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雄臭菜”的民族植物学特征和持续利用研究

2012-08-15刘本玺徐写秋

绿色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楚雄枝叶彝族

刘本玺,徐写秋

(1.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云南 楚雄 675000;2.西南林业大学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在楚雄地区,每年的4~6月,民间彝族群众广泛采集一种庭院栽培木本植物的幼嫩枝叶或芽尖,煮汤或炒食,用来清降人体之内的火气或热毒。由于气味具独特的清香,民间称为“臭菜”,一直以来,民间广泛采食却不知此为何物。2009年5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的李恒研究员到楚雄州元谋县出差,在县城饭店初次见到“臭菜”,并在农户庭院见到活植物,由于没有花果,仅从枝叶无法鉴定出为何种科属植物。因为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群众也采食一种“臭菜”,经过植物学者鉴定为豆科藤本植物羽叶金合欢Acasia pennata(L.)Willd的幼嫩枝叶,为有别于版纳“臭菜”,李恒研究员把楚雄民间采食的“臭菜”命名为“楚雄臭菜”。本文的研究工作就是在李恒研究员指导下开展的,主要围绕“楚雄臭菜”的物候生物学开展系统、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就彝族群众利用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民间走访调查和整理,并对资源的持续利用深入探讨。

2 研究方法

2.1 物候观察和标本采集

由于暂时不能对“楚雄臭菜”进行定名,又是栽培植物,它的生物学性状可能随着栽培而发生改变,于是对庭院栽培的“楚雄臭菜”连续观察,看其何时开花、结果,并采集标本,方能鉴定出为何种植物。

2.2 调查分析

对城市农贸市场、乡镇集市等流通领域进行调查,对其来源和用途等内容进行记录;对餐厅、饭店等终端消费领域随机调查,对“楚雄臭菜”的菜种进行统计;访问栽培“楚雄臭菜”的农户,参与观察采摘和加工,并进行记录。

3 结果和分析

3.1 物候和标本鉴定

“楚雄臭菜”一般在开春3月萌动发芽,在12月落叶越冬。由于在初春发芽季节开始就连续采食“楚雄臭菜”,花芽、叶芽全被采集,由于无法开花结实,导致无法进行鉴定。

2009年11月持续高温,致使庭院桃树年前开花,观察到“楚雄臭菜”也在开花结实(之后12月霜冻迅速凋零落叶,未能采集到种子),拍照并采集标本,经李恒研究员鉴定为马鞭草科大青属“西垂茉莉Clerodendrum griffithianum”。同时在2010年4月和8月都观察到有两株漏网采集的“楚雄臭菜”在开花结实。

3.2 “楚雄臭菜”的生物学分析

楚雄臭菜中文名为西垂茉莉[1,2](xi chui mo li),拉丁名为Clerodendrum griffithianum C.B.Clarke。文献:in J.D.Hooker,Fl.Brit.India.4:590.1885;云南植物志 1:458,图版 109,1 -2,1977;裴鉴,陈守良,中国植物志 65(1):155,图 78.1982。

(1)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高1~4m,幼枝、叶柄、花序梗、花柄、花萼等各部都被粘性柔毛。叶片纸质,长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12cm,宽2.5~6.0cm,顶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上部有波状齿,侧脉8-10对,在叶背凸起,两面疏生短柔毛或表面无毛,沿脉(尤以背面)密生短柔毛;叶柄长1.5~4.0cm。聚伞花序通常由3朵花组成,有时再组成疏松的伞房状或圆锥状,腋生或生于小枝顶;苞片线形,长1.0~1.5cm,紫红色,萼管短,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1cm,花后增大;花冠白色,长约4cm,花冠管纤细,长约3cm,裂片匙形,长约1cm,外面密生黄色小腺点,花冠管下部常随子房受精后膨大,花冠宿存至果熟后脱落。核果球形,径约1cm,成熟时黑色,宿萼增大且略增厚,玫瑰红色,长超过果。花果期11月至次年6月。

(2)产地分布。产于云南的瑞丽、陇川、盈江、潞西、西畴;生于海拔800~1700m的山坡林缘或林下。国外分布于印度及缅甸。

3.3 “楚雄臭菜”的民族植物学

3.3.1 集市贸易调查

对楚雄市的乡镇集市进行定点调查,在4~6月的每个农贸市场均有“臭菜”出售,由所在乡镇附近山区的彝族群众采集下山出售,数量不多,与普通蔬菜相比较,“臭菜”价格比较可观,是一般蔬菜的数倍。

3.3.2 餐馆消费调查

在楚雄市的餐厅对“臭菜”的消费进行随机调查。发现一般都有“臭菜”供应,但数量稀少,价格较贵。

3.3.3 农户走访调查

经过对楚雄市附近乡镇东瓜镇、吕合镇、紫溪镇、东华乡的山区彝族群众农户走访调查,发现他们从野外山谷箐沟引种“臭菜”至庭院周围、菜园和田间地头栽培,采摘后送到附近集市出售,换购家庭需要的日用品。或自采自食。彝族群众认为“臭菜”不但美味,而且具有药用价值,能降火解毒,去除体内的燥热。

3.3.4 加工食用方法

(1)炒食。先把嫩枝叶洗净,先汆少量水焖干后,再用油盐炒食,口味香嫩。

(2)煮食。先把嫩枝叶洗净,再放油盐清汤煮食,或是与蚕豆米煮食,味道鲜香。

(3)凉拌。先把嫩枝叶洗净,后用开水烫泡3~5min,捞出挤干,再凉拌食用,味道清凉,微苦。

4 “楚雄臭菜”的持续利用

4.1 “楚雄臭菜”的资源评价

在楚雄地区,“臭菜”的食用除楚雄市外,都曾在南华县、元谋县、永仁县、禄丰县、双柏县的农贸市场和餐馆访查到“臭菜”的踪影,食用方法也是大同小异。在已经出版的《楚雄州种子植物名录》一书中,查找后发现没有收录“楚雄臭菜”的原植物“西垂茉莉Clerodendrum griffithianum”,现确定西垂茉莉是楚雄州的新记录分布种,野生资源分布还需进一步野外调查,采集各地不同居群的标本加以确定,根据初步的彝族民间访查结果来推断,“臭菜”在楚雄地区的分布相对普遍,但其数量并不多。现经当地彝族群众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多年的引种和栽培,“楚雄臭菜”的栽培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在山地套种,沟边、路边栽培。

4.2 “楚雄臭菜”的理化分析和质量标准

目前“臭菜”作为一种传统野菜在楚雄地区民间食用,同时具有食用的时令性,因其能解春燥而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需要尽快对其幼嫩枝叶和叶片开展营养学和药物化学等理化分析,测定其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分析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而建立一套“楚雄臭菜”的理化指标质量标准,为后续的产业开发打下的基础,同时为申报“楚雄臭菜”地理标志产品做准备。

4.3 “楚雄臭菜”的无性快繁和高效栽培

由于在开花前就大量采食“臭菜”的嫩枝叶,导致植株开花结果稀少,果实几乎收集不到,种子育苗难以操作。鉴于此,应积极组织开展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技术攻关研究,为“臭菜”的持续利用提供大量成本低廉、质量优良的种苗。

在对“臭菜”的生物学研究中,挖掘根部发现密生固氮根瘤,种植“臭菜”可以恢复和增加土壤肥力,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出高效的栽培模式,采用套种的山地混农林进行栽培,让“臭菜”与矮秆作物搭配套种,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减少肥料使用,降低投入成本,增加土地产出。可与土豆、薯类、花生、芋头、魔芋、大豆等经济作物套种,优选出高效产出的套种组合,也可以与中草药套种,在山区推广栽培,增加群众收入。

4.4 “楚雄臭菜”的产业开发

4.4.1 食用开发

在理化分析和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着重推广“楚雄臭菜”的保健功能和地域特殊性,扩大消费群体和延长消费季节,“楚雄臭菜”是具有清热解毒的预防保健作用的药食两用野菜;积极申报“楚雄臭菜”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做为一个旅游特产予以宣传推广;还可针对“凉茶”的市场需求,结合“楚雄臭菜”的清热、解毒、下火功效,以及“臭菜”不臭而具一种独特清香气味,调制开发出一种特色饮品。

4.4.2 药用开发

“楚雄臭菜”作为一种药用植物,以叶子入药。结合理化分析和质量标准,依据化学成分和药理功效,研究开发出相应用途的药品。根据民间的传统用法,目前可以开发出一种清热解毒药,用于风热感冒、清热下火等。“楚雄臭菜”的新鲜叶子有着独特清香味,而晒干、晾干后叶子皱缩变色,同时香味消失,药效是否变化还需进一步研究。因此,如何对新鲜叶子进行初级加工和保存,以保留其良好的药效,是药物开发首要解决的问题。

[1]云南省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2]裴 鉴,陈守良.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楚雄枝叶彝族
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 这些事项要关注
名家与楚雄
晚风
彝族海菜腔
名家与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枝叶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