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县实施生态强县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2012-08-15郭伟筠丛日凤
郭伟筠,丛日凤
(1.黑龙江省林口县环境监测站,黑龙江 林口 157600;2.黑龙江省宁安市环境监测站,黑龙江 宁安 157400)
1 引言
创建生态示范区就是生态强县的载体,生态示范区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场重大革命。其根本目标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经济学原理,合理组织、积极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建立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和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确保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处森林茂密的老爷岭和张广才岭的峡口处,素有“森林之口”的美称,因而得名“林口”。林口全县面积7180.9km2,耕地面积10万hm2,人口44万人,设有12个乡镇。资源丰富,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农作物以大豆、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甜菜、红小豆、温室蔬菜和果树为主;全县林木蓄积量2634万m3,树种丰富;有鹿、貂等29种动物,数百种野生飞禽,有300多种山野菜和名贵药材;已发现30多种矿产130多处。林口境内有大小河流104条,水库15座。林口县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风光秀丽的莲花泡风景区、闻名全国的八女投江遗址均在境内。
2 林口县实施生态强县战略分析
2.1 实施生态农业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打造一个绿色无公害的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建设、新型能源推广、人畜饮水工程等项重点工作任务。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壮大烤烟、食用菌、优质大豆、畜牧、劳动力转移和马铃薯、北药、万寿菊等后续产业,并不断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使农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2.2 实施封山育林管护
林口县林业局辖有10个国有林场,1个国有苗圃和12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全县林业经营总面积20万hm2,有林地面积11.09万 hm2,其中国家重点生态林面积3.01 万 hm2,一般生态林面积 10.51 万 hm2,商品林面积6.11万 hm2,生态林占总面积68.9%。森林总蓄积量482万m3,天然林蓄积量为232万m3,人工林蓄积量250万m3。
2.2.1 实现森林零火警、零火灾
实行全面管护经营,责任落实到具体管护人身上,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现了全年零火警、零火灾的目标。
3.2.2 新植林地管护效果显著
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县林业局实行造林地管护责任制度,由专人管理,防止人畜危害,又结合管护经营,将造林地的管理落实到责任人身上。这些做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林口县每年造林在1333.3hm2左右,以往每年补植量在一半以上,2008年降到10%以下。
2.2.3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
全面管护后,森林面积的扩大,促使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野猪、野鸡随处可见,彰显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
2.3 发展生态旅游
林口县有着得天独厚旅游资源,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牡丹江由南到北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乌斯浑河由东南向西北奔流,注入牡丹江,江河两岸地肥水美,而且有许多文化遗址。牡丹江沿岸保留有人类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30余处历史文物遗迹;莲花水电站和龙虎山水电站,高峡出平湖,碧波万顷。这些人类文明和英雄事迹为美丽的自然景观增添了魅力,使自然景观风神兼备,从而大大提高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2.4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以生态工业化为发展方向,以资源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为目标,以壮大优势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办好工业园区为着力点,大力建设生态工业。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户,培育10个名牌,使工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围绕风、水、矿、地、林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配套型和科技应用型工业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打造黑龙江省重要的能源开发基地、矿产开发基地、外向型建材加工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制造业加工基地。
2.5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林口县树立大生态、大环保意识,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不断改善和提高市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2.5.1 全面实施洁净工程
林口县全面实施“城乡洁净工程”、“五清五改工程”,针对乱搭乱建、乱摆乱放、占道经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农村环境脏乱差,“只管门里,不管门外”等等问题,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验收标准,多渠道筹集资金,全民义务共建,使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2.5.2 实施蓝天碧水工程
近年来林口县不断加大城镇基础建设投入和“两棚一草”改造力度。仅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当年,开发商品房就达28万m2。“两棚一草”改造面积5万m2,集中供热面积达120万m2,每年锅炉并网面积达5万m2以上。4大热力公司全部加装脱硫装置,重点工业企业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建完成污水处理厂,3大石嚜加工厂均已实现废水循环利用;工矿企业固体废物实现综合利用,对12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了合理区划,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3 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一是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的创建工作办公室;二是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使创建工作与政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示范区建设业绩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层层分解和落实各项创建任务。
3.2 科学合理规划
规划将直接关系到今后建设的进程和成效。为此,各相关部门在开展创建工作之初,认真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现状,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方面入手,完成了《林口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聘请了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加以指导和审查,主要行业主管部门也参与规划编制,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3 各部门齐抓共管
生态示范区建设,涉及到法制、科研、监测、污控、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涉及到农业、国土、水利、建设、旅游、林业等相关部门。因此,林口县各部门之间互相沟通、信息共享,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3.4 建立生态环境安全预测预警系统
通过加强生态建设的科技教育支撑,完善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工程,开发实施对生态保护、生态经济有重大影响技术。建立了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环境信息网络,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体系初步形成。
3.5 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定期对县、乡、村领导干部进行培训,把生态环境内容纳入到党校教育、业务培训等课程中;开展全社会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大力宣传当前国家和省、市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生态形势,解决人民对生态环境认识的问题;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生态知识和生态建设专题讲座;广泛宣传典型生态工程,增强领导干部发展生态经济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通过电视台等媒体及6·5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宣传环境保护和生态知识。在城区、乡镇、生态工程建设点等重要场所,利用标语、横幅、灯箱、宣传牌等进行生态保护宣传;组织开展环境渗透教育,通过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征文、绘画比赛、环保晚会等活动,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意识。
4 生态强县可行性分析
4.1 生态效益明显
城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乡洁净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洁率、绿化率、量化率和设施养护率大幅提高,城镇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为52.3%,城镇饮用水达标率为96%,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9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2%,地表水达标率为73%,城市区域和交干环境噪声达到低于国家标准,其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均值为51.1 dB,交干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9.9dB,对大气环境质量检测 TSP 浓度为 0.179mg/m3,SO2为 0.028 mg/m3,NO2为 0.024 mg/m3,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天数300d。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4.2 经济效益增加
自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以来,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全地区生产总值已由2003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6.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由2003年的5756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449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4081元增加到60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889元增加到5980元,城镇单位 GDP能耗1.18t/万元,单位 GDP耗水398m3/万元,森林覆盖率达到50.1%,全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经济与环境建设初步实现双赢。
4.3 社会效益提高
城镇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均达到功能区要求,全县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和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全县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入村率达到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15‰。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5 结语
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为林口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林口的发展要在现有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继续以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自然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为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倡导生态文化、绿色文明。最终把林口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独具特色的国家级生态县。
[1]朱新玲,黎 鹏.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