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猪业科学》2012第9期有感
2012-08-15张全生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一不小心一脚就迈进了农大的校门,又一不小心就与猪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晓得什么时候什么原由,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这个工作和这个专业,晃晃悠悠就过了30多年,和猪及有关猪的文字就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翻读了很多很多的相关资料和书籍。于是就幸运地结识了《猪业科学》,继而就深深地爱上了她。
《猪业科学》对养猪人来说那是一本非读不可的好杂志。我在尽可能推荐给我的“徒弟”们及广大的养猪者的同时,也要认真地拜读每一期。
从《猪业科学》中领悟出来的养猪理念或精湛的思想、引发的思索与联想激发了养猪者的决心和理想。杂志的每一期中,来自各个层面的漂亮好文章,专家的研究成果,企业家的商海搏击、实践经验无不弥足珍贵,每当读完都有新的感点和启发。她是一个技术沟通的平台;是一个学术交流的殿堂;还是一个交友聚会的Party;更是一个求知学习的课堂。你不但能在那里学到技术知识,结交师友;还能在那里找到开心快乐;更能在那里得到人生的启迪,那里蕴藏着智慧和财富。
重庆,火炉一般的夏天过去,迎来了秋高气爽的“两节”,此时收到了《猪业科学》第9期,非常高兴,便一口气地把它读了下去。本期“主题策划”了猪肉食品质量与安全,关注了当前食品科学技术的主流和焦点,充分体现了《猪业科学》勇于担当对社会的责任。安全猪肉的种源、养殖、屠宰、配送、包装、销售等各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产业链需要政府的有力监管和科技进步才能解决。本期中各路专家从不同角度讨论了猪肉安全的问题,林新仁等对我国现阶段猪肉中的兽药残留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控制方法;陆昌华先生“深化拓展动物标识与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溯源体系建设的建议”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当前动物食品溯源系统存在的制约焦点,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因体制原因无法实现对接的弊端,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大问题是达不到防范或降低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和威胁,并提出来解决办法和发展前景。
乔娟等以典型案例对高端猪肉生产企业营销策略进行“SWOT”分析,这些方法都是值得借鉴的;对近年一味追求洋猪的盲目现象,张树敏对吉林特色肉猪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介绍,提醒人们开发利用我国遗传资源,生产优质猪肉,具有广阔前景;特别是张伟力先生论道猪业“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猪种,是非功成败靠火攻,黑猪依旧在,几度全球通......”既有吟诗诵词的绵绵韵味,更是深含猪业发展历史中科学技术内涵,读起来让人回味悠长、消魂陶醉。
“猪业资讯”、“营养饲料”、“生产管理”、“环境设施 ”栏目贴近生产、科学实用,“行业采风”、“精英风采”图文并茂,风格别致,特别是“企业家保健”更使我们感受杂志的亲情和业界的温暖。这些栏目的设置反映了编辑们的匠心独运和综合水平,闪耀着活力和智慧的光芒,也正是《猪业科学》为大家热爱的魅力之所在。
读吧,“《猪业科学》非读不可”,她必将辅佐你人生积累多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