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2-08-15吴韬
吴 韬
(甘肃省庄浪县畜牧兽医局,甘肃 庄浪744699)
1 庄浪县基本县情
庄浪县位于甘肃中部,六盘山西麓,辖18个乡镇293个村,总人口44.63万,农业人口41.18万;总面积1553km2,93.5%的面积为基岩山地和丘陵沟壑;全县耕地6.1万hm2,农业人均耕地0.1hm2,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匮乏,远离交通干线,是全省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干旱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畜牧业是庄浪县传统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1]。2011年,全县牛、猪、鸡饲养量分别为9万头、54万头和210万只,出栏量3万头、27万头和13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3.8万t;牧业增加值4.5亿元,纯收入1.9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460元。
2 庄浪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2.1 畜牧业发展方向
依据县域经济特色,结合省市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庄浪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上将畜牧业确定为优势特色产业予以扶持,确立了“加快发展肉牛、做大做强猪鸡、配套现代科技、完善产业体系”的畜牧工作思路和“山繁川育布局、减马增牛扩量、冻配改良提质、青贮暖棚增效”的肉牛业发展思路,提出了“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推广健康养殖,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畜牧业”的理念,以牛、猪、鸡商品畜为重点,以建设全国农区绿色畜牧基地和争创全省生猪、肉牛大县为目标,调结构、优布局、重发展、强措施,努力推进畜牧业健康持续较快发展。
2.2 畜牧生产方式
采取“政府引导、农户投资、部门帮建、项目带动”的方式,积极引导养殖户走“三退”(退出村庄、退出庭院、退出散养)、“三进”(进入小区、进入规模养殖、进入市场循环)的畜牧业发展路子,实现了传统养殖向现代综合技术配套养殖,单家独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2],自产饲料饲养向品牌商品饲料饲养的“三个根本转变”,取得了饲养规模、配套技术、品种质量、安全水平“四个提升”,畜牧生产方式持续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迈进[3]。目前,全县建办标准化养殖小区60处,带动发展规模养殖户8800户,牛、猪、鸡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55%、75%和80%。
2.3 畜牧科技推广
坚持“优质、安全、生态、高效”的畜牧发展理念,推广“同源引种、四良配套、整进整出、分段饲养”的饲养模式,建设标准化圈舍,在规模养猪上推广自动控温、自动通风、自动供料、自动饮水“四个自动化”和电子监控技术,配套地热供暖、常温人工授精、程序防疫、科学饲养、工厂化管理等综合技术;在规模养鸡上推广自动控温、自动通风、自动供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五个自动化”,配套常温人工授精、程序防疫、科学饲养、工厂化管理等综合技术;在规模养牛上推广自动控温、自动通风、自动饮水“三个自动化”,配套暖棚圈舍、阳光板采光补温、冻配改良、秸秆青贮氨化、快速育肥、程序防疫、科学饲养等综合技术[4]。饲养周期大大缩短,饲料报酬明显提高,养殖效益不断增加。
2.4 良种繁育体系
2005年以来,依托扶贫整村推进养牛示范项目,先后引进良种基础母牛1万头,建成肉牛养殖小区24处、冻配改良点41处,年均冻配改良母牛1万头,农户繁、小区育的格局基本形成,牛良种率达到90%;先后引进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皮特兰等名优生猪品种5000头,建成1.2万头以上种猪扩繁场7处、生猪育肥小区17处、生猪人工常温授精站3处、生猪人工常温授精点15处,每年完成人工授配母猪3万头,繁供良种仔猪60万头,推广母猪二元化、商品仔猪三元四元化,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98%;引进新罗曼、海兰褐、AA肉鸡、安卡红、京红1号、麻凤凰等蛋肉鸡品种100万羽,建成父母代种鸡孵化场2处、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小区8处,年孵供良种雏鸡200万羽以上,鸡良种覆盖率达到98%。
2.5 畜产品安全
树立动物防疫主线意识,坚持“五加强、五把关”(加强检疫,严把引种关;加强防疫,严把程序免疫关;加强监管,严把小区建设关;加强灭源,严把消毒灭源关;加强饲管,严把人员培训关)的工作思路,健全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网络体系,全面落实动目标责任制,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疫病监测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和防疫条件审核,规范养殖行为,加大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养殖投入品管理和市场整治,完成25万生猪、140万只蛋鸡和2万头肉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2.6 服务体系
依托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组建成立了畜牧兽医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兽药饲料监察所和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建成标准化乡镇畜牧兽医站18个,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施和仪器设备,充实技术人员45人,总数达到125人;培训聘用村级动物防检员269人,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2.7 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先后建成庄浪县大北农饲料公司、生猪定点屠宰厂、甘肃娇芸食品有限公司及金锁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恒达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恒祥草畜产业有限公司、精祥聚肉牛养殖有限公司、鑫祥蛋鸡养殖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35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0个;建成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个,省级4个;成功注册了"强庄"活畜禽及其产品品牌。饲料加工、畜禽养殖、产品加工与销售的产业化格式初步形成,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3 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化格局不完善
主要是产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少,产加销和贸工农一体化的链条不能贯通,以工促农的机制不健全,长期停留在原料生产和供应者的地位,产品附加值低,财政贡献较小。
3.2 组织化程度还不高
主要是养殖协会、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建设滞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品种引进、饲料及兽药供应、产品销售处于无序状态,市场信息不对称,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4]。
3.3 项目支持力度不够
我县还未进入全省生猪、肉牛养殖大县,总体规模偏小,缺乏政策及项目扶持,发展后劲不足。
3.4 标准化程度还不高
中小型规模养殖户融资难,周转资金短缺,标准化生产的圈舍、防疫、粪污处理等设施配套跟不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化生产的进程。
3.5 秸秆饲料利用率低
由于农户认识不到位,加之加工体系不完善,秸秆饲料资源开发不足,利用水平低,草畜产业生产成本较高。
4 畜牧业发展措施及建议
4.1 强化政府引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结构调整、产业经营和产品安全等因素,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措施配套,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形成政府积极引导、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长效机制,营造农工结合、农牧结合、城乡结合、种养结合的政策环境,构建适合于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5]。
4.2 坚持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规模经营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能够把大市场、大循环与小生产紧密联结起来,实现人力、技术和资本的高度结合,有效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整体素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有利于按统一的生产流程和技术标准来管理,实现投入品标准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安全化、产品认证标识化。
4.3 实施科技兴牧战略
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科技是最直接、最活跃、最持久的因素。牢固树立科技优先的发展理念,从良种、饲料、饲养、防疫等基础环节入手,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科技服务队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大畜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畜牧发展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加快品种引进改良步伐,高度重视疫病防控,争创名优品牌,保证有效供给,提高产业效益[6]。
4.4 确保畜产品安全
1)是树立防疫主线意识,按照“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方针,落实综合措施,强化基础免疫,扎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切实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2)是加大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养殖投入品监管,科学合理用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7]。
3)是完善监测检验认证体系建设,增强监测手段,提高监测水平,实行养殖、加工、流通全程监测与认证。
4)是实施主要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认证管理,确保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蛋、奶。
4.5 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广大养殖户,具有资金、技术等优势和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等功能,有较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是发展畜牧业产业的关键。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技术指导、标准生产、科学管理、信息共享、项目争取和扩大建设等方面,全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帮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批质量高、信誉好、管理科学的好企业,打造拳头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以此带动社会资金大力发展畜牧业,增强辐射带动力,占领市场制高点[8]。
4.6 建立健全合作组织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各类养殖协会,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大力培育营销主体,加强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熟悉产品、了解市场、善于开拓的专业销售人员,解决畜产品销售难题,取得市场和经营的主动权,有力抵御市场和其他风险,增强产业发展动力[6]。
4.7 努力拉伸产业链条
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依托,采取产业升级、技术改造、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效益显著的畜产品深加工和营销企业,采取连锁经营、直销、农超对接等形式参与畜产品流通环节,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畜产品增值,提高畜牧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
4.8 加强农业信贷支持
现代畜牧业是劳动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对信贷资金的关联度高。为此,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应如采取农户联保、企业联保、担保公司担保、资产质押、财政贴息、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养殖企业的信贷和财政支持力度,为养殖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扶持养殖企业做大做强,进而提高有效供给,降低经营风险[8]。
[1]魏强伍.甘肃省畜牧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甘肃畜牧兽医,2011,41(4):44-46.
[2]张登辉.甘肃省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发展对策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08,27(3):75-77.
[3]孙世民,吴鲁智,邵 娟.山东省畜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6):22-25.
[4]苏举鹏.对庄浪县养殖小区快速健康发展的思考[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401(5):19.
[5]赵吉金,李凤霞.当前畜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07,(专刊):5-8.
[6]潘树金.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275-275.
[7]陈雅秀,刘志文,陈云妮,等.我国畜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12-14.
[8]廖国周,葛长荣.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2003,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