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作用原理及取配穴原则在犬病诊疗上的应用
2012-08-15谢伟东张长帅
谢伟东 张长帅
针灸的作用原理及取配穴原则在犬病诊疗上的应用
谢伟东 张长帅
针灸的主要目的是治病,针灸治病是在中兽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依据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及诊断治则等进行辨证论治。针灸治病即不是针对病原,也不单单是直接作用于患病器官和组织,而是作为一种特殊刺激,作用于体表一定部位,起到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从而调节机体脏腑机能,达到治疗目的。因此,了解针灸的作用原理,掌握针灸的取配穴原则,有助于拓展临床医生的治疗思路,促进针灸在犬病临床上的应用,提高治愈率。笔者就针灸的作用原理及取配穴原则在犬病治疗上的应用做一浅析,请同行斧正。
针灸的作用原理
根据中兽医传统理论,针灸的作用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
扶正祛邪
正即正气,指动物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抗病能力。邪即邪气、病邪,泛指对机体有害的致病因素,如六淫、痰饮等。中兽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正邪相争的具体反映。当机体正气不足以抵御外邪或病邪侵袭时,即可发生疾病。这种正邪力量的变化,疾病可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病机和征候,一般地说,正气增长则邪气消退,病可愈合;若邪气增长而正气衰退,病则恶化。即“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治疗疾病就是扶助正气、驱除邪气,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使疾病向愈合方向转化。针灸具有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增强机体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补虚泻实体现的。针灸的补虚与泻实,主要是通过针灸手法和腧穴的配伍两个方面实现。在针灸方面,凡针刺补法和艾灸属补法范畴,具有扶正作用;针刺泻法属泻法范畴,具有祛邪作用。在腧穴配伍方面,气海、关元、膏盲、足三里、命门等穴,有补的作用,多在扶正的时候使用;而十宣、中极、水沟有泻的作用,多在祛邪的时候使用。治疗时,实证应予泻法,虚证应予以补法。
调和阴阳
阴阳是用以表示一切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的代名词。凡是向上的、向外的、温热的、兴奋的、亢进的、运动的、强壮的等都属于阳,而凡是向下的、向内的、寒凉的、抑制的、减退的、静止的、虚弱的等都属于阴。中兽医用阴阳学说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动物机体组织结构上,如背腰为阳,胸腹为阴,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生理方面,认为物质为阴,功能为阳;在病理方面,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失去相对平衡。正常情况下,机体中阴阳两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维持机体各组织、器官、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若机体阴阳失去平衡,发生偏盛偏衰,就会发生疾病,如果阴阳分离,生命也就结束了。阴阳失调是疾病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和阴阳,使失调的阴阳向着协调方面转化,以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这是中兽医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调和阴阳的基本原则是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使阴阳之偏盛偏衰得以纠正,使之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阴阳平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
疏通经络
经络是五脏六腑与体表、肌肤、四肢、五官七窍相互联系的通道,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过运行气血,调和阴阳,使机体的机能活动维持相对的协调平衡,使动物机体保持健康。一旦经络气血功能失调,破坏了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会引发种种病变。各种原因导致的经络气血失调,致使经络气血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气血阻滞,而引起的种种病变,治疗理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针灸治病是采用针法和灸法,作用于腧穴、经络,通过经气的作用,调阴阳,补虚泻实,扶正祛邪,通其瘀滞,理其气血,从而排除致病因素,治愈疾病。补法:用于经络气血虚衰,脏腑功能减退的虚证;泻法:用于经络气血偏盛,脏腑功能亢进的实证。
犬针灸的取配穴原则及其临床应用
犬体腧穴常用的有100多个,各个腧穴的主治各不相同,一穴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一种疾病可以选用多个穴位相互配合。针灸治病必须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结合临症经验,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选取一定数量的腧穴,组成针灸处方施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选穴需参照取配穴的基本原则,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主穴的取穴原则及其临床应用
局部取穴
原则:根据腧穴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提出的。这样即可与局部选穴相配合,又可因局部不便针灸(如疮疖)而代替之。
举例:犬中耳炎选耳根、听宫,犬角膜炎、结膜炎或第三眼睑增生选睛明、太阳、承泣,犬腰椎间盘突出选百会、天平、尾根、尾干,肩部疾病如犬肩周炎选肩井、肩外腧、浠上、抢风,后肢疾病如犬髋关节发育异常选环跳、大胯、小胯、后三里、六缝等。
远部取穴
原则:即在病痛较远的部位取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不仅可以治疗各腧穴局部的病症,还可以根据经络的循行而治疗本经所及的远端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甚至有影响全身的作用。
举例: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即是远部取穴的范例。
循经取穴
原则:根据经脉的循行路线选取腧穴。
举例:肺热咳嗽如犬瘟热选肺经的颈脉穴,心火上炎选心包经的内关,脾气血虚衰选脾经的三阴交等。
随症取穴
原则:亦名对证选穴,指针对某些症状或某个病证的病因病机而选取有效腧穴进行治疗,主要是针对全身疾病选取有效的腧穴。
举例:发热选大椎,腹痛选三江,中暑、中毒选颈脉、耳尖、尾尖等。
阿是穴
原则:病区内取穴,无固定穴位位置即哪里有病就在哪里选穴。
举例:血瘀的局部针刺放血,扭伤的压疼点针刺等。
配穴原则及其临床应用
配穴是在主穴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共同主治性能的穴位配合应用,以发挥腧穴的协同作用的方法。配穴应少而精,一般以3个~6个为宜。除本经配穴外其它常用的配穴原则还有以下几种。
单双侧、左右配穴
选取患病同侧或肢体左右两侧的穴位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脏腑病常选双侧穴位,如犬胃炎或胃溃疡取双侧胃俞、足三里,消化不良、拉稀取左右后三里等。四肢病常在单侧施针,如右后肢抽搐取右侧的解溪、委中、滴水。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犬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等。也可左病取右侧腧穴,右病取左侧腧穴,这是根据经脉左右交叉的特点为取穴依据。
远近、前后配穴法
选取患病部位附近和远隔部位或躯体前部和后部具有共同效能的腧穴配合使用。局部选穴多位于头,胸、腹、背、腰等部,远部取穴则多指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前后肢选取腰部之前和腰部之后的腧穴配伍使用。如胃病选胃俞为主穴,后三里为配穴,便秘选脾俞为主穴,后海为配穴等
背腹、上下配穴
选取背腰部与胸腹部或者体躯上部与下部的穴位配合使用。如呕吐选脾俞为主穴,中脘为配穴;肚胀选大肠腧为主穴,天枢为配穴;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为主穴,长强为配穴。尿血选断血为主穴,阴俞为配穴。
表里、内外配穴法
选取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上的穴位或体表与体内的穴位配合使用。病变所在脏腑经脉相表里的经脉上的腧穴进行治疗。例如,肺热咳嗽选肺经肺俞为主穴,大肠经的血堂为配穴。食欲不振选六脉为主穴,玉堂为配穴。
小结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虽然临床症状表现的错综复杂,但是究其原因不外乎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针灸治疗就是根据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以四诊的结果,进行八纲辨证,对症候进行归纳,明确病因病机,根据辨证,进行取配穴,以方施术,作用肌表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气血,从而起到调节机体脏腑经络,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目的。
腧穴的选取,处方的组成与治疗有密切的关系。针灸处方的腧穴选择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根据病症,以本经腧穴主治本经病,则循经取穴为主,又有局部取穴、远部取穴、随证取穴及阿是穴。局部取穴以病痛的局部为依据,主要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及较局限的症状。远部取穴是根据腧穴的远治作用提出的,所谓“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药有药性,穴有穴性,随证取穴是根据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难经》有述“血会膈腧,气会膻中”,这些腧穴都与某一方面的疾病有密切的关系,阿是穴以反应点为腧,临床应用也较广泛。此几种取穴方法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但要想增强治疗效果还则需配以主治相同及相近的腧穴,以增强疗效,治愈病患。配穴也是根据经络学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结合主症及腧穴特性。
配穴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变,但临床治疗上尚须随证选取,轮流使用。病症复杂者,配穴时也可把几种配穴方法综合应用。总之,临床取配穴必须切合病症、分别主次,选取有效穴位做到执简驭繁、有的放矢。
(作者单位: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犬病医院,210012)
(编辑:李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