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湿地资源特点分析及保护对策
2012-08-15李文骅
李文骅
(江苏省扬中市林蚕技术指导站,江苏 扬中212200)
1 引言
湿地是水域和陆地系统交互接壤地带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组成部分,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物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称作“地球之肾”。2009年,扬中市林蚕技术指导站根据省林业局的统一安排,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湿地资源调查工作,全面掌握了扬中市湿地资源动态,为合理保护和利用湿地生态资源提供了依据。
扬中市地处东经119°42′~119°58′,北纬32°0′~32°19′,在镇江市东北部,四面环江,由长江下游主航道南侧的4个沙洲组成,属纯平原市。全市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长约40km,东西宽约7km,总面积332km2,是全国面积最小的县(市)之一。全市共5个镇,1个开发区,1个良种场,74个行政村,23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65万人。2010年工业总产值575.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1亿元,林业产值0.57亿元。
2 湿地资源的调查目的与方法
2.1 调查目的
在扬中市原有农业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扬中市面积大于8hm2(含8hm2)以上的长江湿地、沿江滩涂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进行全面调查,了解该市的湿地资源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市湿地保护对策。
2.2 调查内容
对符合调查范围的湿地调查湿地型、面积、分布等内容;调查自然环境要素、湿地水环境要素、湿地野生动物、湿地植物群落和植被、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受威胁状况等。
2.3 调查方法
采用“3S”技术,通过遥感解译获取湿地型、面积、分布、平均海拔、植被类型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现场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水源补给状况、主要优势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现状等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湿地保护对策。
3 扬中市湿地资源现状
3.1 湿地资源现状
扬中市湿地总面积约208.86km2,湿地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为自然湿地,分布区域在该市120km长江大堤堤外,湿地型为流域重点湿地。自然湿地为此次调查的重点,依据调查,该湿地型总面积约113.8km2,占湿地总面积的54.49%。其中长江水域湿地81.33km2,滩涂湿地25.87km2,岛域湿地约6.6km2。分别占本类型的71.47%、22.73%和5.8%。另一类为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区域在该市120km长江大堤堤内,面积约95.06km2,占湿地总面积的45.51%。其中水稻田湿地81.73km2,占85.98%,属斑块湿地景观型;河流、鱼塘湿地约13.33km2,占14.02%,为廊道湿地景观型。
3.2 自然气候条件
扬中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水源丰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为1 064mm,年日照时数为2 151h,无霜期227d。
3.3 土壤条件
土质为长江冲积母质,土层深厚,质地以壤土为主。全市土壤划分为水稻土和潮土两种类型、16个土种。长江大堤内以水稻土为主,大堤外以潮土为主,富含较高的有机质以及多种营养元素,土壤肥力较高,pH值在7左右。
3.4 自然植被种类
全境植被属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全市共有树木花草86科、220多种。主要乔木树种有杨树、柳树、枫杨、水杉、榉树、榆树、槐树、楝树、落羽杉、池杉、合欢、刺槐等树木;另有杞柳、构树等灌木;菖蒲、芦苇、瓜丝草等挺水植物;水马兰、野菊花、枸杞、画眉草、狗尾草、蒲公英、莎草等草类,金鱼藻、角茨藻、轮藻等沉水水生植被和浮萍、水花生、水蕨等漂浮植物。
3.5 动物资源
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孕育了得天独厚的动物资源。湿地内鸟类、兽类和鱼类资源达到数10科100多种,大体可物可分为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4类。脊椎动物又分为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5类。节肢动物又分为昆虫类、甲壳类、多足类、蜘蛛类4类。我市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和重要繁殖地,还是省级候鸟监测点,观测到的主要鸟类有鸳鸯、鸬鹚、罗纹鸭、斑嘴鸭、鷓鸪、画眉、喜鹊、麻雀、八哥、灰喜鹊、猫头鹰等;两栖类、爬行类及兽类动物有青蛙、田鸡、蟾蜍、鳖、乌鱼、火赤链、水蛇、竹叶青蛇、菜花蛇、刺猬、水獭、黄鼬、狗獾等;常规鱼类资源有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青鱼等;特色水产资源主要有长江捕捞的河豚、刀鱼、鮰鱼、鲖鱼、鳜鱼、螃蟹等。其中仅国家保护的一、二级濒危动物就有白鳍豚、江豚、中华鲟、胭脂鱼等。
3.6 水资源
扬中市湿地类型为流域湿地,水源为长江上游来水。水资源季节变化大,水位落差大,堤外自然湿地,受长江上游来水影响明显,丰水期滩涂、长江联成一片,枯水期滩涂、长江分开,滩涂露出水面;再加上人工湿地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不同的间断性和随机性,也形成了不同的生物群落。堤内人工湿地,由于河流、闸涵等水利设施的调节,受长江来水影响较小。
4 湿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职责不清,无专门的管理机构或相应的常设性机构,整体处于无序状态,各职能部门难以协调步骤,形成合力。在资源监测、保护上,也缺少统一的监测标准、缺乏相应的沟通。
4.2 湿地资源保护不力
在湿地资源保护工作上重视不够,宣传不力,引导不力,民众参与保护意识不强,也尚未制定湿地整体保护规划。经济发展与湿地“争地”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我扬中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湿地资源正逐步被高效农业用地、高效渔业用地、土地整理用地、工业发展用地等项目侵蚀。
4.3 工业化对湿地造成破坏
工业化不仅占用了湿地资源,工业污染也严重影响了周边湿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5 对策与建议
湿地生态保护是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湿地保护现状,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推进湿地保护工作,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1 制定全市湿地保护和利用规划
在湿地生态保护中,既要注重保护宝贵的湿地资源,又要兼顾社会与经济发展;既要保持原生态,又要注重提高整体景观效果;既要考虑生物多样性,又要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要通过科学规划,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5.2 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的引导工作
要成立相应的常设机构,形成以林业、水利、渔政、环保、国土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湿地共管机制;要建立信息共享与工作协调平台,切实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效率;要做好湿地保护的宣传,着力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调动社会化力量来促进湿地保护事业稳步发展;充分考虑湿地水源因素,多选择耐水湿的树种和乡土树种;保护好原有芦苇、柳树、杨树等,减少人工造景,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生态;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通过乔、灌、草结合,建设多植被紧密型的植被带;建设特色湿地植被带,建成湿地绿色景观。要通过适当引入人工湿地景观,保护、修复自然植被,种植湿地植物等措施,利用滩涂、水田等湿地地貌,形成独特的具有扬中特色的“湿地、水域、水田”的湿地景观。
5.4 做好湿地综合环境整治工作
要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管理,整治湿地周围的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加强湿地植被管理,通过加强抚育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升植物生态的景观效果;尽可能使用生物防治等,尽可能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污染;严格湿地资源管理,从严控制对湿地资源的占用。
5.5 建设湿地生态保护区
在做好生态修复的同时,要积极进行景点建设,在不同的水域配置不同的湿地植被群落,以丰富湿地景观内容;在适宜区域,要积极建设生态农庄、农家乐等项目,充分发挥湿地生态休闲、旅游服务的职能;要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开发,充分发挥和利用湿地的旅游资源,让旅游带动周边居民经济的发展,以推动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