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探讨
2012-08-15张卫
张卫
(江苏省徐州市园林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处,江苏徐州221018)
1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中构成园景要素之一的观赏植物,是随年代、季节变化的动景,它丰富了景色的空间层次,起着划分景区,点缀景点,引发园林意境的作用。更好的了解古典园林植物的配置要点,才能把其独特的意境和处理手法运用到当今的园林设计中。
2 园林意境
园林意境,不是孤立的一个物象,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这不仅表明了梧桐的生长习性,也反映了季节和时令的变化,同时,也使人产生不同的象外之境。通过植物表现这种意境的产生,由植物的两个方面构成,即植物的自然属性和植物的象征寓意。
2.1 植物的自然属性
2.1.1 色彩
中国古典园林多以常绿树为背景,配置独特植物,以清净为主,为养性谈书之所。欧阳修诗:“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如徐州云龙公园“咫尺胜景”景点,以白璧粉墙灰瓦为纸,笋石、松、南天竹为笔,再配以竹为背景,进入“咫尺胜景”景点的圆洞门,仿佛置身于古朴雅致、自然潇洒的“水墨画”中,顿感清新、自然、脱俗。
2.1.2 香味
中国古典园林常以嗅觉而影响人的感受,使人倍感身心爽朗,好像身处在大自然之中。徐州燕子楼公园西南侧仿古亭廊前,广植腊梅,每当寒冬下雪时,斗雪的腊梅开的最盛,花香与瑞雪交相辉映,成为园中观赏冬景的好去处。八月的徐州城也桂香满城,清香扑面。
2.1.3 姿态
树木本身就是自然的线条,或柔和,或苍劲,或古拙。中国古典园林中,“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单株更能充分发挥和强调它的自然特性,显得大巧若拙。徐州显红岛仿古建筑周围配置的柿树枝条曲疏、向上、潇洒有韵致;而岸边的柳树则洒落有致,微风吹来,垂柳依依。
2.1.4 声音
中国古典园林利用大自然风声、雨声,使空间感觉千变万化,别具风味。“留得残荷听雨声”可领略李商隐当时的心境;“万壑松风”更觉得空间的幽静,山林的野致;“雨打芭蕉淅沥沥”数株芭蕉植于漏窗前,每当细雨濛濛,感人很深。
2.1.5 光影
不同的光线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国古典园林常利用自然光线产生的明暗对比、光影对比,渲染环境气氛。林逋《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张先《天仙子》诗:“云破月来花弄影”、高濂《玉簪记.琴挑》诗:“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等等均能体现植物随着日照投映于白墙上,落影斑驳的优美动景。
由于植物的这些属性,造园者们创造了独特的意境。以松、竹、梅,梅、兰、竹、菊运用最为广泛,突出了一个“清、净、雅致”的美感,意境幽远。
2.2 植物的象征寓意
植物常常被赋予特种寓意和象征。梅花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品格,牡丹豪放而富贵,莲荷如意,兰草典雅。再如竹谦虚礼让,气节高尚,柏坚贞有节,地位高洁等,都能使人引起丰富的联想和内心的共鸣。
另外,古典园林中许多以植物命名的景点、亭阁,有画龙点睛的妙用。如徐州小南湖景区“荷风岛”体现云龙湖荷风岛周边水面广植荷花之景;云龙湖“紫薇岛”。而现今的园林景点也有许多利用植物而命名的,如徐州云龙湖风景区内的“杏花村”源自苏轼送《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诗:“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诗句中杏花的描述。徐州的“秋韵园”、“薇园”、“榴园”等,分别以种植的色叶树种(银杏)、紫薇、石榴而命名。这种植物和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
3 植物的配置形式
3.1 植物配置的原则
植物是构成群体最富有变化的组成部分,随着生长不断地变换着形态、色彩,其构成的景色也随着季节呈现出多样性变化,成为园中“动景”。
本着“贵精不在多”,以简洁取胜的指导思想,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以点植与丛植为主。从视觉的观点来看,点植的树更能引人注目。
3.2 较小院落的植物配置形式
古典园林多以建筑、游廊、墙垣围成既小且封闭的空间院落。这样的小院落适宜孤植或点植多种花木,其配置如作山水画一样,注重花木的树姿、形态、色彩、枝叶、根结等,辅以花木的象征意义,体现不同的意境。徐州戏马台后花园内孤植的一株胸径约60cm的古银杏就使入口的小院落充满生机,体现了后花园的历史、久远。
3.3 庭院的植物配置形式
对于稍大的庭院来讲,孤植树会使人感到不能充分庇荫整个空间。因此,常以丛植的方法在院内栽植乔木2、3株,才能与环境相称。两株宜一俯一仰;多株一般呈不等边三角形,各有向背,体现动势,这与国画的“经营位置”相仿,看似散乱,实是相互呼应,有主有宾。
3.4 庭园的植物配置形式
随着庭院空间的进一步扩大,树木配置多用同一种或数种植物以点植和丛植相结合的手法进行搭配,考虑植物高低疏密及与整个环境的关系,营造成“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气氛,可形成自然野趣。若把徐州显红岛作为一个庭园来看,较能体现这点。
4 营造空间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组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其中,园林植物在营造空间中起到障景、景深、层次等作用。
4.1 障景
障景是通过分隔空间使观赏者心理上产生较大的空间感,并引导游人更好地体验小中见大的感觉。徐州快哉亭公园西入口,入口两侧通过栽植密实的植物形成一道封闭的绿墙,较好的围合衬托了入口集散空间。同时,正对入口处栽植密竹起到障景作用,将人群自然而然的进行了分流,增加了层次、空间感。
4.2 景深
宋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能体现通过园林植物的运用加大了景深的空间效果。另外,在造园中经常运用竹林、蜿蜒曲折的园路共同营造“曲径通幽”的意境,既增加了景深,又体现了园林的层次感。
4.3 层次
园林植物选材较注重枝叶扶苏、姿态横生等,根据植物姿态、枝叶疏密以及分枝高低等对不同植物进行有机组合,可形成封闭、半封闭、开敞、私密的空间层次。
5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多以封闭为主,植物的运用体现了一种精谧的美感和朴素自然的意境。园景组织精到,是山池、建筑、园艺、雕刻、书法、绘画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建立了变化而统一的空间秩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追求,其独特的意境和处理手法值得借鉴。
[1]计 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3]宗白华.中国园林艺术概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陈新璋.唐宋咏物诗赏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