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贝类标本管理初探

2012-08-15王慧

绿色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贝类贝壳馆藏

王慧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 广州 510000)

1 我国贝类标本的研究历史

软体动物大多数有贝壳,所以通常称之为贝类[1],贝类是动物学界的第二大门类,全球约有115000 多种。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对贝类的观察和研究,如:周代《尔雅》、汉代《相贝经》、唐代《艺文类聚》、明代《本草纲目》等,对贝类的形态、生态以及利用都有细致的描述。18、19世纪,在我国从事贝类学研究的主要是一些外国的传教士、旅游者和学者,他们在我国考察并获得了大量的贝类标本与资料,研究结果在国外一些专著和期刊上发表。法国人还曾在上海和天津建立了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贝类标本,这些标本现存放于上海震旦博物馆[2]。

2 贝类标本的分类与成分

贝类标本主要分为两大类:整体标本和贝壳标本。整体标本的贝壳及内脏团应保存完整。标本需用5%的福马林液固定10h后移入70%的乙醇中长期保存,或直接以70%的乙醇固定保存。不能在福尔马林或福尔马林与乙醇混合液中长期保存,否则贝壳会被侵蚀破碎,失去研究价值[3]。

贝类学研究表明,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一般构造可以分为三层:最外一层称为角质层或皮层,这一层随着动物的生长逐渐扩大;中间一层为壳层,又称棱柱层,渐渐增长面积而不增加厚度;最里层称为壳底或珍珠质层,随着动物的生长而增加厚度,富有光泽。但是不论是正在展示或者是保存在库房中的贝类标本,随着时间的增加,都会发生色泽的变化,并受到虫害、霉变或人为的影响。这是贝类标本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4]。

3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贝类标本概况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2010年5月18日在美丽的花城广州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其三大基本陈列之一的《粤山秀水 丰物岭南——广东自然资源陈列》深受参观者的喜爱,作为自然资源展览中较为出彩的部分——海洋生物馆,展出了馆藏的2000 余种贝类标本中的64件,在白色艺术装饰砂和灯光的映衬下,似乎在召唤人们前来探索海洋的奥秘。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的贝类标本从形态上分,全部为贝壳标本,没有浸制的整体标本;从分类学上分,绝大多数为腹足纲的贝类,如凤螺类、蜘蛛螺类、骨螺类、宝贝科、涡螺类、冠螺类、骨螺类、涡螺类、芋螺类等,只有少部分的双壳纲的珍珠贝类、扇贝类、海菊蛤类等和更少部分的掘足纲种类,头足纲只有鹦鹉螺和阔船艄两种标本。馆藏的标本中包括了很多珍稀与不常见的种类:龙宫翁戎螺、雷神星螺、金星宝螺、兰福宝螺(兰福希达贝)、可爱骨螺、日本玉螺、白兰地涡螺、双重芋螺、雪花芋螺等。除此之外,尚有一些标本没有得到具体的鉴定,还缺少梭螺类、缘螺类、鸟蛤类等类别的标本,有待征集。

4 贝类标本的归档与管理

我国是海洋大国,贝类文化的历史又很悠久,但很多人对贝壳知识的了解甚少。1998年,我国大陆第一家贝壳馆作为旅游的配套产业在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对外开放,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总体而言,贝壳馆不多,已有贝壳馆对贝类知识的介绍、讲座、学名的统一和分类鉴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宣传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知识的力度也不够。而发展贝壳的研究与展览的重要前提,就是需要我们对已有的或是将要征集的标本进行系统的统计与归档。工作应包括标本的鉴定汇总、标签制作、外观拍摄、标本的信息转化和整合、数据录入等整理工作。标签及录入的数据信息上应包括拉丁文名、命名人、命名时间、学名、形态特征、生态情况、地理分布、经济意义、采集人或征集人、采集或征集时间、采集或征集方法、采集或征集地点、鉴别人、鉴别时间、保存方式等[5]。

贝类标本的研究与陈列展示是自然科学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广东省毗邻南海,与国内大部分地区相比拥有更多贝类标本资源上的优势。贝类展览具有良好的展示效果与科普宣传意义,在带给公众视觉与知识上的收获之余,更容易唤起大家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1]顾茂彬.世界名贝鉴赏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6~11.

[2]刘月英.从《尔雅》到现代贝类学[J].生命世界,2007(8):31~34.

[3]金志良.贝类标本的制作[J].四川动物,1982(4):30~34.

[4]陈俊豪,陈贵卿.贝壳的晶体结构[C]//.贝类学论文集(第四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83:57~62.

[5]陈永超,黄丹丽,陈正建,等.贝类标本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处理工作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1(8):109~110.

猜你喜欢

贝类贝壳馆藏
“长”出来的珍宝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银贝壳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贝壳里的海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贝壳巧变身
小小的贝壳一幅幅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