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云杉小卷蛾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2012-08-15王晓萍
王晓萍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绿化管理处,青海西宁810001)
1 引言
青海云杉具耐荫强、抗寒性较强、耐贫脊、抗旱性强的特点,主要用于荒山造林和庭院绿化,是目前西宁市的主要造林树种,栽植面积达1万余亩。但近年来,云杉小卷蛾的危害逐渐加剧,发生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该地区又一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遭受危害的云杉新生顶芽变黄、枯萎下垂,枝条干枯乃至全株死亡,影响了树木的光合作用,造成树势衰弱、生长缓慢,严重影响了青海云杉的正常生长。
2 青海云杉小卷蛾的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4mm,翅展11mm,头、胸、腹黑褐色;前翅深灰色,在翅1/3、2/3以及1/5处各有一深褐色平行斜横带,每条斜斑上除黑色外,还夹杂着金黄色凸起鳞斑;后翅淡褐色[1]。
(2)幼虫。体长7.1mm,头及前胸背板黑色,胴部乳黄色,腹部仅残留趾钩。
(3)蛹。体长4.5mm,初期鲜黄色,逐渐变为暗黄色,羽化前为黑色。
(4)卵。椭圆形,长约0.3mm,白色。
3 青海云杉小卷蛾的发生规律
青海云杉小卷蛾一年一代,蛹在3月中旬结束越冬,身体由棕黄色变为黑色,开始左右摆动尾部,用头部顶破冬芽,蛹半截裸露在外,成虫羽化后,蛹壳不脱落,一般一个越冬芽内羽化一只成虫,但少数有两只羽化。成虫最早可见于3月底,盛期从4月中旬到4月底,历时约20d,羽化比较集中,一旦出现,立即进入盛期。云杉顶芽膨大期与成虫羽化期相一致,雄蛾寿命7d,雌蛾寿命10d左右。成虫喜在阳光下围着树冠飞翔,阴雨天、早晚伏于树冠部枝上不动。雌虫交尾后第二天开始产卵,卵小而散产于叶背基部,很难发现。初产为针尖大小的水珠,即刻凝固成淡白色蜡质状,5月幼虫在膨开的芽苞皮下孵化,孵化十分集中,与云杉顶芽展叶期相一致,初孵幼虫向下取食嫩针叶,总食量不大,一般只取食3~4根针叶后,迅速钻入新梢基部为害,造成新梢枯萎下垂,三龄幼虫转移到新梢后继续危害,四龄幼虫转移为害当年生枝梢,钻蛀距顶芽1cm处,后向顶芽内蛀食,造成顶芽膨大变黄枯萎,为害的当年生枝梢不下垂,靠近顶芽的针叶脱落。幼虫共4龄,化蛹时间在7月上旬至下旬,蛹在云杉冬芽内越冬。
云杉小卷蛾是以幼虫取食当年新梢嫩芽基和蛀食顶芽的方式为害云杉生长,幼虫从初孵到老熟化蛹以其独特的形式对云杉进行三次严重危害,二次取食芽基使当年新梢枯死、下垂,一次钻蛀顶芽,翌年失去发芽能力。
4 青海云杉小卷蛾爆发原因
(1)适应林地环境,缺少天敌控制。随着云杉林林龄的增长,云杉小卷蛾经过多年的繁殖积累,逐渐适应了环境,加上缺少天敌的控制(在调查的过程中未曾发现其天敌),逐年重复为害,使得其迅速蔓延扩散,发生面积、危害程度也逐渐加大。
(2)缺乏专业的管理养护知识与技能。养护管理人员不了解云杉小卷蛾的生活史及危害特点,缺乏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是用错药或是错过防治时间,造成年年防治,灾情却愈来愈重的局面。
(3)对虫害防治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识不到位,一些绿化单位领导对云杉小卷蛾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支持程度不够[2]。
(4)经费投入不足,防治器械落后。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防治基础设施较差,使用的防治器械十分落后,现在大部分绿化单位仍在使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不但费工费时,延误防治时间,树高林密处无法防治,防治效果差。
5 青海云杉小卷蛾防治对策
5.1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严禁带危险性病虫苗木进行造林绿化,严格控制云杉小卷蛾的传播蔓延。
5.2 加强监测预报工作
在发生区设立监测点,定期、定点监测,在未发生区设立监控区,及时发现云杉小卷蛾发生发展情况,防患于未然。
5.3 加大培训力度
每年对绿化区管护人员进行培训,在虫害发生防治期进行现场讲解示范,确定防治时间,统一协调安排,进行联防、联治。
5.4 营造多树种配置的混交林
营造混交林是防御云杉小卷蛾的根本措施,通过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被单一病虫害危害的风险。
5.5 物理措施
每年8月到翌年4月都可进行蛹期修剪,人工剪除带蛹的越冬顶芽,集中烧毁。
5.6 化学防治
(1)防治成虫。云杉顶芽膨大期(4月中、下旬),观测到成虫羽化率在10%时,即可进行全面防治,用1.2%烟参碱1000倍、10%吡虫啉乳油2000倍、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等药剂,每7~10d喷1次,连续喷洒2次,防效在92%以上。
(2)防治幼虫。云杉展叶期(5月上、中旬),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进行防治,每7~10d喷1次,连续喷洒3次,防效在87%以上。
[1]梁书海,王清萍,李艳萍,等.云杉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初探[J].森林病虫通讯,1998,17(2):89 ~90.
[2]申富勇.浅谈河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可持续治理[J].中国森林病虫,2005,24(6):42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