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合并上矢状窦破裂的处理体会
2012-08-15邹于鹏刘日祖谢开友杨帅枝
邹于鹏 刘日祖 谢开友 杨帅枝
颅脑外伤合并上矢状窦破裂在神经外科中并不少见。损伤后由于窦壁无平滑肌,不易回缩,出血难止,且常伴有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故多需手术治疗。我科自2002年11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颅脑外伤合并上矢状窦破裂手术患者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颅脑外伤合并上矢状窦破裂手术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合并硬膜外血肿者11例,合并硬膜下血肿者2例,多数同时伴有脑挫裂伤。上矢状窦破裂破裂口位于前1/3者9例,位于后2/3者4例。合并颅骨凹陷骨折者8例,经上矢状窦线性骨折者5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视病情选择跨窦“马蹄”形或“S”形切口。去骨瓣时保留上矢状窦处颅骨,以咬骨钳显露上矢状窦边缘,在上矢状窦边缘缝平行悬吊丝线,针距0.5 cm,备用。再以线性骨折或凹陷骨折跨窦处为中心,自周边向中心用咬骨钳咬除颅骨,显露上矢状窦破口处。如有碎骨片刺入窦腔,则轻柔取出骨碎片,迅速以明胶海绵及脑棉压迫窦口处。再以悬吊丝线向对侧轻提牵拉。压迫10 min以上,上矢状窦破口<1.0 cm者可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对于上矢状窦破口<1.0 cm者通常仍有血液渗出,此时应行硬膜翻转或窦口连续缝合。效果满意后,悬吊硬膜。本组一例患者因上矢状窦破口>15 cm且不规则,出血汹涌,术中失血性休克死亡。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存活12例,其中恢复良好9例,单侧下肢瘫1例,性格改变1例,重残1例。术中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
3 讨论
颅脑外伤合并上矢状窦破裂在神经外科中并不少见。损伤后由于窦壁坚韧不易回缩,易导致汹涌的致死性大出血,且常伴有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故多需手术治疗[1]。因此,手术中及时、准确处理静脉窦损伤,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尽最大可能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具有非常大的大作用。静脉窦损伤修补术的总原则是:控制出血,防止气栓,复通窦腔[2]。对于上矢状窦破裂的处理,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①术前原则上应行颅脑CT检查,了解颅内病情,决定切口的选择。②备血:红细胞悬液10 u,术中可适量补充新鲜血浆。③术中可略抬高头部,但不宜超过15°,以减少失血。④术中处理静脉窦破口时要迅速准确,避免重复动作。对于需修补窦口应边压迫窦口边修补,操作顺序为自边缘向中心。⑤在上矢状窦边缘缝平行悬吊丝线,针距0.5 cm,待显露矢状窦后,迅速以明胶海绵及脑棉压迫窦口处,再以悬吊丝线向对侧轻提牵拉。⑥术中处理静脉窦破口时尽量不用双极电凝,因电凝后硬膜收缩,可造成窦口继续扩大,使出血更严重。⑦创面以明胶海绵填塞后,应行悬吊,避免再次出血。
[1]段国升,朱诚.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1:98.
[2]只达石,崔世民,张赛.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