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导线测量成果管理计算机程序设计
2012-08-15楚大勇唐守国
宋 文,楚大勇,唐守国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黑龙江鸡西 158100
1 开发背景
井下导线测量是矿井日常生产工作中最基础、最普遍的工作,是矿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是工作中的重点,以往井下导线测量成果一般采用手工计算纸介保存,对大量的数据计算、成果保存及查询等都有一定困难,当今地表及空间测量技术突飞猛进,地面测量自动化系统也趋于完善,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煤矿井下测量中,煤矿井下导线测量一直沿用人工读数、手工记录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增加了测量可能出现错误的机会,不可避免地增大了测量工作过程中因人的因素而引起的误差。测量数据的内业计算也大都采用手工计算方式,近年来尽管采用了计算器计算,有的也采用了计算机编程进行计算,但是,其作业方式总体上来说,依然还是属于手工作坊的方式。因为尽管运用了高科技的电子计算机,但测量与数据处理的各个环节仍然是相互独立的单一环节,并没有形成像地表测量一样相互自动关联的一条龙自动化作业模式。这样的传统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测量技术发展需要,为了满足现代化矿井建设和标准化管理的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为矿井生产提供精确、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更好地指导安全生产,将大量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数据集中用数据库形式管理,对测量成果的计算、保存和查询都将起到重要意义。
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接受和完成用户提出的各种访问需求,实现数据备份、恢复和转储,对数据库的完整性、通用性、安全性提供统一有效的科学管理。利用数据库管理功能对井下导线成果数据管理,记录大量的日常工作数据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更新、存储和维护。因此设计数据库应满足结构合理关系清晰,信息完整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安全机制,本设计数据库选用Sybase Sql Anywhere单机版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各行业中。程序功能设计使用PowerBuilder高级语言,交互性强,面向对象开发,操作方便,是非常好的程序开发语言。
3 程序中涉及到的计算公式
水平边长:l=L·cosδ
高差:h=L·sinδ
方位角:αi=αi-1+β±180
坐 标 计 算 :xi=xi-1+l·cosα, yi=yi-1+l·sinα,hi=hi-1+L·sinδ- i + v
式中:l-水平边长;h-高差;L-倾斜边长;δ-倾角;α-方位角;β-水平角;i-仪器高;v -觇标高
角度换算:弧度=角度×π÷180π
角度=弧度×180÷π
式中:π=3.141592654
4 程序设计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经过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设计出这样一套程序,程序的主要功能包括基础数据管理、观测数据录入计算、成果查询打印和数据备份恢复,设计过程为基础数据表设计和程序功能设计几个功能模块。
4.1 基础数据表
4.1.1 系统用户表
保存系统用户信息,字段包括用户代码、用户名称、用户密码。
4.1.2 导线等级表
保存各等级导线计算参数信息,字段包括导线等级、导线名称、测角误差、边长互差、高程误差常数、高程误差系数。
4.1.3 采区信息表
保存行政划分的采区信息,字段包括采区编号、采区名称、备注等。
4.1.4 导线起算表
保存各导线起算信息,字段包括采区编号、导线编号、导线名称、导线等级、测量日期、起算点名、后视点名、起算方位、起点高程、起点坐标X、起点坐标Y、备注。
4.1.5 导线成果表
保存各导线计算信息,字段包括导线编号、记录编号、仪器点名、后视点名、前视点名、后视斜边、后视倾角、前视斜边、前视倾角、后视平距、前视平距、平均距离、计算高差后、计算高差 前、后视点高、仪器点高、前视点高、后视高差、前视高差、高差平均、水平角、方位角、坐标X、坐标Y、顶板高程、底板高程。
4.2 程序设计
4.2.1 系统登录
系统初始化,连接数据库,登录用户身份验证。
4.2.2 系统用户管理
对系统用户代码、名称及密码进行设置。
4.2.3 采区信息数据
设置采区信息,为导线信息录入提供选择信息。
4.2.4 导线等级参数设置
设置不同等级导线计算参数,为导线计算提供基础信息。
4.2.5 导线编号管理
设置各导线起算数据,为导线计算提供计算基础。
4.2.6 导线计算数据录入
对每条导线各测站点的数据录入。
以上各窗口界面功能按钮包括增加、保存、删除等,项目列表和信息相对应。
4.2.7 导线成果计算与查询
对录入的导线数据进行计算和已有导线成果查询,可以对计算后或查询到的成果进行打印。
4.2.8 数据备份与恢复
以文本的形式将数据备份或恢复到数据库中。
5 结论
随着矿井的发展,矿井导线测量计算与成果数据越来越多,数据信息的保存和管理是煤矿测量工作的基础,为保证测量成果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经过实际工作验证,这套系统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1]王应东.南方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功能在煤矿井下测量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2011,1.
[2]李青岳.工程测量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3]武汉潮绘学院.测量学(上)[M].北京:测绘出版社.1979.
[4]张红梅.煤矿井下测量中原始数据的自动采集及处理[J].矿山测量:2010,11.
[5]孙振光,李国顺.测量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6]孔昭壁,杨世清.生产矿井测量.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7]廖明宏,郭福顺.产生式系统的关系数据库实现,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