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循环经济的废旧物品资源化技术与策略论析

2012-08-15徐玉丹

绿色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物品生产环境

徐玉丹

(安平县环境保护局,河北 衡水 053600)

1 引言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而不断地寻求发展,长期以来,一味追求经济产值的发展模式,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面临着危难。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环境问题正由小范围、低程度演变为不容忽视的全球的危害。普遍引起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1]。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趋势还是没得到改善。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越发显得迫切。环境问题实质是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环境是经济的基础,它为经济系统提供资源能源,同时也容纳经济系统的废弃物;环境也是经济的制约因素,因为其提供能力和承载力是有限度的。当在提供能力和承载力范围内,环境和经济就会表现为相互促进。循环经济以“三高一低”为主要特征,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让能量和物质在经济活动中循环流动,使经济和环境展现为相互促进,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环境问题,因而推行循环经济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2 推行和实现循环经济

生态系统是在一个极其广泛的空间范围内相互依赖、相互连接循环的体系,水、二氧化碳、氧气都是循环的,人的整个生物体也是循环的,生产的产品也要循环起来,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是对物质闭环流动的简称,通过物质和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循环流动,使资源得到最充分和最持久的利用,并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2]。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线形运行模式,循环经济就是使人们认识到社会物流开口的不合理性,努力将其闭和起来。

根据国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以把循环经济分为3个连续的阶段: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和废旧物品再资源化。推行循环经济要靠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来共同完成。

2.1 技术因素

2.1.1 清洁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实施综合预防性的环境战略,以减少其对人类及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材料和能源,尽可能革除有毒原料,并在全部排放和废弃物离开生产过程之前减少其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依产品生产周期分析,使其从原材料到产品最终处置的过程中,竭力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不良的影响。清洁生产的实现必须从采用专门技术入手,科学技术创新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巨大推动力量和解决清洁生产中重大问题的途径,也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方面。清洁技术是清洁生产的核心,清洁生产的内容有:改进设计、清洁的原料和能源、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综合利用、改善管理等,除了改善管理外,其他的所有内容都是一样: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即清洁技术。

清洁生产的精神是源头削减,引进及开发新技术尤为重要,因为以先进性和清洁性为代表的清洁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还要占据核心地位,还要发挥决定性作用。传统的先进技术不一定是清洁技术,过去数十年人类开发和使用的先进技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些技术不是不产生污染,而只是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在其承载力和供应能力范围内,也可以说是局部的。例如现在科技发展最前沿的IT产品,它是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但同样还有污染物产生,如印制线路板制造企业,在化学沉铜、蚀刻工序产生的含铜废水,液晶显示制造企业产生的清洗、冲洗废水。

2.1.2 末端治理技术

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应采取综合性污染控制,推行清洁生产,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采用少产生或不产生污染物的技术。但由于工业产生的污染物尚不能完全消失,仍需凭治理措施最后把关,这一阶段算是对清洁生产的补充。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大型末端治理装置,基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实行的环境保护基本上是末端治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注重末端治理向废物产生的源头削减转移,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保战略。从环境管理学角度而言,促进了末端控制和全过程控制相结合。工业发达国家工程项目的环保投资比为15%~20%,而我国工程项目的环保投资比还不到5%。就我国有关制度和措施而言,工程项目要先做环境影响评价,要按照“三同时”制度,从生产建设资金中切出一块资金用于环境建设,即使降低一点经济发展速度,也要有足够的污染治理投资。在此基础上,应开发废物治理技术,建立大型废物集中处理设施来实现末端治理的效果[3]。

2.1.3 废旧物品再资源化技术

废旧物品是现代文明使用过的、失去使用价值的物品,主要有废塑料、废橡胶、废化纤等石化类物品,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机械类物品,这是工业化社会生产的物品,数量大,价值高。如果弃之不用,就是一种浪费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废旧物品再生利用是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回用技术复杂且技术开发难度大,对那些无法回用的要进行治理。发达国家的工艺技术是先进的,但其在20世纪90年代初还是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不少的大型处理装置,如焚烧炉、污水处理厂、填埋厂,等等。我国以后的工作方向包括:可回用的废旧物品尽量最大效益地回用、难回用的废旧物品集中进行处理、难回用难处理的废旧物品开发使用新技术。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减少了产品的原材料的投入,同时也减少了废物污染,充分体现了“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的经济活动行为准则。

2.2 社会层面

2.2.1 政府

(1)把环境纳入规划中。政府是国家的行政领导机构,是国家政权的代表和具体执行部门。它负责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与计划,对国家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应该把环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进行综合平衡,将循环经济理论作为编制宏观整体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从而制定一些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动计划。现在全世界都在倡导绿色GDP,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了,资源枯竭了,环境恶化了,就不是发展[4]。

(2)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专业知识的手段。我国环境教育起步晚,这就使环境教育显得尤为迫切。1996年国家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宣传先行”的口号,环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21世纪中国环境教育对策是: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加强公众教育和强化成人教育,调整和优化专业教育。政府要从基础抓起,进而提高全民族意识,培养高科技环保技术人才。

(3)建立综合性工业园。政府规划建立跨行业、多产品、有资源再生功能的工业园,遵循生产装置大型化、集中化,生产企业跨区化、基地化,中间品的运输最小化的原则。在工业园的规划中综合考虑原料、能源、水和运输等因素的基础,压缩中间品的连接,节省运输成本,即将相关企业集中,相关装置临接。在一个综合性跨行业的工业园区域大规模地生产,可做到实验一体化的环境保护战略,使整个工业园区基本上对环境无影响或影响很小。

(4)政策引导和法规限制。在一个法制的社会中引导规范公众行为的首选措施是制定法规。目前。我国在末端治理方面配套建立了完整的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已开始实行,与其配套的一系列的实施细则正逐步出台,不过循环经济中废弃物品的再利用方面还是立法空白。目前应该制定报废用品的分类、收集、再利用的条例和规章制度,规定公民、企业和政府的职责和义务。最好的办法是给予企业以税收优惠、免税来引导其利用报废用品生产完成再生产同时也可以缓解劳动市场的就业压力。

2.2.2 企业

企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从事经济活动,当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时就要和资源、环境以及服务对象发生关系。企业在向社会提供产品、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企业的责任不仅仅是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也包括废物制品的处理问题。企业应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进行经济活动,在守法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而这些市场规则中环境法规和标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应通过各种措施和资金,满足国家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生产的产品应达到相应的产品质量安全、健康和环境等标准。企业应主动打出“环保牌”,积极地治理污染。而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的环境和绿色形象得到社会公众的经济回报,如中国名牌、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等都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这同样需要企业努力完善自身去争取。

2.2.3 公众

公众既是环境污染的生产者又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作为前者,公众应自觉地遵守环境法规,通过绿色消费行为选择来引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公众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采购、消费意识。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中,技术开发、机械制造、产品生产和废品回收都要靠人,最终产品也是为人使用,人始终是中心。优先购买对环境友好、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使以污染环境和损害生态为代价的产品没有市场。

公众应自觉主动地参与物质循环,将垃圾按类别存放,协助有关部门收集,回收报废产品,使之资源化。公众要节约各种资源,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好习惯,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

3 结语

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流动的循环运行模式,主要特征是“三高一低”,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循环经济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经济活动要按照生态学的规律运作,让能源和物质在经济活动中闭环流动。循环经济要求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行为准则,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产品体积小型化和质量轻型化,产品的包装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再使用原则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利用和反复使用,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更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生产者的责任应该包括解决废物制品的处理问题。

最近开展的一项环境战略研究表明,如果要确保中国的环境安全必须要转变现行的发展方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把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的本质和前提是清洁生产,使废旧物品再造成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使人类社会在物质循环中发展,可持续发展,代代永续的发展。实施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1]曲格平.环境保护知识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

[2]宁 平,李 唯.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3]奚旦立.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钱 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物品生产环境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称物品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漫观环境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