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蜂农专业合作社 构建蜂农增收新机制(续)——关于推进北京市蜂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2-08-15刘进祖梁崇波
■ 刘进祖 梁崇波
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蜂农合作社成员平均蜜蜂饲养量较少
北京市养蜂业发展具有很多其它地区不具备的优势,即政策优势、管理优势、科研优势、资源优势及市场优势,蜂农专业合作社成员饲养蜂群的群年收入(650元)也高于全国蜂农专业合作社的平均水平(538元),但是户均收入还赶不上养蜂业比较发达的浙江、江苏等省份蜂业合作示范社的水平(4.8万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北京市蜂农专业合作社成员平均蜜蜂饲养量比较少。北京市养蜂农户蜜蜂饲养量大多为50~80群,养蜂超过100群的农户比较少,而在养蜂比较发达的省份,养蜂数在200~300群规模的养蜂户比较常见,并且全国转地,采集多个蜜源植物,因此户均收入要高于北京,甚至有个别蜂农专业合作社成员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
目前,北京市蜜蜂饲养量还远没有达到全市最大载蜂量,至少还有20~30万群的发展空间。所以,如何鼓励养蜂户增加蜜蜂饲养量、提高户均收入,成为发展养蜂业、增加养蜂户比较效益的现实问题。
政策扶持力度不强
各级政府对合作社的培育和扶持尤其是资金扶持较少,已经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也存在实际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合作社抵押能力不强导致合作社及其成员贷款难,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蜂产品质量溯源体系不健全
2002年,中国蜂蜜氯霉素事件和超滤蜂蜜事件爆发,我国出口欧盟蜂产品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频频被禁运、索赔和退货;2010年,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在一周内先后披露了蜂蜜和蜂胶造假的丑闻,严重影响了蜂产品行业的国内外市场形象。因此,要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从养蜂生产源头抓起,提高北京市蜂业生产标准化程度,并加强蜜蜂饲养和蜂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建立健全的蜂产品溯源体系,充分利用合作社的联合、服务和管理职能,实现蜂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的可追溯性,以有效应对影响蜂产品质量安全的掺杂使假和药物残留等问题,使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蜂产品。
蜂农老龄化问题严重
在北京市蜂农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同时,养蜂生产者老龄化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合作社中50岁以上的社员占所有社员的90%以上,他们虽然经常参加技术培训,但是理解力和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较低,很多新的生产观念和新的生产技术难以被接受,对蜂业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发展形成障碍,也给蜜蜂授粉、蜂疗保健、蜂业观光等新的蜂业收入增长点的推广带来困难。
服务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网络应用程度低,生产资料、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蜂农购买蜂箱蜂具、引进蜂种、购买白糖饲料、购买蜂药等不容易找到价廉物美的供应商;难以学到蜜蜂病虫害防治、蜜蜂授粉、蜂疗等科学技术;难以获得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实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市场营销及品牌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产品以初级加工、简单包装、直接销售为主要的营销方式,盲目搞品牌建设,缺乏精深加工导致产品科技附加值低,缺乏精美包装导致产品吸引力弱,缺乏必要宣传手段导致产品知名度小,总体市场竞争力不高,好产品找不到好销路,好产品卖不出好价格。
北京市蜂农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根据《北京市蜂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们将积极扶持养蜂合作社、蜂业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维护蜂农利益、产销衔接、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北京市蜂农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蜂农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发展蜂农专业合作社是北京市发展现代蜂产业的有效支撑,是由传统蜂业向现代蜂业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新型蜂农、增加蜂农收入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和政策扶持力度,争取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与指导和支持:一是规范蜂农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服务行为,为蜂农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二是通过认证挂牌制度与各种激励措施、优惠政策的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和督促蜂农专业合作社建立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三是制定扶持办法,采取先干后奖、定额奖励的方式,对养蜂专业户、新增养蜂户、养蜂重点村镇、蜂业合作组织、蜂业龙头企业和通过绿色、有机蜂产品认证的养蜂户分别给予奖励和扶持;四是建立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良好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保证政令畅通和对蜂农专业合作社各种激励措施、优惠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蜂农、蜂业合作组织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扩大养蜂生产规模,提高组织程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开展产品溯源,努力推进蜂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技术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并重、品种标准与生态环境标准并重、符合我国行业生产实际与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并重”的原则,积极组织蜂农专业合作社开展蜂产品溯源工作,推进安全蜂产品生产。
一是建立蜂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通过利用产品分类、编码技术、信息采集和标识技术等,与各项蜂业法律、法规、标准、规划等技术标准进行集成,建立蜜蜂产品生产过程档案,构建蜂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数据库和共享技术平台,实现蜂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二是建立蜂产品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引进培育与推广抗病力强的高产蜂种、蜂群饲养管理技术和新型蜂机具,推广蜜蜂饲养、蜂产品生产、蜂具蜂药使用等各项质量标准,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减少或杜绝抗菌素类药品的使用,实现蜂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围绕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蜂产品,加强对合作社社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安全蜂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从源头抓起,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范、统一培训、统一服务、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标准化生产,提高蜂产品品质。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蜂农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一是主动为合作社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蜂具、蜂药、蜂饲料和蜂产品的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二是搭建蜂产品网络销售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努力实现各类蜂业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三是加大蜂业标准的宣传力度,提高蜂农对各项标准的认知度,并严格规范蜂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检测力度,增强蜂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大力推进蜂业气象指数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自主自愿、协会推进”的原则,以蜂业增产、蜂农增收为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蜂业气象指数保险,进一步增强蜂农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保护蜂农的利益不受损害。
完善制度建设,实现蜂农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并坚持规范化管理。一是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蜂农专业合作社的权力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二是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符合蜂农专业合作社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项目责任制度、奖励制度等,以保障其操作运行的规范化;三是健全利益分配制度,设立社员账户,逐步使合作社与社员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成为合作社共同的“主人”;四是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和成员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监督合作社健康发展;五是建立健全服务制度,包括:养蜂用药管理制度、蜂农备案登记和承诺制度、原料标识制度、养蜂技术员管理制度及检验检疫备案制度等。
强化价值链管理,增加蜂农合作社经济效益和成员收入
1.拓展产业链。蜂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和蜂农专业合作社是引领现代蜂业发展的火车头,要充分发挥市场、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导入市场,实现定单到农户;导入技术,广泛引进、生产、使用新产品、新技术;导入现代管理方式,在组织和引导蜂农进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蜂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合作社效益。引导合作社成员开展多种蜂产品生产、蜜蜂授粉和开展蜂疗保健等业务,切实延长产业链。
2.完善利益链。一是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通过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成员通过蜂业产业化经营真正得到实惠,得到发展。龙头企业联结合作社有多种方式,可实行合同联结,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确保合作社产品卖得出,优质安全产品能卖个好价钱;可实行服务联结,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合作社提供饲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可实行合作或股份合作联结,引导蜂农以蜂群、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建立合作社、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可设立风险资金,实行利润返还。无论采取哪种利益联结方式,都要遵循自主自愿、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
3.强化服务链。蜂业管理部门、龙头企业和蜂农专业合作社可为合作社成员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一是信息服务。帮助蜂农了解市场需求,引导蜂农按订单生产,解决蜂农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按标准组织生产的问题。解决蜂农最关心、政府最头疼的产品难卖问题。二是质量标准服务。提高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管理服务。可以使蜂农接受现代经营理念,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新的技术,一定程度上参与民主管理,是培养新型蜂农的好课堂。四是开展技术服务。根据市场需求把新品种、新技术送到合作社蜂农手中,组织指导蜂农进行标准化生产。五是培训服务。重点培育蜂业乡土专家和管理人员。
推进品牌建设,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和蜂产品市场竞争力
重视品牌与质量管理,提高蜂产品信誉度。信誉与质量是合作社的生命,只有按标准生产,大力推进品牌化营销,才能建立良好的信誉。一是合作社要重视蜂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信用制度的作用,建立蜂产品安全信用征集制度、评价制度、等级考核、质量抽检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二是接受消费者的投诉,为蜂产品企业的品牌营销情况和合作社成员质量安全信用水平进行考核与打分,确定信用等级,逐步建立蜂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蜂产品的质量、安全信用水平和品牌知名度。三是总结推广品牌化经营经验,组织指导蜂农专业合作社创造条件,注册商标,改进包装,整合品牌,做好蜂产品认证和专利申请,加强宣传,创出品牌,放大品牌效应,提高品牌效益。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以产品展销会、推介会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活动。有效地将合作社形象宣传和企业的品牌宣传结合起来,提高蜂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