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及学习要点
2012-08-15东南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南京210009
窦 骏 (东南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南京210009)
医学免疫学是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兽医学等学科中重要的核心课程[1],亦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的基础课程,其理论及技术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相关领域已广泛应用[2]。可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学好医学免疫学。笔者执教医学免疫学近30年,常受邀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现结合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1 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
医学免疫学理论性强,涉及面广,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引入,知识更新快,内容繁杂、不直观,似乎呈现出“概念堆砌”和“逻辑无序”现象,学生普遍反映难理解不易懂。分析该课程有以下特点:
1.1名词抽象、概念深奥 在学习免疫学某一名词或概念时,往往需不同章节中知识为铺垫,方能理解其内涵。如抗原这一概念,要理解它,必须知道什么是TCR、BCR、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等概念。但此时学生对这些名词不甚了解,似乎抗原的概念很深奥、抽象。与此同时先后出现有关抗原名词有:完全抗原、不完全、半抗原、TD-抗原、TI-抗原、同种抗原、同种异体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共同抗原、交叉抗原、独特型抗原、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超抗原、合成抗原、多肽抗原、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人工抗原、天然抗原、修饰抗原、隐蔽抗原、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移植抗原、HLA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细菌抗原、寄生虫抗原等30多种,都是在抗原这一概念基础上演变而来,虽然都具有抗原的基本属性,但又均有各自的内涵。学生在一次课内陡然面临这么多相似又不尽相同的名词和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增加了理解困难。
1.2同物异名、前后共用 医学免疫学是通过不同的科学实验与研究逐渐发现而积累形成的知识体系。有些名词已“约定成俗”,因而出现同物异名现象。仍以抗原为例,在讲解移植免疫时谈到的移植原、在学习免疫耐受时涉及的耐受原、在免疫诊断时使用的凝集原等,这些都为抗原,但用不同名称代之,即同物异名。
某些 CD分子与粘附分子,如 CD54分子与ICAM-1粘附分子、CD11a分子与LFA-1粘附分子均为同物异名。此外还有MHC抗原与HLA抗原、共同抗原与交叉抗原等。如在讲解抗原时常提共同抗原一词,但在解释免疫诊断出现假阳性时,又惯用交叉抗原的概念,而少用共同抗原。青霉素降解产物可引起过敏反应,起着抗原作用,但往往用变应原或过敏原代之。这些名词表面上前后不一致,但含意却相同,前后共用。所以,不能死记硬背,而要活学活用。
1.3同名异意、辩证统一 抗原是免疫反应的始动者。教师在抗原举例时,常提到外毒素、类毒素与抗毒素三名词。事实上,这三者都是抗原(同名),但它们又是不同且密切相关的三种抗原(异意)。外毒素是破伤风、白喉等细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抗原;类毒素是经外毒素处理后形成;类毒素免疫的动物血清中含有抗毒素,其既有抗原特性又有抗体特性的“两重性”,辩证统一原理在此得到完美体现。
IgG主要发挥抗体作用,但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因其变性可能起着自身抗原作用。耐受原是一种抗原,但它并非像普通抗原引起免疫系统对其正免疫应答,而是导致淋巴细胞不活化的负免疫应答。补体主要作用就是补充和加强抗体效应,有利于免疫防御,但其往往作为炎性因子,起着免疫病理损伤的作用。再如机体是如何通过识别“自身”和“非己”成分,去实现“安内御外”的免疫防御功能?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有辩证统一思想,既不能片面理解,又不可误入“死胡同”。
1.4内容繁杂、分散无序 相关学科的发展,促使了研究者在整体、细胞、分子、基因等不同层次上研究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生物特性,对细胞活化、信号传导、分化发育、凋亡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不断有新的免疫分子出现与更新。如细胞因子、CD分子与粘附分子等累计达500种以上,内容繁杂、分散无序。要记住这些名称已是很难,再弄清各自的功能,可谓难上加难。在学习这些内容时,要注意系统性和完整性,精简内容,突出重点的理解和记忆。
1.5免疫平衡、调节精细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免疫稳定,其本质就是免疫平衡。当免疫功能过高或过低时即失去免疫平衡,造成多种疾病。免疫学课程有较多的内容是在阐述机体是如何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以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既有粗狂的整体调节又有精细入微的分子调节,如Th1与Th2细胞失衡与疾病的关系、自然与适应性调节T细胞的异同、独特型与抗独特型形成的独特型网络、整体调节与细胞调节、分子调节和基因调节的关系等。发挥这些调节作用的是不同细胞亚群、不同细胞因子、不同配体与受体、不同CD分子与粘附分子、不同抗体与抗抗体等,这些内容相对繁杂枯燥,易“张冠李戴”。
此外,单位时间内授课信息量大、又有许多英文缩写等,增加了学习困难。
2 学好医学免疫学课程要点
2.1明确目标、刻苦努力 要想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或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学好医学免疫学课程,刻苦努力是前提。
2.2普遍了解、重点掌握 因时间、精力、兴趣、教学等因素,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记住免疫学课程涉及的全部内容。可采用普遍了解、重点掌握的策略,对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抗毒素的“两重性”、免疫反应的特性等内容,应重点把握。对众多的细胞因子、CD分子与粘附分子等,普遍了解即可,对反复出现、有重要作用的分子,要理解与记忆。
2.3复习预习、归纳总结 不论哪个医学专业学生,都同样面临单位时间内接受大量课堂教学信息状况,往往较难消化吸收,课下应全面复习。教师会在系统性和完整性基础上,精简教学内容,突出讲解重点难点,学生要学会对关键的图表、知识节点进行归纳、总结与复述,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下次课内容简单浏览预习,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以利当堂吸收。学有余力的同学可看某些感兴趣的免疫学进展,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2.4循序渐进、由简到繁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是以免疫系统(器官、细胞、分子)为基础,以抗原为中心,以固有和适应免疫应答为主线,以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结果为核心,以免疫调节为平衡构成了基础免疫学;以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等免疫病理及免疫诊断与防治为应用的临床免疫学,两者构成了医学免疫学。学习时应循序渐进,由简到繁,对关键的概念、知识点要前后呼应,融会贯通。
2.5积极探知、善于思考 现代大学教育,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和积极探知[3]。对繁杂的免疫学术语和抽象的概念及分子网络要学会梳理、归类;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同学间的交流。以探知之心将似乎支离破碎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这样你就可理解免疫学在生命体中的复杂性、网络性、整体性和重要性[4,5]。
总之,医学免疫学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前沿、发展最迅速、与临床各学科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是基础医学连接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桥梁”课程,是医学百科全书中丰富精彩的一卷,理解该课程的特点与学习要点,将会吸引你在这知识体系中自由的汲取,把握其精髓,为医疗和科研实践服务。
1 夏 圣,邵启祥,许化溪.刍议科学文献在免疫学多媒体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9):945-946.
2 闫东梅,刘永茂,倪维华et al.八年制医学免疫学探索研究型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26(12):1133-1134.
3 窦 骏,赵 宇,袁榴娣et al.生物学与基础医学跨学科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104-105
4 窦 骏.本科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J].现代医学,2004;10(4):346-347
5 窦 骏.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J].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8;17(S):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