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虚拟馆藏资源建设探讨

2012-08-15丁建华史慧丹

科技视界 2012年33期
关键词:本馆馆藏文献

丁建华 史慧丹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图书馆 江苏 徐州 221116)

随着移动阅读等新兴阅读方式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信息存贮、提供与获取方式已被迫发生变化,分散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贮,通过通信网络相互联接,读者借助手机、电脑等任一终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就可以任意检索、选择,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鉴于此,传统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也不得不相应的发生变化,转变为融传统文献与电子资源于一体的信息资源建设。作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的主要场所——图书馆的任何一项职能都是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依托的。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好的建设馆藏资源成为目前图书馆面临的一大挑战。

1 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理念

传统图书馆基本上是收集、整理纸质文献资源和提供服务的机构,其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是建立科学的藏书体系。藏书体系是互相联系的各种不同成分的藏书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构成这有机整体的要素即藏书结构的五个构成面:学科结构、等级结构、文献类型结构、文种结构、时间结构。我们称这部分文献资源为实体文献资源。传统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主要就是围绕这部分文献资源的建设进行的。建立系统而完整的馆藏文献体系是传统图书馆的核心任务。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知识信息的广泛应用、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和经济的管理自动化都对社会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存储以及使用提出了网络化的要求。迫使图书馆突破传统的“实体馆藏”建设的藩篱而扩展到整个网络资源,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实体,不仅包括通过传统方式收集、整序、储存并拥有“所有权”的“实体馆藏”的建设,而且包括通过网络获取的“虚拟馆藏”资源的建设。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虚拟资源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2.1 虚拟馆藏资源建设的意义

主要在于它适应了时代对图书馆的要求,即拓展其服务模式和资源空间的需要。首先,补充了图书馆的现有信息资源。Internet上丰富的免费信息资源,解决了由于WTO的加入和购书经费紧张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导致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的困难。其次,由于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日趋个别化。信息资源的膨胀以及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个别化的服务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服务个别化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尤其是资源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舍此,提供个别化服务将成为一句空话。再次,提高信息资源的再生性与二次利用率,为读者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了捷径。信息资源不同于传统文献资源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可以经过无数次的整合产生新的使用价值,即增值性。图书馆对网络资源进行挖掘、加工、整合,使之成为符合用户需求的馆藏资源,既可以扩大本馆馆藏又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

2.2 高校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的必要性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其一,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一方面面临着广大教学、科研用户的更高需求和高校扩招带来的更多挑战,另一方面普遍存在着人均文献购置量下降、自动化条件和设备制约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问题。其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文献信息资源呈多元化发展和以几何级数激增的态势,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手段和方式亦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由于网上信息资源不仅庞大,而且杂乱无章、鱼目混珠,现有各种搜索引擎的检索方式和搜索结果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给用户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困难。其三,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校的学生和教师,读者群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对信息的期望值相对较高。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高校的广泛应用使用户更多的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索。但是由于现有的网络检索工具覆盖面较广,不依专业划分,致使检索效果不理想。其四,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精心筛选、深层加工,使之成为本馆系统化的虚拟资源库,不仅可以长期保存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而且就整个网络系统而言,提高了网络信息的有序化程度。

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设想

3.1 物理实体馆藏的建设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指物理实体馆藏的建设,即通常所说的藏书建设,而在信息加工方面缺乏深层次的文献开发,只重视编制书刊目录,以揭示一次文献为主,致使大量的信息资源浪费,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提出要求图书馆把生存与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为此,图书馆必须研究信息市场的规律,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收藏科技、经济文献资源方面的优势和信息人才优势,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建立特色馆藏数据库。所谓特色馆藏就是图书馆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文献积累后,在某一学科、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馆藏资源。笔者认为,一个图书馆没有必要将其全部馆藏数字化,但必须把自己的特色馆藏制成全文数据库并将其送上网,在网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资源,一方面可以带动文献信息深度开发,把图书馆潜在的创造力发挥出来,实现文献信息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为地方经济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宣传自己、提高自己在网络中的影响,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全球化。

3.2 虚拟馆藏资源的建设

所谓“虚拟馆藏资源”,是指那些图书馆只拥有使用权,而不拥有所有权的网上资源。这类资源大都是由提供商以“网站许可”的方式提供给图书馆,图书馆每年付费后,校园网的用户可在提供商的网站上访问这些资源,例如著名的OCLC信息网站。当然,在Internet上还有许多有价值的免费资源,经过筛选、下载、整合后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也可称为虚拟馆藏资源。合理的揭示虚拟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新任务。

3.2.1 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

从一些成功的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过程看,各个馆的虚拟资源库都是按照自己的目标用户群的需要而建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信息选择标准和选择重点。目前,网上信息资源除了原有的二次文献外,已出现越来越多的全文数据、事实数据、数值、图像及其它多媒体资源。急剧增加的网上信息资源给信息收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提高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就高校图书馆而言,网上资源采集除了要遵循传统资源的采集标淮(如相关度、语种、完整性等)外,还要在坚持全面性、针对性、新颖性、可靠性、科学性、计划性等收集原则的前提下,以教学和科研作为整合文献资源的总体思路,结合本校学科设置及专业特色来搜集网上资源。为此,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成立一个类网络虚拟资源部的二级机构,专司搜集、揭示和组织网络虚拟资源,并就网上虚拟资源建设的学科领域、每个学科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网上虚拟资源的类型等问题做出决策。

3.2.2 网络信息资源的整理和加工

将网上信息下载到本馆以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进行信息加工。这一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类似图书馆传统的分类编目,但是就网络资源而言,具有更高的要求。原因在于网络资源不像传统文献那样仅靠文献的形式特征就可以进行分编,而是要求工作人员通读其内容,依其内容划定其学科分类;其次,由于网络信息的随意性较大,其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形式的规范性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分析、考证,提炼出其中的有用知识;第三步,就要对精炼出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使其转化为本馆馆藏,供读者利用。目前国内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用元数据的方式整理网络信息资源。元数据是用于提供某种资源的有关信息的结构化数据,简单的说是关于其他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本身是随着Internet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用来描述Internet信息资源的一种数据格式,它包含的数据元素集描述了信息对象的内容和位置,便于用户在网络中方便地查找和检索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提供网上虚拟信息的服务,适应网上信息资源的急速增长,必须进行高效的编目,例如,利用元数据编辑器和元数据生成器,采用标准的XML文件作为信息资源加工、交换和发布的数据格式,实现与全球计算机的自动链接。

2)抓好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对网上的专题信息资源进行识别、过滤、控制、描述、评价,使之成为方便读者使用的本馆网络资源库。网络信息要成为本馆的虚拟馆藏,必须经过技术处理,即用专业指引库技术,将网上信息进行集中、分类、整理,再以主题树的形式指引用户查找,把用户指引到特定的地址去获取信息。将网上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转化成本馆的虚拟馆藏资源,不但可以增加图书馆实现信息共享的物质源泉,而且可以将一些短暂的网络数据本地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再增值。同时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信息产业内容服务 (ICP)领域的一个重要枢纽,实现多媒体存取、远程网络传输、智能化检索、跨库无缝链接、创造出超时空信息服务的新境界。

3)建立虚拟资源导航库。所谓虚拟资源导航库,就是图书馆以本馆馆藏信息资源建设为指针,对Internet上有关专业的重要资源进行选择加工,分门别类地归纳,并用专业语言标识后,以超文本方式给用户提供链结点,从而建成的信息导航库。建立虚拟导航库,一方面可以指引用户查询、有效的利用资源;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上网查询的时间和费用。就高校图书馆而言,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校师生,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对信息的需求也较深,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资源检索系统,无疑是给予读者的最大方便。

3.3 兼顾虚实,使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充分融和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将大量收藏以知识为单元的信息资源,这就一改传统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而转向以知识创新为主的信息资源建设,在二者的建设原则上,笔者认为应本着“一切为了读者”、“读者第一、用户之上”的原则,把千方百计的满足全社会读者的需求作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一方面要优化、调整其藏书建设,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对“虚拟馆藏”的把握与选择,二者不可偏颇。原因在于:

3.3.1 虚拟馆藏虽然大大丰富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取代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目前,直接以电子形式上网的信息资源还不多,其中一部分还必须靠有关机构去搜集、加工,然后转换成电子文献提供上网使用。也就是说,目前的网络信息资源仍以二次信息居多,因此图书馆原始文献的积累,尤其是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资源收藏,是目前乃至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必须坚持的。

3.3.2 图书馆虽然有人类知识宝库之称,然而任何一个图书馆也不可能收尽天下之文献,因而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也受到本馆资源的限制,这是不言而喻的。将网络信息资源转化成本馆信息资源提供给读者,即将藏书建设与虚拟馆藏的建设充分融合,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将以全新的概念、全新的面貌、全新的传播方式替代传统的图书馆馆藏建设为理念,以为读者和用户提供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为原则,以达到实现人类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

[1]邵晶.对我国大学图书馆虚拟馆藏资源组织与揭示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1):37-39.

[2]张亚琴.建设具有馆藏特色的信息网络,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J].图书馆建设,1999(1):43-44.

[3]徐国琴.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2001(2):47-49.

[4]吴建中.网络资源的组织与管理[J].图书馆杂志,1997,16(5):8-10,17.

[5]郑爽.高校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的思考[J].津图学刊,2002(1):31-33.

[6]程慧荣.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校图书情报,2002,21(4):96-97,100.

猜你喜欢

本馆馆藏文献
馆藏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民营绘本馆:儿童阅读推广的“毛细血管”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