际跟踪监测情况的得与失,确认和验证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修正和调整各风险源的控制措施,使风险管理更加有效,防止风险管理出现问题。

总之,现代饲料生产企业进行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时,必须进行动态跟踪、监测、管理,坚持走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才能够把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监管好每一个风险,才能够有效管理企业风险。C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控制措施风险管理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初探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