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2012-08-15卓春兰吴建明刘希文钟浦军李兴发
卓春兰,吴建明,刘希文,钟浦军,李兴发
(1.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梅歧乡人民政府林业工作站,浙江 景宁323500;2.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局顺利木材检查站,浙江 景宁323500;3.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人民政府林业工作站,浙江 景宁323500;4.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局木材巡查大队,浙江 景宁323500;5.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局营林公司,浙江 景宁323500)
1 引言
景宁畲族自治县内有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处于浙南山区,流域范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植被覆盖较好,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其水文性质也较好,但有以下4个特征:一是水位涨落迅速。每遇暴雨,水位陡涨陡落。有较大的洪水,自起涨到峰顶不会超过10h。但洪峰滞留时间短,甚至转瞬即退,长则达几小时。落水1~2d便到常见水位。二是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雨季4、5、6月3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径流总量的50%。枯水季每年的11、12月至次年的1月3个月仅占年总量的65%左右。三是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丰水年径流量要比枯水年径流量大2~3倍。四是含沙量较小,水质好。江河水清撤见底,洪水来时才较浑浊。暴雨期间输沙率较大,冬季少雨季节输沙率可以零计算。由于流域内工业经济欠发达,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人为工业污染,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及许多小支流水质均达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
2 景宁县资源概况
2.1 林木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19.5万hm2,其中林业用地16.16万hm2,占土地总面积83.01%,其中有林地15.03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3.01%,农业人口人均林业用地面积1.09hm2;竹林面积1.62万hm2,占10.78%,人均拥有竹林1.62万hm2。生态公益林面积8.61万hm2,占有林地面积53.7%。全县活立木蓄积量为761.46万 m3,森林覆盖率达77.9%。
2.2 动植物资源
以上标望东洋湿地保护区最为突出,全县有植物178多科,691多属,1 552余种。植被以马尾松、杉木等会叶林为主,夹杂着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草甸等。林相多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伯乐树、南方红豆杉、鹅掌楸、福建柏、香果树、银杏、厚朴等30多种。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雕、短尾猴等44种。全县共有脊椎动物31目,78科,272种。其中兽类8目,20科48种;鸟类15目40科162种;爬行类3目9科30种;两栖类2目5科18种;鱼类3目4科40多种。
2.3 矿产资源
县域内已发现或探明的矿种有铁、锰、铅、锋、铜、钼、钨、金、银、叶腊石、莹石、硫铁、高岭土、石英、紫砂、大理石、花岗岩等20余种,产地100多处。其中钼矿的储藏量占全省的首位,为本县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保证。
2.4 湿地资源
人称地球之肾的湿地,全县境内有3个较为集中的高山湿地群,望东洋高山湿地、大仰湖湿地、仰天湖湿地,总共湿地面积约80hm2。最为突出的望东洋高山湿地,海拔1 230m,面积达40hm2,湿地内的江南恺木林属省内罕见,绝无仅有,国内也属凤毛麟角。而以高山地湿地群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在省内至今仍是空白。
3 景宁县生态产业发展现状
3.1 生态农业
制订出台了加快农业水利建设一系列政策,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生态农业、林业综合区建设,惠明茶主导产业示范区、食用菌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生态蔬菜精品园、特色水干果精品园以及生态牧业养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建成油茶基地400余hm2,白玉仙茶基地27.3hm2,金银花基地200hm2,培育珍贵树种基地133.3hm2。
3.2 生态林业
3.2.1 超额完成绿化造林任务
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迹地更复绿、阔叶林改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珍贵树种造林、工业原料林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完成绿化造林5 156.5hm2,其中迹地更新4 401.3hm2,义务植树175.3万株。
3.2.2 森林城镇建设取得较好成就
县城鹤溪镇、主要集镇和主要通道周围的森林景观进一步改善,森林的多种效益进一步提高,完成城镇绿化造林0.3万亩。近年来,建设绿化示范村13个,其中省级绿化示范村5个,市级绿化示范村8个;2012年创建森林村庄36个。通过“森林村庄”工程实施,而“森林村庄”是林业新型主体,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管理和培育,乡村得到绿化、美化,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进一步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村庄绿化水平,提高了乡村品位,为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农村经济、美丽乡村打下了扎实基础,加快拓展全县森林旅游的发展空间,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林区繁荣。
3.2.3 生态公益林管护进一步完善
补充区划界定重点生态公益林54.1万亩,使全县重点生态公益林达129.2万亩,生态公益林占全县林地的53.3%,重点生态公益林分布于全县各乡镇和2个国有林场。进一步完善了公益林管护体系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3.2.4 生物多样性保护迈上新台阶
2007年3月15日,省政府批准建立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6月,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11月,县政府批准建立大仰湖溪源湿地群县级自然保护区;建成草鱼塘森林省级森林公园;积极筹备望东垟高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仰湖溪源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景宁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3.2.5 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
查清了景宁县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建立古树名木信息档案;古树名木的复壮、加固和病虫害防治工程有效实施,完成大际柳杉王、古刺柏等古树抢救性保护。
3.3 生态工业
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县政府正式与娃哈哈集团公司、伊利集团、中金岭南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有序推进王金垟复合产业区企业入园和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相关规划环评已通过审查;同时,加强澄照佃源低丘缓坡开发规划通过省有关部门会审。6月份,全县实现工业产值11.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3.4%,同比增长19%。总部经济销售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10.6倍,完成税费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4.47倍。
3.4 生态旅游
出台了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序推进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组织开展首个“中国旅游日”、首个“浙江生态日”宣传活动,与丽水其他8个县(市、区)一道在央视《朝闻天下》等主流媒体开展主题宣传营销;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现已建成农家乐旅游村7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点18个,发展经营户82户,从业人员839人。1~6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1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6%、34.7%。在“2011国际文化旅游品牌节”上,该县还获得“中华最佳文化休闲旅游胜地”称号。
4 结语
深入实施丽水市“绿色掘起、科学发展”总战略和贯彻落实景宁畲族自治县的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化名县“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集聚发展、统筹发展、文化发展、改革发展、和谐发展等“五个发展”,在工业方面,要在建园区、抓招商,运用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率先示范,为壮大县域经济鼓劲出力;在农口部门方面,要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构筑山区经济新模式上起到引领作用;在旅游方面,山清水秀,可谓仁智兼具,值得细细品味,景宁一年四季美如画,“景色撩人不忍为”,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养生文化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作为着力点,使景宁畲族自治县正日渐成为全国极具魅力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大家齐心协力、合力合拍、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促进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当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朝着实现“三个走在前列”的目标奋力迈进。
[1]刘长荣.依托森林资源优势 促进产业加快发展[J].陕西林业,2008(4):60~61.
[2]周其良,王云惠,许少伟,等.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农业[J].热带农业科学,2010(1):121~122.
[3]王 荣,傅建熙.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沙棘产业化[J].沙棘,2002(1):212~213.
[4]魏述东.依托区域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J].山东畜牧兽医,2009(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