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城水文化空间设计
2012-08-15蒋迎迎
赵 凯,蒋迎迎
东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91
东营是一座新兴城市,与其它城市相比,缺少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如何实现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的转变,需要利用城市文化建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功能,通过城市空间体现黄河水城水文化,实现文化与场所设计、城市生活的结合。同时,城市空间建构也只有依托于城市文化,反映城市文化,才能塑造出和谐的城市形态,带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1 概念解析
水文化的概念较简明的说法是,有关水的文化或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黄河水城水文化可理解为人们在黄河水城建设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根本理念是创造以人为本和人水和谐相处的境界。
2 主要水文化类型
挖掘东营地域文化,结合东营实际情况,现有文化类型包括黄河文化、海洋文化、湿地文化、古齐文化、吕剧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石油工业文化、渔业文化、农垦文化、航运文化和水生态理念等。经过对黄河水城各类文化的分析,将东营地域文化提炼为以黄河文化为渊源、古齐文化为根基、孙子文化为精髓、革命文化为底蕴、石油文化为主体、移民文化为补充、民俗文化为特色、海洋湿地文化为创新、生态理念为灵魂的黄河水城水文化。
3 文化空间体系构建
在打造黄河水城形象品牌的工作中,应该充分重视城市规划工作的作用。通过城市规划的指引,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面明确水城形象,突出黄河水城特色,提升黄河水城文化内涵。
3.1 市域水文化发展结构
水文化以“水城”为载体,构建“一心五片”的水文化结构。其中,黄河水城包,以“九横十纵”的水网水系为依托,是东营市各种文化的综合融汇区。重点体现黄河文化、湿地文化等物态水文化与石油文化、生态文化理念等特色文化的结合,突出城市生活特色,打造中部水城文化区。五片包括入海口、广饶、河口、利津和港城文化片区。分别体现东营市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和湿地生态文化,孙子文化、古齐文化等历史传统文化,海洋文化和航运文化。
3.2 中心城区水文化发展结构
3.2.1 城区文化体验核心、节点设计
3.2.2 城区文化体验轴设计
在城区内部形成串联主要文化核心及节点的体验线路,为人们提供深入了解和体验黄河水城特色的机会。打造黄河路及广利河两条文化展示轴。提炼多条次要文化体验轴,通过次要文化体验轴在南北纵深方向连接主要的特色片区、特色社区、高校、公园等节点,形成体验不同区域文化的线路。
4 水文化空间设计指引
4.1 城市风貌塑造水城文化
在整体层面塑造水城意象,将水城文化的塑造与城市的水系网络格局、公共文化设施分布、景观风貌设计、公共艺术表现结合起来,形成“以水为纲、以水为脉、水润全城”的空间风貌感受。将水景观、水形象与城市生活、地域文化充分结合。原则上在滨水区、富水区要尽量表现地域文化的内容;在贫水区则尽量通过设置雕塑、小品、喷泉等形式表现水文化内容。
4.2 建筑形式表现水城文化
1)建筑风貌片区的文化表现
建筑形式要充分表现水城文化特色。在东城核心区,对业已形成的“浓荫遮碧水,绿树抱白楼”的良好景观传统进行保护和延续。在其它风貌片区,结合各自特色打造丰富多样的亲水、近水的水城新意象。
2)建筑单体的文化表现
从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和重要地标建筑突出现代感,体现开放、创新的特征,整体风貌要求协调,但在不同的文化特征区域,通过局部构件、符号的变化体现各自文化特征。
美国的基础研究投入量居世界第一,从基础研究体系构成来看,美国的大学和联邦实验室为主要的研究主体,其次为产业和非营利机构。从经费的投入角度来看,2017财年,联邦R&D经费投入增至1 183亿美元,较2016财年的1 150亿美元增长了2.8%;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保持稳定,为323亿美元,应用研究经费下降至342亿美元,降幅为0.8%[14]。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显示,在我国2016年的R&D投入中,基础研究为822.9亿元,应用研究为1 610.5亿元。总体来看,与美国相比,我国在基础研发经费的投入占比上有较大差距。
4.3 公共空间植入水城文化
1)利用不同水景元素,增强公共空间的亲水特征
在水利用条件较好地区(如东城区以及其它未建设区域),尽量通过挖水、引水、留水的方式将公共空间与水景观相结合。增强不同水元素的表现方式,提升各公共空间的水文化意象与趣味性。
2)结合城市公共活动,增强亲水空间的文化表现
打造“可观、可近、可触”的宜人亲水空间。建造滨水步道,连接城市街区和水系并在重要的滨水节点设置适合东营地区居民日常活动习惯的公共设施,吸引人群。
4.4 景观设计结合水城文化
1)体现地域特征
景观设计要结合东营丰富的自然湿地资源,着重体现湿地特色,景观元素的设计可加强对独特水生植物的利用,体现自然景观的特色。
2)借助夜景设计
东营应重视重要滨水地区的夜景设计,借助夜景照明的造型、色彩、肌理、材料以及空间来表达东营的文脉主题,如历史主题、纪念主题、民俗主题、宗教主题等等。以此来表达东营特定的精神内涵,创造宜人的环境和愉悦的夜景景观,展示优美、和谐的整体城市形象。
3)延续历史文化
通过景观设计表现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加强对东营历史的解读,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对重要的历史文物、典籍、名人、事件的表达,通过各种建筑、雕塑、游廊等不同的表现方式,来展现和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
4)增强参与性
景观设计结合水体强化人的参与性,增加滨水空间的公共设施,增强滨水空间的可达性。设置连续的滨水步道满足人们健身放松的需求;设置多样的水景雕塑,使人们在感受美的同时陶冶情操;增加水文化广场、公园内部可参与的水景设施,使人们在玩耍、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城市水文化。
4.5 水体利用重视水伦理
1)重视水灾防护理念
加强水灾教育,从环境水利角度出发重视防洪治水,确立防洪减灾的社会意识;大投入高质量建设防洪减灾工程;进行河道防洪综合治理,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是水城建设重要的内容。
2)重视水生态与水伦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城市建设中,将保护水生态与重视水伦理作为重要的观念进行培养,构筑在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中的道德准则,形成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共处的价值目标。
[1]东营市规划局.为城市编织一个美好未来[R].
[2]东营市文化发展规划,2010-2020(初稿)[R].
[3]侯光明, 李金昆,等.黄河三角洲创新型城市系统思维—东营的探索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
[4]刘美海,赵会才.打造湿地之城, 展现城市魅力[J].城市规划.
[5]孙德祯,崔建国.关于东营地域文化问题的思考[J].
[6]吴齐.水伦理在水资源保护与水权管理中的价值[J].
[7]深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文化特色研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