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概论”课开放式教学方式探索
——“听、读、评、写、研”教学模式实践及启示

2012-08-15王淑贤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概论论文教学方式

王淑贤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杭州310018)

高等学校“概论”课开放式教学方式探索
——“听、读、评、写、研”教学模式实践及启示

王淑贤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杭州310018)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开展“听、说、读、评、研”教学活动,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可行途径之一。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读一些相关的书目,搞一些同学们有兴趣又能参与其中的活动,使同学们在了解历史但又不脱离现实生活的状态下,既掌握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同学们的理论素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高校“概论”课;开放式教学方式;“听、读、评、写、研”教学模式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历来都非常重视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改革。2004年10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简称“5号文件”)强调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①《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因此,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以现代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师认真讲授的基础上,将学生参与阅读、讨论、调研和写作等多个环节纳入到课堂内外教学中,将浙江工商大学倡导的“读、写、议”教学模式进一步拓展,构建了一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得到了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听、读、评、写、研”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听、读、评、写、研”的教学模式具有多维的能力培养功能,它帮助学生认真“听”,学会“读”,锻炼评”,训练“写”,参与“研”,这样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完全适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教学与实践。从其教学过程看,“听、读、评、写、研”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各种资源,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同学交流合作、研讨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我们主要是“有步骤、分阶段”的实施“听、说、读、评、研”活动。

(一)“听”和“评”——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课前,老师要认真准备教案和课件,并选择贴近现实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热门话题,结合“概论”课基本内容的讲授,以“时政评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解放思想,活跃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读”和“写”——读一本书,写一篇文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在“读”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在“概论”课的第一节就给学生列出所要阅读的、主要是与“概论”课相关的、对中国社会有显著影响的人或事等方面的书籍,比如《毛泽东传》《毛泽东思维方式研究》《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邓小平传》《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我向总理说实话》《激荡三十年》等,供学生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到两本进行阅读。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所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论述,也需要在党的文献中找根据,我们就结合授课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历史文献,比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等,供学生阅读,以保证它在理论和材料上的正确性。这样,我们既达到学校要求的阅读量,同时也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理论和材料上的正确性,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1]。通过这两方面书籍和文献的阅读,使同学们对毛泽东、邓小平等对中国现代社会有影响的重要人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在当今世界中国要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在我们的实践中,学生不仅可以读老师布置的书目,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与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关的书籍,以及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有关的书籍,以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如通过读《大国崛起》《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等书籍使同学们了解当今世界大国及谋求大国地位的几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找出中国的差距、原因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借助“读”这个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领会所学的知识,了解我国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使同学们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学生读书的效果情况还可以通过“写”和“评”这两个教学环节得到落实和检查。

结合所阅读的书籍和文献,我们要求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经济现象,写一篇小论文。这样的“写”,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和写作水平,尤其是结合所读的书目写出小论文,使“读”不至于落空,还能通过“写”使学生对某个现实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

为了落实“写”的效果,也为了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和督促检查,在论文写作之后,我们首先要求学生自评并给自己的小论文打出相应的分数,然后以小组(4-6人)为单位对进行评议,相互交流、评比并指出各篇论文的精华之处和不足,给出相应的分数,排出名次,由组长签名确认。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通过相互的督促和检查,提高论文的质量,增强彼此间的合作意识。这种建立在知识学习上的自我检查与自我评价的方法,也使学生有了评价自己学习的权利,增加了学习的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三)“研”和“写”——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撰写一篇社会调查报告,既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现实,又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学习中间,老师要拿出三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实践中,只要学生的选题具备实用性、适用性和新意,不抄袭别人,论文的基本框架比较合理,我们就会给予肯定。这样可以极大调动同学们参与调研和写作的积极性,基本可以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论文质量也能基本得到保证。

通过这项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提高了科学研究的素质,掌握了论文的基本写作要求,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观察社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写”和“评”——课堂交流与评比,进一步提高同学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读”和“研”,学生要撰写论文和调查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我们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对于“读”基础上的论文交流,我们首先要求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本小组在这一环节的情况,包括每篇文章的精华之处和不足的地方,以及每篇文章在小组的排名。在这个环节,各个小组可通过集体合作制作幻灯片并配上和谐的音乐,使演讲的内容更生动,说服力更强。接下来,小组其他成员分别介绍自己的小论文。如有同学对小组评议及排名等不满意的,可提出申辩,征得同学们的认可后即可修改其分数和排名。最后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议,评出此教学环节中最优秀的论文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结合专门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写出的调查报告的交流和讨论,我们首先要求各实践小组介绍实践名称、参加成员、实践对象、实践意义、实践方式、提出的问题、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设想等,然后由班级结合每个小组的介绍及所写的实践报告是否达到要求等进行评议,现场打分并排出名次,最后再由老师综合考评后给出最终成绩。

无论是小论文的交流和讨论,还是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交流和讨论,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网上下载或照本宣读都是不予认可的;讨论中发言的次数以及质量的高低等都会在成绩上体现出区别。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讨论课真正起到了交流思想、扩大知识面的作用。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体会到,“概论”课应该采用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听、读、评、写、研”,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搞一些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这几项教学活动,把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不仅重视系统地学习知识,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既掌握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多更主动地了解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还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热门问题撰写论文或者调查报告,进行讨论,达到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了同学们的理论素养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对我们的“概论”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实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听、读、评、写、研”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

在我们的“概论”课教学中,“听、读、评、写、研”这样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效果明显。

(一)使学生准确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对“概论”课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有些学生刚接触“概论”课,一看到那么多的课时和教材内容就有一种“头大”的感觉,还有些学生自认为课程内容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见过,考试时花几天功夫背背就能应付过关。其实,“概论”课的学习是一个“有步骤、分阶段”的过程,我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学习过程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枯燥。在讲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理论产生的背景,我们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当时的文献、文件及播放当时的录像资料等,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余地,从而对“概论”课产生兴趣,愿意学、愿意听,更愿意花时间、花力气完成“听、读、评、写、研”各个环节的任务和要求。

(二)使学生重新了解历史、认识伟人

在“听、读、评、写、研”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我们党的历史和伟人的认识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学习“概论”课前,一些学生对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的认识比较片面,再加上有些学生家庭的祖辈在“非常时期”受到过牵连,更是对那段历史有所排斥。通过“听、读、评、写、研”的学习,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从而对当时的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决定及采取的措施有了更进一步更辩证的认识。不少学生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搜索和阅读经典作家的传记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材料,与老师探讨一些重要理论成果的产生背景和实践指导意义,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提高了学生科学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突出它的理论性,但也容易把主要气力“放在‘是什么’的知识层面,强调知识点,不仅造成了与中学内容的重复,而且也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1]17。在“概论”课“读、写、议”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2],以理服人,重点把力气放在“为什么”的理论层面。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从就事论事、只关注现象形态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增强了他们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配合“读、写、议”活动,我们会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分组交流和总结。不少学生还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把学生分成论文交流小组和社会实践小组,进行讨论、辩论、陈述,有助于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与人合作和交流并不是不要学生独立思考,相反,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担当起各自在小组中所担任的角色,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交流和讨论,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课堂中的应用也是大有裨益的。一些学生在“听、读、评、写、研”学习中积累了经验,增强了合作,激发了兴趣,也会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学生科技活动竞赛,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自己。

三、“听、读、评、写、研”教学实践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的“概论”课教学中,“听、读、评、写、研”这样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虽然效果明显,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少部分学生“读”书的主动性较差

“概论”课是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的课程,既要求学生了解每个方面涉及的理论和知识、历史和现实,又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多读书、读懂书就显得特别重要。多数学生能认真阅读与“概论”课有关的、对中国社会有显著影响的人或事等方面的书籍以及近期中央会议的讲话和决议。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读书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甚至反感“政治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类”的书,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教师布置的阅读参考书目,借口图书数量有限、借不到书、没书可读等等原因,在教师定期检查时临时应付。

(二)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写作技能还比较欠缺

“概论”课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1]18。但有些学生因为读书不够,读不懂书,不能按教师的要求写作,甚至不知道论文的写作格式和基本框架,还有些学生直接把读后感当作论文。另一方面,“概论”课与专业课不同,一些学生相对缺乏内在动力,再加上平时从广播、报纸、网络上几乎都能接触到概论课的内容,在运用理论时往往与政策混为一谈,把政策当作理论来论证。

(三)网络下载和抄袭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拷贝和粘贴,将不同的文章拼接起来、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品”。个别学生肆无忌惮地大段引用别人的文章,甚至一字不改地照搬学术刊物上的观点。

(四)个别同学或小组的讨论流于形式

在小组或班级对论文进行评议时,有个别小组、个别学生碍于“同学面子”“不好意思”,以影响“同学间的友谊”等等理由为借口,对其小组成员的论文没有认真阅读、评比,没有选出优秀的论文,最终小组成员不分彼此,在这个环节中没有真正起到“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的作用。

这些现象的存在提示我们,“听、读、评、写、研”这样一种“开放式”教学方式在我们学校的“概论”课教学中还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升。

[1]教材编写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01).

An Exploration on the Open Education Mode of“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The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Mode of“Listening,Reading,Commenting,Writing,and Researching”

WANG Shu-xian
(H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It is feasible to use the mode of“Reading,Writing,and Discussion”in the course of“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ecause it could be viewed as an approach to deepening reform of teaching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Asking students to read some related books related,and organizing interesting activities are measures helpful to students to learn that knowledge well,enjoy active atmosphere in class,as well as improve the abilities of understanding,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Based on this teaching mode,students could strengthen the belief of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the open education mode;the mode of“listening;reading;commenting;writing;and researching”

G649

A

1009-1505(2012)04-0092-05

(责任编辑彭何芬)

2012-02-01

王淑贤,女,陕西铜川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概论论文教学方式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