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概念在美国的沿革

2012-08-15毛立群

物流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实物流通供应链

王 宪,毛立群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200135)

物流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在始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物流被明确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说明物流在国民经济中逐步承担起经济脉络的作用。然而,市场人士指出我国的物流成本却占全年GDP的18%,占比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5%水平,这不得不让人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是否健康,是否真正服务于经济建设提出疑问。另外,我国学术界对美国物流学术发展史的理解也不够全面。本文回顾“物流”这一概念是如何在美国产生、认可、发展的历史,同时从学术、教学、从业等多个领域总结过去60年美国 “物流”概念的成绩和不足。

1 “物流”概念的前身

物流原先主要用于军事领域,战争时期把所需货物按时送达地点显得尤为重要。詹姆斯A休斯顿对物流在军队中的作用及历史研究后认为,物流对美国军队非常重要,涵盖多个研究课题。他说, “如果国际政治是研究可能性的学问,战争是工具的话,那么物流就是确定并延伸可能性的一门学问[1]。”从词源看,物流来源于希腊语 logistke和logos,分别表示 “计算的学问”和 “推理”。顾名思义,物流就是涵盖计算的推理。但它的真实内涵指的是从原料到用户的优化设计。物流权威机构——供应链管理委员会的定义是: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分支,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包括社会物流、企业物流、车队管理、仓储、物料搬运、订单执行、物流网络设计、存货管理、供求计划、第三方物流等。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采购、生产计划、包装和装配以及客户服务,涵盖了战略、营运以及战术上的计划与执行。物流管理将各项活动基层、协调以及优化,涉及营销、财务和信息技术。

美国虽然是 “物流”概念的诞生地,但其发展也是逐步细化、清晰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大学开设的交运课程并不包含物流,开设的大学也是凤毛麟角,就连物流的前身——实物流通、实物供应、供应链管理等概念也没有出现。这一时期数量化的精确计算比较困难,因为计算机等工具还没有普及应用,因此系统方法、总成本概念等理论根本没有可以实施的技术基础,虽然意识到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但基本上无法实现。从参与者来看,联邦政府是主要参与方,例如1956联邦资助高速公路法决定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网。另外一个重要参与方是州际商会(ICC),所有卡车和铁路运输费用和监管都由它管辖;它是一个非官方机构。

州际商会为了促进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举办了名为ICC考试,主要针对交运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Delta Nu Alpha交运兄弟会是最主要的教育机构,大学承担的责任比较有限,职业培训方面由美国交通运输协会,即后来更名为美国交通物流协会负责。第一本物流相关教材是由菲利普·洛克林博士编写的 《交运经济学》[2],主要内容包括联邦立法、运输模式和费率制定,书中没有提及实物流通或物流的概念。同期还有 《工业化运输管理》 (莫顿和摩斯曼1954)和 《交通管理原理和实践》 (塔夫1955)等教材。学术期刊主要有 《交通世界》、 《漫话运输》和 《流通时代》。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交通研究深入到实物流通阶段,这是物流概念的形成期。物流行业的权威机构——全国实物流通管理协会 (NCPDM)于1963年成立,1985年更名为物流管理专业协会,2004年再次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现在会员人数多达14 000。这一时期,实物流通 (社会物流)和实物供应 (企业物流)还泾渭分明,分数两个学科,并且分别由实物流通协会和全国采购管理协会 (NAPM)管理。有趣的是,1966年Marks和Taylor出版了 《实物流通和市场物流书目简介》,实物流通管理协会主席罗伯特拉维奇这样感叹说, “营销人士越来越关注实物流通和市场物流,我们处在一个实物流通名词变革的时代。”

优秀期刊和教材方面有1961年Bowersox和Mossman合著的 《实物流通管理:公司物流问题》。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詹姆斯哈斯科特编写了 《企业物流:实物供应和流通管理》,内容 “主要涉及物流的两个分支,实物流通和实物供应。”流通和 “物流”概念的相关论文有马基的 “流通物流” (1960),加农的 “高效实物流通管理的组织” (1960),史马克的 “流通分析中计算机的作用” (1961),哈斯科特的“营销时差: 物流的影响” (1961)。

2 “物流”概念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成绩最为耀眼,引人注目。早期实物供应、企业物流成为研究重点,而将实物流通与实物供应合并研究始于70年代后期。20世纪70年代成为 “物流”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有关物流的教学、学术、教材以及职业机构蓬勃兴起,大学、培训机构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国的航空业率先出现了放松管制的改革。航空领域撤销了国内航空会,下放权力。1976年国会通过 《铁路复兴和管理改革法》,逐步收缩商务委员会和其他政府机构的管理权限,改变其一些职能,给予铁路企业自由的经营环境和更大的自主权。

在铁路方面,运输市场低效率的累积使得铁路企业在20世纪60年代不断走下坡路,美国铁路陷入严重的财政困难,甚至正常的客运都无法保证。为此,1971年国会通过 《客运服务法》,建立了由美国运通经营所有客运专线的联邦实体格局。另外1970年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以及另外6家东北部铁路公司破产 (波士顿和缅因州铁路,新泽西中央铁路,伊利、拉克华那铁路,里丁铁路,雷哈谷铁路以及安娜阿伯铁路)。国会不得不施以援手,通过1973区域铁路重组法,成立负责东北地区铁路运营的联合铁路公司 (Conrail)。政府拥有所有权并经营全国大部分铁路,在美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

这一时期美国也是运输放开管制的10年。为了更好地落实 《国内航空法》,1938年联邦政府批准成立航空运输委员会 (CAB)全面负责对民航业的监管。严格的行业管制美国当时的航空企业得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发展,并逐渐壮大。据统计,在1938年到1978年期间没有一家新的国内骨干航空公司被批准航线经营权 (黄为:1999)。在过度的市场保护与票价控制下,航空公司外部没有竞争压力,内部失去了经营自主权,效率低、服务质量差成为普遍现象。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成本的升高和客座率的下降使CAB多次提高票价水平以避免巨额亏损。1974至1976年航空票价上涨了45%,1978年10月24日航空业的 《放松管制法》由卡特总统签署生效。该法旨在对先前高度管制的民航业引入竞争,除只保留了少量社会性规制外,全面解除了对民航业的经济监管。最初,该立法允许未经CAB批准的机票降幅达70%,并允许新的航空企业自由进入航线。到1983年之前,全面取消了CAB对票价、航线以及兼并的管制。1985年CAB被撤销,有关航空安全的职能被移交给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

《交通运输》杂志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学术界的翘楚,内容涉及经济学、实物流通、物流、监管、公共政策、教育和其他相关课题。发表的论文有拜耶尔的 “物流及实物流通管理的教育问题”(1972),法拉斯的 “交运教育评测” (1972),贝娄和皮斯的 “交运课程:跨越行业和学术”,兰利的“交运课程的评价” (1977)以及格默的 “企业物流教育的当前状况”。另外一个期刊是1978创刊的《企业物流》,由全国实物采购协会主办,现已经成为学术界主要期刊。教材方面有 《企业物流》 (哈斯科特1973), 《企业物流案例》 (哈斯科特1973), 《企业物流管理》 (贝娄1973), 《物流管理》 (戴维斯和布朗1974), 《交运和物流经济学》 (法尔1975), 《企业物流的管理》 (柯伊尔1976), 《当代实物流通》 (约翰逊1977)。

交通运输业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放松管制达到一个高潮。1980年通过的 《机动运输工具法》降低了运输费用和准入门槛。1980年 《斯坦格斯铁路法》准许铁路公司自行商议合同价格,来自州际商会的管制减少了。1987年联邦政府出售联合铁路公司普通股。这些举措都增强了美国运输业的竞争力和灵活性。美国运输部铁路管理总局资料显示: 《斯坦格斯铁路法》实施后,运价水平降低了28%以上,其中谷物降低42%,煤降低了19%。经济效益也出现了回升势头,资金回报率在1970年仅为1.73%,1980年上升到4.22%,1990年上升到8.11%[3]。

这一时期,实物流通的概念逐渐淡出,物流进入到人们的视角中。詹姆斯和唐纳德伍德合著的书名就从 《当代实物流通》改为 《当代实物流通和物流》[4]全国采购和流动协会也于1985年更名为物流管理专业协会。

3 “物流”概念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期间,企业物流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大多数企业认识到节约成本的潜力,尤其是与承运企业议价,采用系统方法和全程成本所带来的增收潜力。约翰逊在 《实物流通》的第四版中就放弃了实物流通的提法,改为 《当代物流》 (1990),这很能说明问题。物流概念在企业逐渐深入人心,得到积极的应用和开展,物流的概念开始和运输承运方脱离。90年代电子和通信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物流的影响巨大,尤其是互联网和电子数据交换的出现。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联盟,伙伴关系等合作方式也打开了物流经营的新天地。结果是企业认为物流是企业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代表教材有贝娄的 《企业物流管理》 (1998)、克勒和巴迪合著的 《企业物流管理》 (1999)、格拉斯可斯基和哈德逊合著的 《企业物流》 (1997)。

学术方面,宫崎和菲利普斯合著的 “《企业物流》二十年”总结了 《交通运输》学刊从1978~1997年间刊登的文章,并把所有刊载的文章分为3类,其中存货方面34篇,计算机应用32篇,客服22篇,国际物流21篇,交运管理20篇,生产率/质量20篇[5]。卡特和俄尔拉姆合著的 “《供应链管理》35年——过去和未来”一文对了解1965-1999年间采购和供应研究方面的演进有很大的帮助[6]。文章认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主要围绕立法和监管,70年代后期主要围绕采购业绩和采购功能,而到了90年代,采购战略及其作用,供应链形成过程中采购的作用以及战略供应商联盟等日益为人们所重视,1994年后重心转向供应链等更广的课题方面。

21世纪早期是物流向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慢速期,不管是学术还是业界都是这样。中小物流企业接受供应链概念则更为迟缓,但供应链大有取代物流的趋势。物流管理协会更名CSCMP(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其对供应链管理的最新定义为 “包含为采购、转移和所有物流管理活动而进行的计划和管理。”(2010) 《运输和物流基础》手册则把供应链管理定义为 “包含参与物流活动的各方,为了在供货商,制造商和客户之间分享集成信息。” (1997)新近出版的教材 《供应链管理》认为过去70年里,企业物流从仓储和运输码头逐步走进跨国知名企业的决策层,这本身就说明了物流的发展和进步。物流企业从单一的运输企业转型为资本和产业,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断融合的新型企业,中国的京东和当当是成功将物流和商品销售结合的例子,而顺风也决定建立自己的连锁超市,打通最后一公里瓶颈和产品服务,这都说明物流和产业,物流和资本在不断的集成,只有这样,物流企业才能够真正地接近客户,接近终端用户,才能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

回顾物流和供应链管理60年发展史就不能不提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是物流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有效手段。物流管理研究院 (Institue of Logistical Management)可以说是远程教育的发源地,它和凤凰城大学合作设立了物流师证书。美国运输和物流协会则和多所大学合作推广其运输物流证书CTL项目 (Certification in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历史悠久,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了。

4 结束语

物流60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作为先进的物流国家,经历了与营销和采购结合,最终从运输行业独立出来,经历了自成体系的独特发展道路。可以看到,计算机、互联网、数据交换等技术为物流搭建了技术平台,管理、市场营销压力下的市场实践为 “物流”提供了理论准备,物流是管理大视角下的优化计算和产业集成,专业化地提供服务是物流企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之一。

[1] Houston,James A..The Sinews of War:Army Logistics,1775-1953[Z].Washington,DC:Office of the Chief of Military History,United States Army,1966.

[2] Locklin,D.Philip.Economics of Transportation[M].New York:Richard D.Irwin,1954.

[3] 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和管制变革[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3):55-57.

[4] Heskett,James L.,Nicholas A.Glaskowsky Jr.,and Robert M.Ivie.Business Logistics:Management of Physical Supply and Distribution[M].New York:Ronald Press,1964.

[5] Miyazaki,Anthony D.,Jason K.Phillips,and Diane M.Phillips.Twenty Years of JBL:An Analysis of Published Research[J].Joum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9,20(2):20.

[6] Carter,Craig R.and Lisa M Ellram.Thirty-Five Years of The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Where Have We Been and Where Are We Going?[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3,39(2):27-39.

猜你喜欢

实物流通供应链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