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龟山丹霞地貌开发与保护探讨

2012-08-15闫青霞刘会祥

绿色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老君山龟山丹霞地貌

闫青霞,刘会祥,吕 迪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 丽江 674100)

1 引言

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丽江市旅游综合资源最丰富的待开发建设的处女地。景区内风景容量大,有丰富的高山植被,名贵的珍稀动植物,众多的冰蚀湖,奇异的丹霞地貌和纳西族、白族、傈僳族、彝族等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构成了老君山极具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的独特景观。老君山景区主要由老君山九十九龙潭片区、金丝场金山玉湖片区、黎明美乐丹霞地貌片区、利增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白崖寺片区、新生高山植物园片区、金沙江游览线等“六片一线”组成。在上述组成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六片一线”建设与开发中,由于区域涉及面大,基本上各具特色,自成体系。所以在开发与建设中,除了全区域要有统筹规划,总体考虑外,在景区开发与地理环境的保护问题上也要有总体设计和总体保护措施。除此之外,在分片区域开发上,也要按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景区和保护景区的开发理念。本文通过对黎明美乐丹霞地貌片区的考察,特别对千龟山丹霞地貌旅游景区目前状况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引起人们重视,让千龟山丹霞地貌能得到永久的保护,让子孙后代也能亲自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

2 千龟山丹霞地貌形成的机理

黎明美乐丹霞地貌面积约为250 km2,是国内面积最大、发育最完整、色彩最炫丽、海拔最高、高差最大、层次最为分明的一处丹霞地貌。其中千龟山、黎光佛、乌王山等丹霞景点,地貌之奇特,更为世所罕见。这里地名所谓的千龟山,顾名思义,便是由于丹霞山石的形状颇似乌龟,而且数量众多,所以就被人们形象的称呼为“千龟山”。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岩石结构特点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推断千龟山丹霞地貌形成千龟的机理为:在地球第三纪晚期造山运动时期,该处一片红砂岩层被顶而凸出成为山巅,山巅的特点是坡势平缓,砂石风化速度比陡壁孤峰等落差大的地貌要慢得多。由于砂岩质地粗疏(构成砂岩的成分主要是:石英占52%以上,针铁矿占18%左右,粘土占15%左右,其他物质占10%左右)岩层中所含的杂质特别是粘土在砂岩中分布零乱,有的呈线状分布,有的呈带状分布,有的则呈斑状分布。

在大自然上亿万年的风吹雨淋日晒中,砂岩中的粘土被逐渐风化、剥离和侵蚀,在大块的砂岩层表面,线状分布、带状分布、斑状分布的粘土被雨水冲刷溜走,使砂岩表面形成各种凹凸不平,大小不一样的形状,天长日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儿裸露出地表的红砂岩石雕琢成无数只精美的神龟,它们密密麻麻、浩浩荡荡的向着一座山头匍匐前进,形成“千龟竞渡”的景观。

3 千龟山暗褐龟甲颜色形成的原因

一般来说,丹霞地貌大多是孤立的山峰或陡峭的奇岩怪石,这些奇峰怪石由于沿垂直节理发育,往往落差较大,仿佛被刀砍斧劈过一样,而且仍处于风化剥蚀中,颜色大多以各种斑斓的红色为底彩,如红色、粉红、浅红、绿红、深红、蓝红、橙红等,而千龟山的砂岩,生长在地势缓冲的山顶上,风化剥蚀的速度相对于陡峭奇峰来说要缓慢得多。由于砂石和粘土的吸水性好,在雨季下雨时,砂石和杂质粘土,可以吸收储存不少雨水,特别是下细雨和小雨时,吸收雨水的效果更好。雨水吸收后,由于平台或缓坡的砂石含有较多的水分,这些水分挥发缓慢,使得苔藓或地皮之类的生物,有可能依附在这些砂石表面生长,经过千万年的进化和繁衍,在这些砂石凹凸不平的表面,也就是龟甲上,就滋生了薄薄的一层苔藓或地皮,这些苔藓或地皮颜色呈暗褐色。一般来说,平坦背阴的凹沟处,由于砂岩内水分多,苔藓或地皮就会厚实一些,而凸出或向阳的地方,砂岩内水分少,苔藓或地皮就会单薄一些,由于苔藓或地皮的厚薄不均,就在龟甲上产生了暗褐不一样的色彩,从而使这片丹霞地貌呈现出了独一无二的“千龟竞渡”的千古奇观。总之,苔藓或地皮在龟甲上生长的厚实或者是单薄,与砂石所含的水分多少有关。

4 千龟山丹霞地貌现状

4.1 千龟山千龟数目有减无增,损坏累累

千龟山千龟丹霞地貌景观为游人开放以前,整片地貌朝气勃勃,山顶平台上,群龟向阳,平台下缓坡上,群龟努力向上,首尾相接,连续不断,与地表连接处,群龟还正在蜂拥而出,有的全身已脱离地面,有的刚好露出半身,而有的才把头拱出地面,一派群龟争露、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现在,平台上的龟群已伤痕累累,特别是平台上龟的龟甲,龟纹受损严重,这是因为游客们到了千龟山顶后,被那群龟景象震撼,心情激动万分,有的在龟背上跳跃呼喊,造成损害。同时千龟与地表连接处,现在已经成了断层。那红砂岩的红砂仿佛是千龟流淌着鲜血一样,使人再也看不到那群龟争先恐后跃出地面的景象了,这也是保护工作不当所致。

4.2 千龟表面暗褐色褪,红色裸露

随着千龟山游人增多,游人直接踩踏龟背观赏奇石,使千龟山龟群地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除部分龟石被踏坏外,也踏落了衍生在龟背上的苔藓或地皮,使砂石裸露出其本色。龟背上的苔藓或地皮是保护千龟不被风蚀和风化的保护层。龟山黑色开始褪去,就意味着龟背上的苔藓或地皮已被毁损,脱色后的地貌,将直接受风吹雨淋日晒的侵蚀,没有了保护层的龟石将逐渐销蚀,变形,最后就会由龟状变成为普通的红砂石,渐渐失去观赏价值。

5 千龟山丹霞地貌的开发与保护

千龟山丹霞地貌的开发与保护已进行了10多年的实践,但千龟山丹霞地貌的开发与保护,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要开发,怎样开发,要保护,如何保护。开发与保护孰重孰轻,是应该掂量的问题。

5.1 千龟山丹霞地貌景点收益估算

千龟山丹霞地貌作为景点开发以来,客观上说为黎明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丽江市政府的财政收入贡献了力量。对千龟山景点的开发评估,结论只能算是粗放式开发,因为从对景区的建设投入来看,修建了从美乐到千龟丹霞地貌的路,此路共分三段。第一段沿山梁修建了约1m左右宽的坡石阶梯路,长约1.5 km;第二段为连接第一段路至千龟地貌下约200~300m处,此段路由于是沿陡坡行走,完全是土路便道,路的上方和下方,均是陡峭的山坡,路宽多在1 m以下,路长大约在1~2 km左右;第三段路约200~300 m,是第二段路与千龟山丹霞地貌连接的路段,全用木板搭建成栈道。游客们走完这三段路,就直接进入千龟山丹霞地貌区了。由于没有景区的硬件保护措施,从对景区的建设投入来看,建设费用不会超过千万元,而开发者的收益,主要从进入景区的游客按人均80元收取门票来获得,那么,景区从开发到现在究竟有多少收益,就可根据年均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来估算。

5.2 千龟山丹霞地貌景点开发后丹霞地貌毁损估算

5.2.1 丹霞地貌毁损

所谓的地貌毁损,分自然因素毁损和非自然因素毁损两种。自然因素毁损,指的是因地震、雷击、风吹、日晒、雨淋等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毁损。而非自然毁损指的是人为因素等可以预防的毁损。从实际情况来看,千龟山丹霞地貌的毁损,非自然因素造成的毁损远远大于自然因素所致的毁损。非自然因素毁损方式主要为人为踩踏毁损,要么是龟石破裂、塌边、断层或者完全改变原有形状,这种毁损造成的损失,几乎是不能用多少钱财来衡量的。因为损坏虽然是局部地貌或者是个别部分情况,然而它影响的是一片地貌的整体形象。

5.2.2 丹霞地貌表皮毁损

表皮毁损指的是丹霞地貌虽然整体形象还存在,但依附在石龟地貌表面的苔藓或地皮因人为踩踏而脱落或消失了,使千龟地貌露出白红或黄红般的本色,千龟的形象已被损坏。这种色彩的损失,和踏坏的龟石一样,是不能再恢复的。

5.3 千龟山丹霞地貌的保护

到目前为止,千龟山丹霞地貌的保护还仅停留在一般的保护上。如规定游客不能穿鞋上千龟山,不能把杂物垃圾丢弃在千龟山上,不能在千龟山上打闹跳跃,在龟背重点地带设置禁止攀爬的警示牌,购置海绵软底专用鞋等。这种保护措施还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难于保障丹霞地貌的损坏和褪色。

(1)保护千龟山丹霞地貌的现状,应该以游人脱离攀爬、踩踏千龟地貌为根本办法。为此,可考虑在千龟山丹霞地貌边沿建观赏栈道或观赏点,让游客与“千龟”建立距离美的和谐关系。

(2)建立游人与千龟地貌的隔离线,隔离线内禁止游人踏入禁区,隔离线可用栅栏的样式,高不超过一米,不影响游客的观赏视线,巡山管理人员可在栅栏处管理。

(3)封山养石,暂时关闭千龟山旅游景点,等待条件成熟时,再予开放。从眼下千龟山丹霞地貌的现状来看,该地貌由于人为原因,已经处于退化阶段,从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的开发来看,千龟山丹霞地貌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个内容,所占比重不轻,现在封闭休养,有利于日后它能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假若这颗明珠早谢了,那就会使老君山丹霞地貌这颗大明珠黯然失色,这是需要认真深思的问题。

6 结语

丽江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高山丹霞地貌总分布面积达千余平方千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片丹霞地貌区,由于种种原因所致,这一片丹霞地貌除千龟山丹霞地貌被粗放式开发成景点外,其余地方,都尚处于原始状况,丹霞地貌粗犷、多姿、突兀、险峻、高拔、色彩鲜艳的自然本色,还算保存完好。因此应该遵循科学发展的路子,在开发丹霞地貌为景点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这片全国丹霞地貌面积最大、内容最为丰富,最具科学研究价值,也是原始地貌保存最好的地方,我们要有宏才伟略,站在战略高度,开发出我国独一无二的丹霞地貌景观来,让其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丹霞地貌自然实物博物馆。为此,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树立先保护后开发的指导思想,首先是调查研究,作出丹霞地貌区域的分布图,弄清楚区域内各丹霞地貌的特点特征。其次是在国内外聘请有资格的景观设计高手,规划景区的保护与开发,设计出先进的开发方案和最佳精品线路,然后请行内专家论证这些方案的可行性,从而挑选出既可保护自然遗产不受毁损,有可让自然遗产服务人民的最好方案。在所有条件未齐备时,切忌盲目开发。因为要打造的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露天自然地丹霞地貌博物馆,是留给今人和子孙后代不朽的自然物质遗产,是构建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后一张王牌。

[1]范 斌.丹霞地貌与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研究——以滇西北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3.

[2]王君正.区域旅游创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3]赵全科,赵 霞.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初探[J].枣庄师专学报,2000(5):61~62.

[4]黄瑞红,唐明晖.丹霞山丹霞地貌旅游资源模糊综合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111~113.

[5]黄义忠,杨世瑜.三江并流带丹霞地貌景观地质成景作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3):17~18.

猜你喜欢

老君山龟山丹霞地貌
“新时代山乡巨变”
—— 《老君山人》
今日老君山人
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下)
赵雪作品
美丽丹霞地貌
龟山听雨
老君山
陈飞:情系老君山
江城雪景
神奇的七彩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