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参与解决欧债危机的战略性探析

2012-08-15郑腊香

战略决策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欧方中欧成员国

郑腊香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既是经济危机,也是政治危机。其间,欧盟成员国之间、民众与政府之间、成员国与超国家机构之间的政治博弈,增加了欧洲一体化的不确定因素。欧盟在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的战略缺失,削弱了应对危机的国际力量。欧债危机是中欧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中欧在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的战略选择关系到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关系走势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设。本文旨在概述在应对欧债危机问题上欧盟所采取的策略、中国在参与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和行动,分析在中国参与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欧洲缺乏对华政治信任的主要原因,并对中欧建立政治互信,共同应对欧债危机的战略意义进行探索。

自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引发希腊债务危机以来[1],欧盟所采取的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推出并扩容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和决定建立欧洲永久救助机制(ESM)及其推动达成强化欧盟成员国财政纪律和经济治理政府间协议的努力,都无法阻止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市场仍质疑欧盟解决危机的能力。标普2012年1月13日下调了欧元区包括法国在内的9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压力传导至欧元区核心国家。2月13日,穆迪下调欧元区6国信用评级,并将法国、英国和奥地利的AAA评级展望调至负面,欧债危机已“外溢”至欧元区外国家。欧债危机之所以产生并蔓延,不仅由于欧元区缺乏支持共同货币的财政联盟的结构缺陷问题,而且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经济竞争力差距巨大却社会福利制度趋同的结果。同时,也是欧盟公民的欧洲认同感不足以支持单一货币的反映[2]。欧元区所采取的紧缩政策和救助策略仍难以遏制危机蔓延,危机危及欧元乃至欧盟未来、拖累世界经济。欧债危机背景下,中欧贸易摩擦加剧;欧元对人民币的贬值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成本,削弱了中国出口欧洲产品的竞争力;加之欧洲对中国外需减弱,欧债危机降低了中国的经济增速。在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中欧各自采取了以下行动:

(一)利益博弈下的欧盟拖延、应付策略

在应对危机问题上,欧盟各方政治势力博弈错综复杂,使欧洲陷入债务危机和政治危机恶性循环之中。欧元区和欧盟的政治决策及应急措施,通常是各方力量博弈的产物。各方政治势力主要在三大问题上进行较量:

一是在希腊问题上。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之初,欧盟内部在是否救助希腊问题上分歧很大,仅在要求希腊采取削减财政措施方面达成共识。经过三个月博弈,欧元区领导人才决定向希腊提供救助,错过了救助的黄金时机。市场质疑欧盟是否有强烈的救助希腊的政治意愿。2012年1月30日,德国提议欧盟专员在希腊的财政预算决策上享有否决权,遭到法国和希腊反对。尽管欧元区财长会议3月12日正式批准总额1300亿欧元(约合1710亿美元)的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希腊违约的警报暂时解除,但欧债危机仍未解决。希腊政府在2015年是否有能力重返国际货币市场仍遭到质疑,它被怀疑将于2015年申请第三轮金融援助,总额达500亿欧元。希腊仍面临无序违约风险,任由欧元区分裂还是继续救助希腊的争论仍在继续[3]。

二是在借助外力问题上。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伊始,欧盟有能力遏制危机,但欧元区成员国之间、欧元区成员国与包括欧委会主席巴罗佐、欧元集团主席容克以及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内的欧盟官员之间、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在向IMF求助问题上争执不休,不仅反映欧盟成员国缺乏强烈的同心协力应对危机的政治意愿和经济战略,而且暴露欧盟层面领导力的缺失。危机蔓延之后,欧洲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但在中国参与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欧洲却满腹狐疑、缺乏诚意,不仅不利于应对危机,而且弱化了中欧关系的战略性[4]。

三是在应对危机措施问题上。欧盟成员国以本国利益为重,在救助机制和措施问题上针锋相对,如法国主张欧洲央行为EFSF提供资金,德国反对。法德主张加强财政纪律和实行金融税,英国反对[5]。1月30日欧盟峰会上,25个欧盟成员国草签“财政契约”,英国和捷克拒签,凸显欧盟内部分歧。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博弈、欧盟“挤牙膏”式策略及其应对危机措施的滞后性,加重了外界对欧盟应对危机能力的疑虑,欧元区仍难以摆脱困境。

(二)欧方在中国参与解决欧债问题上的疑虑

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造成了强烈冲击,也拖累了世界经济增长。欧洲需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帮助应对危机、恢复经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自然成为全球的关注点。在中国参与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欧盟内部众说纷纭。欧方一些领导人欢迎中国参与应对危机,如萨科齐认为,中国参与救助无碍于欧洲的独立。但也有人担心,请中国参与救助,会带来“政治成本”。德国工业协会主席凯特尔称:请非欧元区国家救欧元,会给予其他国家决定欧元命运的权利[6]。中国低价收购欧洲资产,中国投资欧洲的公用事业、移动技术会对欧洲安全造成威胁。欧委会工业委员塔加尼声称:中国公司欲买越来越多重要领域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这种投资的背后隐藏着政治战略。他呼吁欧洲成立投资审查机构,保护欧洲战略部门[7]。欧洲向中国求助会显得欧洲软弱,在与中国发生政治经济纠纷时(如要求中国不要低估人民币、接受互惠的贸易协定),欧盟的谈判地位会受到削弱[8]。中国意欲拉欧抗美。德国前外长菲舍尔认为:在帮助欧洲国家应对欧债危机之际,中国试图在同美国的地缘政治竞赛中拉拢欧洲[9]。因此,欧洲欢迎中国购买风险高的重债国债券、投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而对于中国对欧其他投资则疑心重重,防范心理十分严重。

(三)中国在参与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和行动

中国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支持维护欧元稳定,愿意帮助欧元区重债国摆脱困境。中国采取了参与解决欧债危机的行动:由于无法在欧盟层面达成解决危机的协议,主要通过双边关系,与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匈牙利等欧盟成员国签订协议,购买欧洲政府债券、对欧洲进行直接投资、增加从欧洲的进口、派遣商业代表团赴欧等形式,支持欧洲国家应对危机、恢复经济增长。同时,中国需要欧洲的市场、技术和投资,希望通过参与解决欧债危机,实现中欧双方在经贸、投资方面的平等待遇,解决一些不合理问题,如欧方尚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中方认为:解决欧债问题的关键在于欧方的自身努力。欧盟作为整体,应提出清晰的解决问题的路线图、在采取紧急救助措施的同时,不断进行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改革;重债国应实施适合本国国情的财政政策;欧债问题需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欧债问题的解决最终需要通过经济强劲、可持续增长、增加就业和提高竞争力来实现。中欧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重要贸易伙伴,需要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扩大相互投资,加强在高科技和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共享增长、共同繁荣。中国通过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形式,同国际社会一道支持欧洲国家克服危机。中国也在考虑通过EFSF和ESM等形式进一步参与解决欧债问题[10]。

中欧长期致力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经济领域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欧债危机对于以经济关系为基石的中欧关系是一次考验。中欧需要在携手应对危机过程中赋予中欧关系的战略性以实质内涵。然而,中欧难以确定共同合作解决欧债危机的战略,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欧盟内部难以制定有效解决欧债危机的共同战略

这一方面是由于欧盟成员国国家利益冲突加剧,另一方面是欧盟领导力缺失所致。欧盟成员国,尤其是法德英三大国之间的博弈,导致“双速欧洲”的局面出现。如在金融交易税问题上,欧盟委员会和法、德主张在欧盟实行该税收。但英国提出,除非全球都实行金融交易税,否则,在伦敦的金融企业会很快迁移纽约。大约60-70%的金融交易税将在伦敦征收,其中大部分将被欧盟用于支持欧元区财政上,因此,英国反对该税收,也反对金融监管[11]。英国同法、德意见相左,不仅是其利益冲突使然,同时反映了非欧元区国家不甘于被边缘化的心态,也是“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模式同“莱茵资本主义”模式之间的较量。

危机期间,欧盟成员国选举政治、民主异化的结果导致欧盟领导力的缺失。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博弈频频引发政治动荡、政府更迭。加之法、德等国面临大选问题,各国领导人均以本党、本国利益为重,缺乏全力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勇气和担当。如德国总理默克尔,从坚持IMF参与救助,以借IMF贷款条件约束受援国,到推动加强财政纪律的“财政契约”草签,她追求的目标是使欧盟成员国遵守欧盟财政纪律,违者必究。尽管客观上有利于欧盟财政一体化,但德国的主观目的是尽可能少地承担责任。当得知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表达了对一个不作为的德国的担忧甚于对一个主导欧洲的德国的担忧之时,默克尔强调:“领导”是冒险的同义词。德国不怕为了有益的事业冒险,但首先欧洲应该在共同道路上意见统一[12]。战后几十年,德国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谋求国家利益,法德轴心成为欧洲联合的领导力量。两德统一和苏联解体之后,科尔政府之后的德国政府转而在对国家利益的追求中促进欧洲一体化发展,越来越不愿为欧洲建设贡献财力。欧债危机背景下,法、德、英之间的博弈,凸现欧盟领导力的缺失。没有了核心国领导人的担当,加之各国利益难以平衡,欧盟无法制定有效应对危机的共同战略。

(二)欧方对中国仍缺乏信任

一是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偏见,对中国政府有很深的敌意。如法国有政客认为,求助中国是极大的叛变,攻击中国共产党独裁、剥削人民、中国的钱未使中国发展,反对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13]。欧元集团主席容克宣称:不应以政治让步为代价接受中国的帮助[14]。

二是认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打破了美欧一统天下的传统政治和经济格局,成为美欧的强劲竞争对手。如法国欧洲事务部长沃基耶将中国作为欧洲主要的竞争对象。主张法德联合,防范中国取得欧洲技术,以保卫欧洲战略利益[15]。

三是认为,中国并非“白马骑士”,而是想借机实现其金融战略。中国在寻求外汇储备多元化和公共资产向工业部门转移。怀疑中国投资公司会成为为中国战略目标服务的特洛伊木马,取得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中国可提高竞争力的有前途的市场建立桥头堡[16]。由于对中国缺乏信任,欧盟并未提出中欧合作全面有效解决危机的战略,削弱了共同解决欧债危机的国际力量。

(三)中欧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有分歧

欧盟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国际影响力,仍热衷于推广西方模式。欧盟对华采取“接触”政策,支持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用国际规则约束中国、促使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2006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之际,欧盟对华政策文件将中国视为欧盟对外贸易政策的最大挑战,认为中国应承担更多义务。欧盟2011-2015年贸易政策文件认为,中国的部分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带有国家资本主义色彩。认为中国在标准、法规、服务、投资和政府采购方面存在市场准入壁垒,还有知识产权执法不力、强制性技术转让等问题。欧盟要强调市场经济规则,解决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17]。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则强调在阿拉伯之春背景下中国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性,认为中国经济开放还有提升的空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只能建立在法治国家、社会正义和人权之上[18]。中国反对在国际关系中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希望欧方尊重中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欧洲迟迟不肯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持批评态度。欧方对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影响了中欧贸易平衡,欧方对华的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损中欧关系。在欧方对华歧视和缺乏信任的氛围下,中国对欧盟应对危机只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欧债危机的解决需要欧盟在进行财政整顿和紧缩措施的同时,增加就业和税收,实现经济增长。而欧洲的经济增长需要以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平衡为依托。美欧债务危机的爆发,说明美欧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陷入危机中。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调整经济结构,携手解决世界经济失衡问题,进一步扩大全球总需求,实现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中欧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并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双方选择合作应对危机、致力于世界经济新平衡和持续增长的战略,对于解决各自面临的经济问题和加强双边关系乃至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

(一)欧盟应采取包容性的对华政策

欧盟在国际关系中极力推行其价值观——强调经济增长须与法治国家、人权、民主、社会保障、公平分配、环保等并行不悖。欧盟对华政策中的欧洲价值观因素是造成欧方对华缺乏信任的最主要原因。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寻求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并未对世界造成威胁。欧方应尊重中国选择不同发展道路,应提倡包容性的政治文化。欧方对中欧贸易失衡的认知应多从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国际分工不平衡和国际货币体系不平衡等全球经济秩序结构性失衡上寻找原因,而不应将之归咎于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对国际规则的遵守问题,更不应搞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欧方应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放宽对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同中方协商解决贸易和投资问题,在国际层面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这样才能为解决世界经济中南北发展失衡问题提供新范式,从而加强中欧关系,提升欧盟的国际影响力。

(二)中国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对欧政策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需要通过具体行动来展示。对外投资是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欧洲与中国经济转型和促进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兼顾,将为世界经济治理做出贡献。中国已与除马耳他、爱尔兰之外的欧盟25个成员国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里斯本条约》生效后,外国直接投资被纳入欧盟共同贸易政策范畴。欧盟委员会可代表欧盟成员国对外开展包括投资市场准入和投资保护等在内的投资协定谈判。欧盟成员国缔结的1200多份双边投资协定在过渡期内须接受欧盟审查[19]。这表明:在投资保护方面,双边协定要“欧洲化”,符合欧盟标准[20]。中欧间尚无投资合作协定,仍适用欧盟与成员国之间的投资保护协定。欧盟计划同中国等国进行专门谈判。中欧双方完善1985年中欧经贸协定的谈判工作仍在进行中。欧债危机是中欧关系的转折点,中国可将参加解决欧债危机问题同中欧经贸协定和投资合作协定谈判问题统筹考虑,从欧盟层面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这也有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中国通过对欧投资、贸易和注资IMF等行动帮助欧洲走出危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使中欧关系从欧盟主导的“接触”阶段趋向平等的“共赢”状态。

(三)中欧双方有必要确定解决欧债危机的共同战略

中欧应从战略高度确定共同的目标和行动纲领,在解决欧债危机的同时,扩大中欧利益汇合领域,改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国“十二五”规划与“欧洲2020战略”在发展理念、方向和政策实践上具有许多汇合点,且中欧间经济互补性很强:欧盟具有高科技、管理技能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中国拥有大量资本储备,并有市场、劳动力和中低端产品制造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双方可通过合作为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供有利条件,如为双方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合作创造有利环境。中国企业对欧洲企业的投资对于推动部分欧洲企业转型,避免或减少就业岗位的损失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欧洲制造业的复苏和“再工业化”的推进。而欧洲企业进入中国绿色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对于中国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战略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中欧只有相互信任、精诚合作,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才能改善双方就业环境,消除欧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互利共赢,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1] 蔡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展态势及其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2011(11):36-41.

[2] 郑腊香.希腊债务危机对欧洲认同的影响分析[J]. 战略决策研究,2010(3):16-22.

[3] Le Nouvel Observateur avec AFP. L’Europe se divise sur la mise sous tutelle de la Grèce[N/OL].(2012-1-31)[2012-2-3]. http://tempsreel.nouvelobs.com/economie/20120131.OBS0190/l-europe-se-divise-sur-la-misesous-tutelle-de-la-grece.html.

[4] [6]Anderlini, J. Milne, R. China could play key role in EU rescue[N/OL].(2011-10-27)[2012-1-15].http://www.ft.com/intl/cms/s/0/7505d210-00ba-11e1-8590-00144feabdc0.html#axzz1lPo4NalA.

[5]Robin, J-P. Cameron s’en prend aux dirigeants de la zone euro[N/OL].(2012-1-26)[2012-1-27]. http://www.lefigaro.fr/conjoncture/2012/01/26/20002-20120126ARTFIG00701-cameron-s-en-prend-aux-dirigeants-de-la-zoneeuro.php.

[7]Willis, A. EU industry chief voices need to block Chinese takeovers[N/OL].(2010-12-28)[2011-1-2]. http://euobserver.com/884/31579.

[8] Aubry, C. A. “On est en train de fabriquer la prochaine récession"(2011-10-29)[2011-11-5].http://www.lejdd.fr/Politique/Actualite/Martine-Aubry-est-choque-par-lerecours-a-la-Chine-interview-414867/?from=headlines.

[9] J. Fischer. L’Europe en danger(2011-8-30)[2011-9-5].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fischer65/French.

[10] 廖雷,郝亚琳. 温家宝:中方正对更多参与解决欧债问题进行研究和评估[N/OL].(2012-2-2)[2012-2-3].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2/02/c_111482459.htm.

[11] Davies, H. London vs the Eurozone[N/OL].(2011-12-17)[2012-1-3]. http://article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2011-12-17/news/30528805_1_eu-states-british-foreign-policy-uk.

[12] Kornelius, S. Barber, J. M. Wielinsky, B. Angela merkel:»ma vision, c’est l’union politique» [N/OL].(2012-1-26)[2012-2-3]. http://www.lemonde.fr/europe/article/2012/01/25/angela-merkel-ma-vision-c-est-l-unionpolitique_1634107_3214.html.

[13] AFP. Nicolas Dupont-Aignan fustige "l'argent sale" de la Chine et son aide à la zone euro[N/OL].(2011-10-30)[2011-11-5]. http://www.lexpress.fr/actualites/1/politique/nicolas-dupont-aignan-fustige-l-argent-sale-de-la-chine-etson-aide-a-la-zone-euro_1046145.html.

[14] UE/Crise-Pas de concession politique contre une aide de Pékin-Juncker[N/OL].(2011-10-30)[2011-11-5].http://fr.reuters.com/article/companyNews/idFRL5E7LU-0JR20111030.

[15] Entretien de M. Laurent Wauquiez avec la Süddeutsche Zeitung : pour des raisons différentes, la France et l’Allemagne ont besoin d’un euro fort[N/OL].(2011-1-10)[2011-3-6]. http://www.botschaft-frankreich.de/spip.php?article5132.

[16] Rampini, F. Pékin n’est pas le chevalier blanc[N/OL].(2011-7-14)[2012-1-3]. http://www.presseurop.eu/fr/content/article/948021-pekin-n-est-pas-le-chevalier-blanc.

[17] 欧盟2011-2015年贸易政策文件[EB/OL].(2011-3-1)[2012-1-3]. http://trade.ec.com.cn/channel/print.shtml?/tradezcq/trademarket/201103/1121990_1.

[18] Belga. Pour Van Rompuy, la Chine doit prendre exemple sur le printemps arabe[N/OL].(2011-5-18)[2011-11-5]. http://www.7sur7.be/7s7/fr/5556/Dossier-Herman-Van-Rompuy/article/detail/1265954/2011/05/18/Pour-Van-Rompuy-la-Chine-doit-prendre-exemple-sur-le-printempsarabe.dhtml.

[19] Commission européenne. Vers une politique européenne globale en matière d’investissements internationaux COM(2010)343 fi nal. Bruxelles, le 7.7.2010.

[20] Trends.be, avec Belga. Protection des investissements:les traités bilatéraux seront «européanisés» [EB/OL].(2010-7-7)[2012-2-15]. http://trends.levif.be/economie/actualite/politique-economique/protection-desinvestissements-les-traites-bilateraux-seront-europeanises/article-1194770166387.htm.

猜你喜欢

欧方中欧成员国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北约成员国武装部队参与在乌克兰举行的2020年联合军事演习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欧盟向WTO起诉 称中国技术转让措施不符WTO规定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建筑师行迹中欧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