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中国海洋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审美特色

2012-08-15柳和勇

关键词:涉海海洋艺术

柳和勇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中国海洋艺术是指中华民族塑造表现海洋和反映涉海生活形象的艺术作品。根据塑造涉海形象的材料、方式和形式等的不同,中国海洋艺术可分为中国海洋绘画、中国海洋雕塑、中国海洋音乐、中国海洋舞蹈等艺术样式。

一、中国海洋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一)中国海洋艺术的内容

不同中国海洋艺术样式表现的具体内容各有侧重,但从艺术作品内容构成的基本特征看,主要由涉海题材内容和涉海审美意蕴两部分构成。其中涉海题材是偏于客观的艺术内容,涉海意蕴是偏于主观的艺术内涵,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依存。中国海洋艺术内容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1.表现对中国海洋景象和海洋物象的独特艺术美感

尽管不同海洋艺术表现海洋生活的功能各有所长,但表现海洋景象和海洋物象的独特美感是中国海洋艺术的重要内容。艺术家带着独特的艺术体验表现壮阔的海洋景象和多彩的海洋物象,抒发亲近海洋、热爱海洋的真实情感。如中国海洋绘画艺术充分施展具体再现物象情貌的艺术表现力,在描绘壮丽海景和多彩海洋物景中,传达独特的美感。清代画家袁江的《海屋沾筹图》,松绕危岩,海涛汹涌;崖壁下,平坛楼阁,稳坐拍浪之间;波连薄霭横云,远山叠翠,峰峦起伏,气势壮观,呈现独特美感。近代画家傅抱石的《海天落照图》,一座高山耸立大海之滨,落日西沉,余晖染红了天空与海面,呈现出瑰丽的海洋落日美景。画作毫无忧愁之感,渗透着浓浓的喜悦之情。新中国成立后,还有许多透溢出热爱祖国海疆激情的表现海洋景象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如中国当代海洋画家李海涛的《万里海疆图》长五十米,表现中国海疆全貌,体现了中国海疆从南到北的自然风貌及各海域不同的气候变化、风土人情、渔村渔船、沿海名胜及城镇建筑等近百个重要景点,使祖国气象万千的万里海疆尽收眼底,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人心中强化了祖国领土的海疆概念。

中国海洋音乐艺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表现海洋景象和海洋物象。当代歌曲《美丽的罗源湾》,以优美歌词和抒情曲调表现罗源湾的迷人海湾风光,“飞腾的港湾,山欢水笑,静静的海洋碧波茫茫”,“金色的海洋风情万钟,银色的海洋,梦在飞翔”等,极富音乐美感。由孙仪作词、刘家昌作曲的《海鸥》,具体表现了海鸥顶风抗浪翱翔海空的英姿,“海鸥飞在蓝蓝海上,不怕狂风巨浪。挥着翅膀看前方,不会迷失方向。飞得越高看得越远,它在找寻理想。我愿像海鸥一样,那么勇敢坚强”。歌曲已充分把海鸥拟人化了,洋溢着勇往直前的乐观人生态度。中国海洋音乐中也用器乐曲表现海洋自然景象,如由莫军生、骆子韬作曲的《海花》、《海韵》等独弦琴曲,是一组以海景风貌为主题的自然音乐作品,用优美的旋律将我们带进阳光、月夜下海滩的美妙神韵,让人流连忘返。

虽然中国海洋雕塑和中国海洋舞蹈难以具体表现壮阔的海洋自然美景,但它们却较多地通过塑造海洋物景来表现海洋,以此传达对海洋及海洋生活的独特审美情感。如形态各异的贝壳雕塑,模拟海洋生物的舞蹈等,都能让我们真实感受到海洋的富饶与生机。如浙江省岱山县的金黄色大黄鱼塑像,真实反映了岱衢洋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大黄鱼捕捞生产,在体验大黄鱼跃动的形姿中,让人感受到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抒发对中国重要海洋英雄人物的深情赞颂

中国海洋艺术通过对海洋人物形象的塑造,真实反映中国海洋文化史上的重要涉海内容,讴歌为中国作出贡献的海洋人物,倾注真挚的审美情感,给人们带来崇高的艺术美感。海洋雕塑抓住人物最具蕴含的瞬间动作和表情塑造涉海人物形象,让人们借助想象和联想浮忆感人的事件,感动于英雄壮举,获得审美享受。如山东威海市的邓世昌铜像:底座由大理石砌成,形似“致远”舰首,邓世昌身穿披风,表情深沉,双手按着一把长长的带鞘的宝剑,十分威严,形象表现出中国将士誓死抗击日军入侵者的威武不屈精神。又如浙江舟山市的《三总兵》雕像高6米多,用将军红花岗岩石刻雕塑而成,葛云飞、王锡朋和郑国鸿三总兵紧紧相依,倚剑临海,神情坚毅,透溢出誓死保卫海上国门的浩然正气,也让人们自然联想到当年这场浴血奋击英军海上入侵的抗击战。福建厦门的郑成功塑像、江苏赣榆和浙江慈溪的徐福像等,都是对中国海洋活动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当下纪念。又如为表现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壮举,我国创作了许多绘画、摄影作品;江苏南京市还举行了《郑和颂》大型歌舞演出。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还创作了大型交响京剧《郑和下西洋》,该剧以京剧为主体,融入交响乐、歌剧、音乐剧、舞剧等诸多艺术形式。

3.显示对中国涉海活动和生活风情的真实反映

中国海洋艺术以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手段具体表现我国不断发展的涉海活动状况,真实再现海洋生活风情,由衷讴歌普通涉海劳动人群,有着丰厚的海洋文化内蕴。如由王持久作词、龙伟华作曲的《海姑娘》,以优美的歌词和活泼的音乐手法描述女兵军旅生活的同时,突出表现一位热爱大海女兵的情怀:“海姑娘海姑娘一身戎装走过来,海蓝蓝天蓝蓝伴我英姿多飒爽;海姑娘海姑娘蓝色军歌唱起来,波连波浪涌浪大海万里长城长。”大家广为传唱的歌曲《军港之夜》,也是一首反映我国海军水兵生活的优秀军旅歌曲,其中“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以宁静的氛围侧面展现了年轻的水兵用自己的青春日夜保卫祖国海疆的辛劳。中国海洋绘画也创作了大量反映我国涉海活动和生活的作品,如张道兴的《赶海》,用诗化渲染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了一群走向海洋的渔家妇女的情貌,欢快的艺术基调中充溢着浓浓的海洋生活气息。广东南澳洪振元的渔民画《渔光曲》,再现了海上捕鱼收网时的场景,颇具艺术感染力。中国海洋舞蹈艺术主要运用人体语言作为再现生活和传情达意的媒介,与海洋人物形象塑造密切相关,往往通过舞蹈直接展现涉海生活情景。如海洋文化风情舞蹈剧《咕哩美》,共有“灯”、“网”和“帆”三个篇章,它以广东北部湾独特的典型文化形象为中心,通过灯的心、网的情和帆的意,对北部湾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给予了真实的写照和赞美。中国海洋雕塑以特有的艺术手段和艺术造型,让人们体验到具体的涉海生活和海洋文化蕴含。如大连市的《鱼贯而入》景观雕塑,以集装箱和船锚为雕塑组成元素,并着意抽象化造型。船锚象征着大连市历史悠久的港航文化,集装箱象征着大连发达的现代海洋物流和全球贸易。雕塑的整体造型如同群鱼在风流中前赴后继,奔腾跳跃,反映了大连海洋经济发展大潮中迅速崛起和发展。山东日照市由船舵、船锚及底座三部分的《明天》雕塑,体现了日照市历史悠久的航海文化,也象征着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品格。中国海洋摄影则以多彩的镜头多方面记录了我国涉海活动的蓬勃发展,表现了普通涉海人群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状况,成为当下重要的海洋艺术形式,吸引许多人群参与创作。

(二)中国海洋艺术的形式

中国海洋艺术形式是表现海洋文化内容的方式和方法。其主要由艺术样式、艺术语言、艺术载体、表现手法等要素构成。受地理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的海洋艺术形式存在一定差异,各有特色。

1.艺术样式

中国海洋艺术样式众多,几乎拥有现有的所有艺术样式,不仅涵盖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等基本艺术类型,而且每种艺术样式又涵盖多种类型。如造型艺术中的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工艺美术及摄影艺术等都是中国海洋艺术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中国艺术家用以表现海洋和涉海生活的主要艺术载体。又如表演艺术中的声乐艺术、器乐艺术和舞蹈艺术等都有中国海洋艺术佳作问世,受人注目。

2.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艺术家塑造和呈现海洋艺术形象的材料和媒介,不同艺术语言构成不同海洋艺术样式,产生各具特色的艺术审美效果。虽然不同海洋艺术样式的基本艺术语言具有极大的相同性,但是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系、材料特质、乐器样式、身体特征及表现技巧等,都会对海洋艺术语言表现产生较大影响,并最终在海洋艺术作品中留下深深的民族印记。如中国海洋音乐特色鲜明,它与中国特有的汉语言、民族乐器及表现方法直接相关;又如中国海洋书艺术更是与我国汉语言和书法艺术形式直接相关。

3.载体构成

艺术内容的载体是海洋艺术的重要形式。中国海洋艺术除了拥有多种艺术样式外,还运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载体表现涉海生活,显示出中国海洋艺术的独特性。如中国海洋国画用笔、墨、纸、绢等工具材料作画,其运用方式和实际效果不同于西方绘画,为中国所独创;中国民族音乐用中国民族乐器和曲调表现涉海生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中国海洋书法艺术用多种风格的字体表现涉海景观和情感,为举世无双的独特艺术形式。

4.表现手法

艺术表现手法是海洋艺术的具体表现手段和艺术技巧,直接影响海洋艺术内容的传达和作品审美效果。中国海洋艺术继承中国艺术表现传统,并根据表现海洋生活的实际需要加以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不少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艺术表现方法,丰富了世界海洋艺术表现的手段。如中国海洋绘画不重写实,重视创造者情意的传达,讲究笔法与墨法,并主张根据表现海洋和涉海情感的需要灵活地加以变形。中国海洋音乐中有时不重大海壮阔形象的表现,而是把其作为传达特定情感的载体,追求独特的艺术审美意境和审美效果。苏小明演唱的《军港之夜》就是景、声、情相互有机融和的优秀海洋音乐作品。

二、中国海洋艺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海洋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虽然具体海洋艺术样式的历史发展轨迹不尽相同,但都伴随着涉海劳动而萌芽,并随着中国海洋活动和艺术创作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并显出勃勃的生机。

(一)中国海洋艺术的起源

中国海洋艺术的起源与涉海活动紧密相关,它伴随着中国先民的涉海劳动、涉海生活而萌芽,经历了从非艺术向艺术的生成过程。在原始涉海生产形态中,先民们或以简单节奏的乐、舞来统一涉海劳动行为,庆贺渔捞丰收;或会描绘、石刻涉海物件形象来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灵祖宗护佑;或会打磨制造石质涉海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益,期望获得高产;或会钻磨海洋贝壳、鱼骨制作贝饰装扮,显示漂亮和勇敢等。至今,我们可以在一些现存涉海文物中看到中国早期海洋艺术的大致状况。如在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经过磨光、钻孔、着色后的鱼骨和海蜕壳,用来制作项链。又如在辽宁小珠山、山东烟台和三亚落笔洞等许多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经过加工的石质网坠和粗陶网坠。尤其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刻花纹木桨和陶舟,更显示了中国先民的质朴涉海审美追求。雕花木桨残段的桨柄与桨叶结合处,阴刻有弦纹和余线纹图案;陶舟的两头尖,下半部呈弧形,廓线自然,显然是仿造使用的独木舟,是一件新石器时期的准原始海洋艺术品。广东珠海发现的高栏岛的宝镜湾岩画,更充分展现了4000多年前中国先民的海洋雕刻创造。岩画图像阴纹线条,浮雕造型,在花岗石画上敲凿出各种图案、记号。图画由船形、人物、蛇、鸟、鹿、云纹、雷纹、波浪纹,以及未能破译的10多组图案所组成,内容丰富、艺术完整,规模宏大,表现了古越人的航海活动和海边生活。尽管艺术表现的能力尚弱,但热烈的崇拜、祭祀的情绪甚浓,充分表现了古越人的浮雕艺术水平。此外,出现在多种彩陶中的鱼形及鱼形纹等,也与渔猎生活有密切关系,显示出中国早期海洋绘画艺术的初步发展。

(二)中国古代海洋艺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古代生产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古代艺术取得了长足进步。许多艺术形式的辉煌艺术成就举世瞩目,艺术内容广泛,艺术水平高超,艺术风格多样。同样,从那些存世以及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海洋艺术品看,中国海洋艺术的形式多样,精品甚多,风格独特,水平很高,显示了中国海洋艺术的发展和地位。

1.绘画

中国古代海洋绘画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洋艺术形式,作品存世相对较多。早期的中国海洋绘画大多与仙山信仰和“龙水图”等密切相关。如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墓棺盖上平展一幅帛画,帛画顶上绘有日、月、云朵,下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帛画下部绘怪兽驾升龙于海中等,具体反映了人们着力寻求海上仙境的涉海心理。又如我们在诗人李白的《莹禅师房观山海图》一诗中,知道汉代曾根据《山海经》绘《山海图》,在唐代为莹禅师收藏,李白看后还赋诗写海景:“列嶂图云山,攒峰入霄汉。丹崖森在目,清昼疑卷幔。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征帆飘空中,瀑水洒天半。峥嵘若可陟,想象徒盈叹”等。尽管李白诗中山海景象并不是《山海图》的真实反映,也渗透着一定的道家仙山出世思想,但汉代曾存有《山海图》却是不争的事实,是中国海洋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例证。东汉的王延寿在其《鲁灵光殿赋》中也有以画绘海的记载,“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枉之丹青”。

汉以后,我国的海洋活动增多,大大促进了海洋绘画的发展,作家作品增多,并有了具体反映海洋的作品。如《历代名画记》载,唐甘露寺中的画壁上存有王陀子的“须弥山海水”等绘画内容。宋《图画见闻志》卷二载:唐末画家孙遇等人当时以画龙水闻于世,并有作品存于寺院内。《宣和画谱》卷九说南唐常州画家董羽擅画大海,为世上一绝,在金陵清凉寺曾存有画海之作。而白居易的《题海图屏风》诗,则记录了此时已出现了纯粹的大海绘画。诗中也表现多种海景:“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有时则“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鲸鮸得其便,张口欲吞舟。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总的来看,中国古代海洋绘画作品内容还是较为广泛的。如以海洋神话为题材的有东晋司马绍的《瀛洲神仙图》、唐代周昉的《白描过海罗汉》、宋代张激的《白描观音罗汉众佛卷》、宋代赵伯驹的《海神听讲》以及清代袁江的《海上三山图》等;反映海洋历史人物题材的有东晋戴勃的《秦王东游图》、南朝宋代谢稚的《秦王游海图》;以船舶舟师为题材的有西晋卫协的《吴王舟师图》、东晋史道硕的《王濬弋船图》、北宋燕文贵的《船舶渡海图》;表现海洋景致的有唐代李昭道的《海岸图》、北宋米芾的《海岳图》、南宋楼钥的《海潮画》、元代王蒙的《丹山瀛海图》、清代梅庚的《观潮图》和清代袁耀的《海峤春华图》;此外还有表现钱塘江潮景象的画作,如南宋李嵩的《观潮图》和《夜潮图》等。这些海洋作品画风各异,景情相融,艺术水准高,基本反映了我国古代海洋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特点。

2.雕刻

中国古代雕塑与绘画关系密切,“塑绘不分”或“塑容绘质”是中国雕塑的一个特点。尽管中国古代海洋雕刻作品留世不多,但其在多种器物上的涉海内容雕刻,已反映出中国古代海洋雕刻的发展。商代饕餮纹铜鼎的纹文中有一幅挑成串贝币坐船的图样,也许是古老的水上商货图。在战国的水陆攻战纹铜鉴中绘有乘船航行和战斗的生动场面。战国时期的“宴乐渔猎攻战图”壶纹饰中,绘有一艘双重甲板的三层战船,并有激烈的舟战场面。此外浙江甲村出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上首为龙纹,下部以弧形边框线为舟,上坐四人为一排;四人皆头带羽毛冠,双手持桨作奋力划船状。同类雕刻图的还有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的羽人划船纹铜提筒,饰有4艘首尾相连的船纹;同属南越区域的广西贵县罗勃湾出土的铜鼓也饰有羽人划船纹;这些羽人划船纹反映了水上航行和有关习俗。广州出土的东汉陶船模型,具体逼真,是一艘设备完善的航行内河兼浅海岸的客货两用船,反映了我国古代水上交通极为发达。此外,汉代铜镜中出现的“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等铭文,虽与道教思想有关,反映了海洋寻仙心理,也体现了一定的海洋审美情趣。在铜镜上饰有航海图纹的传统,极富特色,在宋金时期尤多。此类镜的名称有“海船镜”、“煌丕昌天海舶镜”、“海舶镜”、“海涛云帆葵花镜”、“航海图形镜”等等。此类镜的共同特征是:外缘呈八瓣菱花形或葵花形,整个镜背为一单桅杆帆船在大海波涛中航行,纹样规整,线条精细流畅。如陕西省扶风县城关下河村宋墓出土的铜镜背纹,以流畅的细阴线表现起浮翻滚的波涛,一单桅杆帆船乘风破浪航行在大海波涛中。船头、船尾分别乘坐3人,船舱口探出几个人头来,俨然是一幅海上远航图。又如四川雅安出土的铜镜除饰有船、帆图案外,还在海浪波涛中有卷云龙纹及跳跃的鱼。

随着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海洋雕塑的题材及雕塑物也逐渐增加,宗教性涉海雕塑和工艺性涉海雕塑发展较快。如山西平遥县双林寺的渡海观音像用圆雕手法塑成,有东方女性端庄典雅之美,其身旁背景是起伏的波涛,表现出普渡苦海的决心和毅力。一些宗教性寺庙内的龙柱石雕是后来涉海石雕的重要形式。如福建漳州白礁慈济宫的龙柱石雕。又如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是一个巨型玉雕,是元代忽必烈犒赏三军时盛酒的器物,是中国古代涉海玉雕的代表作之一。它由一整块白章的椭圆形大玉石精雕而成,玉器内部掏空;体外周身饰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景,下部的浮雕加阴线勾划的方法表现旋卷的波浪,上部以阴刻曲线勾画漩涡作底纹,周身动物浮雕没于海浪波涛中。海洋纹饰雕饰还逐渐向平常人家生活中发展,如清代山西一个制作糕饼的月牙饼模也刻有月宫海水龙纹。

3.书法艺术

海洋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海洋艺术形式,书法家以富有风格的汉字来传达涉海内容,让人们感到独特的美感。许多中国古代海洋书法艺术作品刻在滨海的摩崖石刻上。浙江舟山群岛上许多摩崖石刻都是对海洋风光美的点睛之语,如“山海奇观”、“瀚海风情”、“海天佛国”、“万倾碧波”等,书法内容、书法艺术和海洋景象交相辉映,突出海天一色,山海相融的美感特征,给人们带来深隽的审美享受。又如海南三亚的“海判南天”、“天涯”等古人涉海书法,既是对海洋景象特点的总结,也深含着许多社会内蕴,使人获益良多。

4.音乐舞蹈

中国海洋音乐舞蹈在古代也得到发展,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并逐渐成为民间最重要的海洋艺术形式。有的舞蹈音乐还与中国重要的涉海事件相联系。如流行于浙江、福建等地的藤牌舞就与明代抗倭名将训练士兵的战术有关。有的音乐舞蹈反映了涉海劳动生活,如台湾东部的古老民歌《打渔歌》,又如广东南屏与海洋围垦劳动有关的沙田民歌等。

需要提及的是,与中国海洋文学相比,海洋艺术作品存世较少,除了难以长期保留的原因外,也与我们的农耕文化审美心理及海洋意识较弱等有关。随着我国海洋活动的拓展,中国海洋艺术发展的春天到来了。

(三)中国当代海洋艺术的繁荣

20世纪以来,中国海洋艺术有了长足提高,尤其近30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的海洋事业渐趋发达,国人的海洋意识普遍增强,与此同时,中国海洋艺术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令世界瞩目。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积极表现海洋生活

与以往作品过多表现自然海洋景象不同,现在艺术家除了继续表现海景外,还积极深入涉海生活,体验海洋生活,了解海洋生活,创作了许多生动反映我国海洋生活的艺术作品,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涉海人群活动和生活成为重要的创作题材。例如,由王持久作词、龙伟华作曲的《海姑娘》,以活泼的音乐手法描述战士军旅生涯的同时,表现出一位热爱大海的海军女兵的情怀;古筝曲《东海渔歌》表现了东海渔民欢乐而又紧张的劳动生活,洋溢着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江平的《江海泊鱼图》反映了多姿多彩的渔家生活。同时,历史涉海题材也成为中国海洋艺术的重要表现内容。如郑成功、戚继光、徐福、郑和等重要的海洋文化历史人物都成为许多雕塑的表现对象。又如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许多海洋艺术纷纷涌现佳作。

2.作家作品猛增

许多艺术家积极参与海洋艺术创作,产生了一大批海洋艺术作品,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有些艺术家还专门从事海洋艺术创作,被人们称为海洋艺术家。如中国当代画家中的李海涛、周智慧等高水平画家,创作了数量可观又质量上乘的海洋绘画作品,已产生较大社会反响。许多地方继承海洋文化遗产,创作了反映滨海城市历史和涉海生活的海洋艺术作品。如广西北海的《老渔翁》、《珍珠女》等城市雕塑;浙江的《鱼灯舞》等舞蹈。

3.艺术形式的发展

艺术家们不仅运用摄影等现代艺术形式来表现海洋,还运用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参与海洋艺术创造;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海洋艺术表现方法,促进了中国海洋艺术的不断发展。当下摄影已成为表现海洋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滨海城市经常举办大型海洋摄影展,社会影响很大。厦门市的滨海大道,无论是平面构形还是高差组合都经过奇思妙想,与海景相协和,颇具审美价值。不少当代中国绘海艺术家还探索画海技法的发展,如李海涛创作《梦海》时,以暗包围明的方法来处理礁石浪花四溅,以周围逐步加深明度对比产生梦幻的感受。

4.中外艺术相融

借鉴其他民族海洋艺术传统和艺术特长是促进中国海洋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许多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海洋文化传统,海洋艺术成果丰硕,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因此,当下我国许多海洋艺术创作融入了西方海洋艺术表现手段和美学思想,使得我国海洋艺术更具表现性,更具世界性,更具海洋精神。许多城市雕塑采用了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大连的《鱼贯而入》,辽宁锦州的《拥抱大海》等。又如交响合唱《中国神话四首》,充分借用了西方艺术表现形式,是中西艺术相融的具体表现。

三、中国海洋艺术的审美特色

中国海洋艺术形式多样,不同艺术有着独具的审美特点,但受中国海洋实践活动和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海洋艺术呈现出一定的共同审美特色。

(一)传神表意性

中国海洋艺术充分吸收以表现内在气韵为本的中国艺术精神,不侧重于涉海事物外貌的逼真再现,而是钟情于内在精神的表现,常以写意性的形象展现涉海事物的整体风貌和内在品格,并与主体审美精神、审美情趣相互契和,形成特有的艺术意境。如中国海洋绘画中的海涛形象奇异多姿,或惊涛壁立,雄奇峭拔;或雪涛连天,汪洋恣肆;或海天浑茫,森严神秘;或明月静海,怡然飘逸……显示出特定的胸襟和心境。又如中国古代海洋雕塑中所表现的涉海活动场面,虽不甚具体精细,但粗线条的勾勒使涉海人物的身姿表现得栩栩如生。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的乘船航行和战斗场面简洁而生动,是中国古代海洋雕塑传神写意艺术特色的重要例证。戚继光、郑成功和郑和等海洋历史人物的现代雕塑,大多通过特征性的身姿和表情,显示出人物的精神气质,传达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中国海洋艺术的表现传统。

(二)虚实相生性

中国海洋艺术重视虚无的艺术表现功能,常常通过留白、虚空、漏目等艺术手段产生独具的艺术效果,显示出不同其他国家海洋艺术的美学特色。如中国海洋绘画通过空白处理,使无画处皆成妙境,成为表现海洋事物和涉海情感的重要艺术符号;海洋书法“计白当黑”,通过空白与字体的互补,形成表现涉海情感的艺术整体,具有广阔的审美空间;海洋建筑艺术也常以房屋中的空旷来与海景相连,突现建筑的海洋特色和涉海情趣。

(三)和谐统一性

中国海洋艺术充分体现了人与海洋的亲和统一。在思想内容上,侧重表现人对海洋及海洋生活的赞美和向往,着力呈现人们已取得的涉海活动成果,体现了人与海洋和谐相融的审美意识。在艺术表现上,则善于通过按照相反相成的艺术辩证法进行组织和表现。如中国海洋绘画中墨的浓淡枯湿的配合构成;海洋书法艺术中笔的长短曲直的布局呼应;中国海洋音乐中的八音克谐;中国民间海洋舞蹈常模拟海洋生物的动作特征,充分体现了人和海洋的和谐相融。

(四)形式多样性

中国海洋艺术形式有着丰富的具体呈现,不仅有着基本艺术类型,而且每种艺术类型的具体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往往不同的沿海地域会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海洋艺术形式。中国海洋绘画、中国海洋书法、中国民间海洋音乐、中国民间海洋舞蹈等形式独特,充分体现了中国海洋艺术的独创性和美感。

猜你喜欢

涉海海洋艺术
涉海翻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①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研究
基于管理创新涉海企业投资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纸的艺术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首届“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在港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