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预防措施
2012-08-15李延龙
李延龙
(德州市公路管理局齐河公路局 山东 齐河 251100)
沥青路面以其行车舒适易于修复的特点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以及乡村道路上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沥青结构的的特殊性,沥青路面容易出现一些损害现象,其中尤其以水损害最为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
1 采用合理结构层设计
在路面的各结构层中,面层即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还要能承受车辆的不断磨耗。通过多次行车的实践证明,沥青路面结构层中仅有一层密实的沥青混凝土来防止水对路面的损害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因为一旦水进入到空隙率较大的结构层中,不能及时排除的话便会停滞在其中,时间一长便使强度降低,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便出现水损害现象。因此,在进行路面设计时路面结构层均采用水稳定性好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
2 选用性能良好的材料
2.1 选用优质沥青材料。实践证明,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城市的快速路和主干路,使用的沥青面层最好选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优质沥青或改性沥青。其他道路的沥青面层,可采用符合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或改性沥青。
2.2 选用质地好的骨料。 碎石质量的好坏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尤其是级配不佳、针片状含量超标的碎石骨料,往往会导致沥青混凝土空隙率大、品质不稳定。因此必须选择优质的碎石骨料,作为沥青混凝土施工材料。
2.3 选择合理的沥青混合料类型,改善沥青质量与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沥青混合料应具有高温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以及低温抗裂性能。作为面层的沥青混合料,由于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防渗水性能,这就要求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中要有一定数量的细粒料。
3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3.1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若在拌和过程中发现“糊料”、“离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同时要加大马歇尔试验频率,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稳定度、流值等指标,必要时对混合料进行特殊配合比设计。
3.2 严格施工质量管理。沥青混凝土的各个施工阶段和环节应严格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尤其要做好沥青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摊铺、碾压及接缝处理等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并注意处理好每一道接缝。
3.2.1 合理洒布透层油、粘层油及封层,阻止雨水下渗破坏基层。在进行各层铺筑前,必须保持清洁。近年来,在下封层施工中,由于采用了同步碎石封层车,大大提高了沥青与碎石的粘结,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封层质量。在进行透层、粘层施工时要清理干净,尤其是边部的浮尘等,清理不干净导致结构层不能很好的粘结,造成剥离、推移等。在进行透层、粘层施工时要用沥青洒布车喷洒,保持稳定的车速和喷洒量,不能流淌和形成油膜,更不能有空白。高速公路罩面必须洒布粘层油,粘层油应有较好的粘附性,脚踏有明显的粘附感,整修面层取芯后不易分离。另外,还可以设置I型稀浆封层作为粘结层,实现层间结合与防水双重功效。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透层油+封层或透层油+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方法。
3.2.2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为了满足表面层抗滑性能对集料质量的要求,有些地区不得不采用与沥青粘附性能不好的酸性集料,致使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能力严重不足。有的即使采用了抗剥落剂,但质量甚差,尤其是许多胺类抗剥落剂,一般在温度100℃以上就会遇热分解、挥发,在拌和、贮存、运输、铺筑过程中都在分解,使用效果不好,导致水损害破坏。为此建议采用与沥青粘附性不好的酸性集料时,首先应考虑采用消石灰为改善料作为改善粘附性的措施。如果采用抗剥落剂,必须使用确实长期有效的抗剥落剂。
3.2.3 提高压实度标准,严格控制空隙率指标。碾压是沥青面层施工的最后关键工序。碾压不充分,压实度不够会使沥青混凝土面层在压实后空隙率偏大,导致雨水极易渗入。因此,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时,应使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充分压实,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达到或略大于规定的标准,进而使现场压实后的空隙率达到最小值。
3.2.4 防止半刚性基层裂缝及其引起的路面反射裂缝。半刚性基层产生裂缝后,易辐射到沥青面层,引起反射裂缝。要控制减少半刚性基层裂缝,不仅应从设计上合理确定路面各结构层的类型和厚度,满足路基路面的承载力和安全稳定性要求,而且应着重基层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要从选材、组成设计,到拌和、运输、铺筑,直至碾压和养生,针对各个施工阶段和环节中影响开裂的相关因素,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路面防裂层,可根据需要选择沥青贯入碎石层、级配碎石层或耐高温的土工合成材料等结构类型。
总之,水损害使路面内部结构受到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预防水损害药坚持以预防为主,从设计和施工环节来防止水损坏的发生。一旦水损坏发生了,要及时采取维修措施,防止病害的进一步蔓延,以便延长路面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