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河南省审定品种

2012-08-15

种业导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麦区农科院全生育期

小麦品种

品种名称:许科316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01

选育单位: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16号/百农64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34.3 d,比对照周麦18号早熟1.5 d。幼苗半直立,苗壮,叶宽长披,抗寒性较好,分蘖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节较早,两极分化快;成株期叶色浓绿,旗叶较小,上冲,穗下节较长,穗层不整齐;株高82.8 cm,株型紧凑,茎秆粗,但弹性一般,抗倒伏能力较弱;穗大,均匀,子粒半角质,有黑胚,饱满度较好;根系活力强,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穗数35.8万,穗粒数38.9粒,千粒重48.3 g。

抗性鉴定:2009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感白粉病和条锈病,中抗叶锈、叶枯和纹枯病。

品质分析:2008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容重750 g/L,蛋白质(干基)14.29%,湿面筋31.9%,降落数值361 s,吸水量56.0 ml/100 g,形成时间2.7 min,稳定时间1.9 min,沉淀值47.2 ml,硬度62 HI,出粉率71.1%。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冬水Ⅰ组区试,10点汇总,5点增产5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38.6 kg,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1.11%,差异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8-2009年度续试,12点汇总,8点增产4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06.9 kg,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0.69%,差异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3位。

2009-2010年度省冬水1组生产试验,10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18.9 kg,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7.6%,居8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豫教5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02

选育单位:河南教育学院

品种来源:郑91138/豫麦49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37.8 d,比对照周麦18号晚熟0.3 d。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宽短披,黄绿色,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春季起身拔节早;株高75.5 cm,株型松散,抗倒伏能力一般;旗叶宽大上举,叶色灰绿;长方型穗,小穗排列较密,穗层整齐,穗下节短,抽穗偏迟,受倒春寒影响,有虚尖现象,不耐后期高温;子粒半角质,均匀,饱满度较好,外观商品性较好。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穗数37.2万,穗粒数34.4粒,千粒重47.5 g。

抗性鉴定:2009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枯病,中抗叶锈和纹枯病。

品质分析:2008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容重802 g/L,蛋白质(干基)14.77%,湿面筋31.3%,降落数值408 s,吸水量51.6 ml/100 g,形成时间2.8 min,稳定时间3.0 min,沉淀值46.8 ml,硬度47 HI,出粉率71.3%。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冬水Ⅱ组区试,10点汇总,9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28.6 kg,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2.44%,差异不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8-2009年度续试,13点汇总,11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22.6 kg,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2.98%,差异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1位。

2009-2010年度省冬水2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83.8 kg,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6.4%,居8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群喜麦4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03

选育单位:河南省新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农大82056/豫麦18//中育5号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多穗型早熟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29.3 d,与对照偃展4110熟期相同。幼苗直立,苗势壮,冬季耐寒性较好,分蘖力一般,成穗率较高;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较早;株高72 cm左右,株型较松散,茎秆弹性弱,抗倒伏能力一般;旗叶偏长,穗层整齐,长芒,春季受倒春寒影响,穗顶端结实性降低;子粒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少;根系活力强,较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成穗数37.7万,穗粒数30.3粒,千粒重46.2 g。

抗性鉴定:2009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中抗叶枯病和纹枯病。

品质分析:2008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容重803 g/L,蛋白质(干基)13.62%,湿面筋29.0%,降落数值390 s,吸水量56.1 ml/100 g,形成时间2.4 min,稳定时间1.9 min,沉淀值46.8 ml,硬度58 HI,出粉率71.8%。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春水Ⅰ组区试,11点汇总,9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11.1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1.02%,差异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4位;2008-2009年度续试,10点汇总,9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85.6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5.22%,差异显著,居10个参试品种第3位。

2009-2010年度省春水组生产试验,12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90.6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8%,居7个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浚2016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04

选育单位:浚县王庄乡农业科普站、河南浚原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豫麦52号/郑麦9023//周麦13号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大穗型早熟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29.8 d,比对照偃展4110晚熟0.5 d。幼苗半直立,苗势一般,冬季耐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晚,抽穗迟;株高70 cm左右,株型偏紧凑,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旗叶上冲,长相清秀,长方型中穗,均匀,籽粒半角质,饱满;根系活力强,耐后期高温。产量构成三要素为:每667 m2成穗数32.9万,穗粒数33.6粒,千粒重50.1 g。

抗性鉴定:2009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抗白粉病、叶枯病,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

品质分析:2008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容重788 g/L,蛋白质(干基)13.82%,湿面筋31.3%,降落数值401 s,吸水量58.1 ml/100 g,形成时间2.5 min,稳定时间2.2 min,沉淀值41.8 m,硬度64 HI,出粉率67.8%。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春水Ⅱ组区试,10点汇总,6点增产4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97.5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2.58%,差异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2008-2009年度续试,11点汇总,7点增产4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73.7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4.1%,差异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7位。

2009-2010年度省春水组生产试验,12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86.3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7%,居7个参试品种第3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洛麦24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05

选育单位: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洛太911/淮麦18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大穗型早熟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29.8 d,比对照偃展4110晚熟0.5 d。幼苗直立,苗势壮,叶短宽、浓绿色,耐寒性较好,分蘖力一般;春季起身拔节快,抽穗较早;株高78.8 cm左右,株型偏松散,茎秆蜡质重,旗叶偏大上举,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长方型大穗,均匀,结实性好;子粒偏粉质,饱满度较好,均匀,外观商品性好;根系活力强,较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穗数41.8万,穗粒数36.6粒,千粒重36.9 g。

抗性鉴定:2009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叶枯病和纹枯病,中抗叶锈病。

品质分析:2008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容重809 g/L,蛋白质(干基)13.97%,湿面筋29.9%,降落数值397 s,吸水量53.0 ml/100 g,形成时间2.5 min,稳定时间2.5 min,沉淀值44.2 ml,硬度38 HI,出粉率65.2%。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春水Ⅰ组区试,11点汇总,8点增产3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20.7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2.93%,差异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8-2009年度续试,10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93.1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83%,差异极显著,居10个参试品种第1位。

2009-2010年度省春水组生产试验,12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85.6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9%,居7个参试品种第4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开麦20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06

选育单位: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矮开79/开麦14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29.5 d,比对照偃展4110晚熟0.2 d。幼苗直立,苗势壮,冬季耐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早,抽穗较早;对倒春寒较敏感,有虚尖现象;株高76.7 cm左右,株型偏紧凑,抗倒性一般;旗叶较宽上举,结实性好;穗层较整齐,小穗较密,籽粒半角质,黑胚率偏高;后期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穗数37.5万,穗粒数33.3粒,千粒重44.2 g。

抗性鉴定:2009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抗白粉病和叶枯病,中感条锈、叶锈和纹枯病。

品质分析:2008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容重806 g/L,蛋白质(干基)14.68%,湿面筋31.3%,降落数值377 s,吸水量54.5 ml/100 g,形成时间2.9 min,稳定时间2.7 min,沉淀值54.2 ml,硬度56 HI,出粉率70.6%。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春水Ⅱ组区试,10点汇总,8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10.2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5.19%,差异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1位;2008-2009年度续试,11点汇总,10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87.4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7.11%,差异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3位。

2009-2010年度省小麦春水组生产试验,12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85.2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8%,居7个参试品种第5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宛麦19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07

选育单位: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陕优225/南阳75-6)F3Co60辐射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大穗型早熟稻茬麦区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14 d,比对照偃展4110晚熟0.8 d。幼苗半直立,苗壮,耐寒性一般,分蘖力一般;春季起身较慢,两极分化慢;株高79.4 cm左右,成株有蜡质,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旗叶偏长,下披,叶片稍卷曲,穗下节较长;长方型穗,长芒,结实性好,每667 m2穗数偏多,穗层整齐,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较好。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穗数40.1万,穗粒数33.2粒,千粒重42.8 g。

抗性鉴定:2009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中抗白粉病和叶枯病。

品质分析:2008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容重799 g/L,蛋白质(干基)15.64%,湿面筋34.3%,降落数值440 s,吸水量65.5 ml/100 g,形成时间2.2 min,稳定时间1.6 min,沉淀值46.8 ml,硬度64 HI,出粉率67.8%。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信阳稻茬组区试,7点汇总,3点增产4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30.1 kg,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1.87%,差异不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2008-2009年度续试,5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392.7 kg,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9.94%,差异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1位。

2009-2010年度省南部稻茬组生产试验,8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40.2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5.0%,居3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中晚熟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郑麦7698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08

品种来源:郑麦9405/4B269//周麦16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多穗型强筋类型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29.3 d,与对照偃展4110熟期相同。幼苗半直立,苗势壮,冬季耐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慢,抽穗迟,穗层不整齐,旗叶偏大上举,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株高76 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长方型穗,均匀,结实性好,籽粒角质,饱满度好,黑胚率低。产量构成三要素为:每667 m2穗数33.4万,穗粒数35.2粒,千粒重47.0 g。

抗性鉴定:2008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枯病,中感叶锈病和纹枯病。

品质分析:2009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容重798 g/L,蛋白质(干基)13.97%,湿面筋32.8%,降落数值393 s,吸水率61.8%,形成时间6.5 min,稳定时间7.9 min,沉淀值60.0 ml,弱化度121 F.U,硬度69 HI,出粉率71.5%。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春水Ⅱ组区试,10点汇总,9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506.0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4.33%,差异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8-2009年度续试,11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91.7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8.07%,差异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2位。

2009-2010年度省春水组生产试验,12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91.4 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8.1%,居7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洛旱10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09

选育单位: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豫麦49号/山农45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旱地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33 d,比对照洛旱2号晚熟0.3 d。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冬前大分蘖多,幼苗冬季抗寒性好,返青偏早,起身拔节速度较快;株高90.7 cm,株型半紧凑,抗倒性一般;旗叶上举,茎叶有蜡质;长方型大穗,穗下节长,穗层整齐,白壳,白粒,半角质,黑胚率偏高;灌浆速度快,千粒重高,成熟落黄好。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穗数34.6万,穗粒数28.9粒,千粒重48.3 g。

抗性鉴定:2009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抗白粉病、叶锈病和叶枯病,中感纹枯病,高感条锈病。2008、2009年度经洛阳农科院全生育期抗旱鉴定:抗旱性3级,抗旱性中等。

品质分析:2008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容重783 g/L,蛋白质(干基)14.79%,湿面筋32.6%,降落数值494 s,吸水率60.3%,形成时间2.5 min,稳定时间1.8 min,沉淀值50.0 ml,硬度67 HI,出粉率69.2%。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旱地组区试,10点汇总,9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375.60 kg,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5.80%,差异不显著,居10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8-2009年度续试,9点汇总,7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332.81 kg,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9.10%,差异极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第1位。

2009-2010年度省旱地组生产试验,7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33.4 kg,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8.7%,居4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丘陵旱肥地早中茬种植。

品种名称:鹤麦2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10

选育单位: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西农881/豫农69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旱地类型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32.3 d,比对照洛旱2号早熟0.4 d。幼苗半直立,长势壮,耐瘠性差,分蘖力较弱,冬季冻害较重,拔节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株高80.6 cm,株型半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好;茎秆蜡质厚,旗叶下披,叶片较大;长方型大穗,穗层整齐,长芒,白粒,半角质,成熟落黄一般。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穗数36.8万,穗粒数33.7粒,千粒重42.3 g。

抗性鉴定:2009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条锈病,中抗叶锈病和叶枯病。2008年、2009两年度经洛阳农科院全生育期抗旱鉴定:抗旱级别3级,抗旱性中等。

品质分析:2008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容重786 g/L,蛋白质(干基)15.78%,湿面筋35.8%,降落数值413 s,吸水率54.7%,形成时间2.7 min,稳定时间2.3 min,沉淀值48.2 ml,硬度53 HI,出粉率64.8%。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省旱地组区试,10点汇总,7点增产3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368.31 kg,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3.70%,差异不显著,居10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8-2009年度续试,9点汇总,5点增产4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313.86 kg,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2.89%,差异不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第7位。

2009-2010年度省旱地组生产试验,7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28.7 kg,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7.6%,居4个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丘陵旱肥地早中茬种植。

品种名称:洛旱12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11

选育单位: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洛旱2号/西(15)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旱地类型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32.7 d,与对照洛旱2号熟期相同。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分蘖力强,起身返青早,两极分化快,春季生长发育速度较快;株高89.9 cm,株型半松散,基部节间短,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叶色浅绿,旗叶平举,后期旗叶倒挂,叶片功能期较长;穗下节长,抗干热风能力强,落色黄亮;长方型大穗,穗层整齐,受春季倒春寒影响,穗顶部结实性差;白壳,白粒,半角质。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穗数40.6万,穗粒数31.2粒,千粒重37.1 g。

抗性鉴定:2009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抗叶锈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条锈病。2007-2008年度洛阳农科院抗旱性鉴定:抗旱指数1.0922,抗旱性3级;2008-2009年度洛阳农科院抗旱性鉴定:抗旱指数1.1352,抗旱性2级,抗旱性较好。

品质分析:2008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容重788 g/L,蛋白质(干基)14.50%,湿面筋32.4%,降落数值445 s,吸水率57.5%,形成时间2.2 min,稳定时间1.6 min,沉淀值53.8 ml,硬度68 HI,出粉率66.1%。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旱地组区试,10点汇总,7点增产3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367.29 kg,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3.50%,差异不显著,居10个参试品种第4位;2008-2009年度续试,9点汇总,6点增产3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312.89 kg,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2.57%,差异不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第8位。

2009-2010年度省旱地组生产试验,7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24.0 kg,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6.4%,居4个参试品种第3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丘陵旱肥地早中茬种植。

品种名称:宛麦20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12

选育单位: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漯珍1号/豫麦18号//漯珍1号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中熟黑色类型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32.3 d,株高81.7 cm,株型较紧凑,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穗层较整齐,小穗排列较密,无芒,黑粒,籽粒小;受倒春寒影响,有虚尖缺位现象;根系活力好,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穗数38.5万,穗粒数26.3粒,千粒重37.8 g。

抗性鉴定:2009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感白粉病和叶枯病,中抗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

品质分析:2010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铁含量29.8 mg·kg-1、硒含量0.0657 mg·kg-1、碘含量0.9 mg·kg-1。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参加省特色组区域试验,7点汇总,6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24.4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8.88%,差异不显著,居7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7-2008年度续试,6点汇总,6点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52.4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13.79%,差异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4位;2008-2009年度续试,6点汇总,6点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22.6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13.21%,差异显著,居9个参试品种第3位。

2009-2010年度省特色组生产试验,7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09.0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13.1%,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作为特用类型品种以订单农业形式在我省麦区(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地种植。

品种名称:周黑麦1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13

选育单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周麦9号/漯珍1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黑色类型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32.3 d,株高79 cm,抗倒伏能力较强;籽粒黑色,半角质,饱满度好,容重较高;较耐后期高温。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穗数38.1万,穗粒数30.6粒,千粒重38.1 g。

抗性鉴定:2009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抗条锈病和纹枯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

品质分析:2010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铁含量29.6 mg·kg-1,硒含量0.0382 mg·kg-1,碘含量1.78 mg·kg-1。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特色组区试,6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60.5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15.82%,差异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8-2009年度续试,6点汇总,5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14.0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10.89%,差异不显著,居9个参试品种第5位。

2009-2010年度省特色组生产试验,7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07.0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12.5%,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地区:作为特用类型品种以订单农业形式在我省麦区(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

品种名称:豫教黑1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14

选育单位:河南教育学院

品种来源:漯珍1号/周麦9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黑色类型品种,全生育期233.7 d,株高72.7 cm,抗倒性一般,籽粒黑色,饱满度一般。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穗数38.4万,穗粒数26.3粒,千粒重39.3 g。

抗性鉴定:2008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感白粉病和叶锈病,中抗条锈病、叶枯病和纹枯病。

品质分析:2010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铁含量31.4 mg·kg-1,硒含量0.0404 mg·kg-1,碘含量1.80 mg·kg-1。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特色组区试,6点汇总,6点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34.1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9.19%,差异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6位;2008-2009年度续试,6点汇总,6点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02.9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7.93%,差异不显著,居9个参试品种第6位。

2009-2010年度省特色组生产试验,7点汇总,7点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398.9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10.3%,居6个参试品种第4位。

适宜地区:作为特用类型品种以订单农业形式在我省麦区(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

品种名称:济糯1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15

选育单位: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全糯小麦/济麦3号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早熟糯质类型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30 d。株高64.7 cm,白粒,偏粉质,饱满度较好;不耐后期高温。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穗数40.0万,穗粒数30.6粒,千粒重39.0 g。

抗性鉴定:2009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中感叶枯病。

品质分析:2010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容重801 g/L,蛋白质(干基)15.85%,湿面筋34.4%,降落数值65 s,吸水量77.1 ml/100 g,形成时间4.0 min,稳定时间2.1 min,沉淀值38.5 mL,粉质质量指数54 mm,直链淀粉含量(占淀粉)0.48%,出粉率71.2%,评价值45。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特色组区试,6点汇总,6点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54.7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14.36%,差异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8-2009年度续试,6点汇总,6点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42.3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18.50%,差异极显著,居9个参试品种第2位。

2009-2010年度省特色组生产试验,7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03.3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11.5%,居6个参试品种第3位。

适宜地区:作为特用类型品种以订单农业形式在我省麦区(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种植。

品种名称:天糯158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16

选育单位:漯河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郑麦9023//(Ike/河南白火麦)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早熟糯质类型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31.7 d,比对照漯珍1号早熟1.1 d。幼苗直立,长势旺,株高85 cm,抗倒伏能力一般;成熟早,落黄好;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千粒重高。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 m2穗数34.2万,穗粒数27.7粒,千粒重47.0 g。

抗性鉴定:2008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成株期综合鉴定:中感白粉病和叶锈病,中抗条锈病、叶枯病和纹枯病。

品质分析:2010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容重818 g/L,蛋白质(干基)15.62%,湿面筋32.4%,降落数值63 s,吸水率73.4%,形成时间4.3 min,稳定时间2.8 min,沉淀值44.5 ml,弱化度178 F.U,粉质质量指数61 mm,直链淀粉含量(占淀粉)0%,出粉率73.1%,评价值47。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省特色组区试,6点汇总,6点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51.0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13.42%,差异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5位;2008-2009年度续试,6点汇总,6点增产,每667 m2平均产量421.1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12.80%,差异显著,居9个参试品种第4位。

2009-2010年度省特色组生产试验,7点汇总,5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 m2平均产量384.2 kg,比对照漯珍1号增产6.3%,居6个参试品种第5位。

适宜地区:作为特用类型品种以订单农业形式在我省麦区(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种植。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麦区农科院全生育期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当前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
河南省同一适宜生态区小麦品种引种备案目录(第四批)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