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巴县人工幼林抚育管理措施探讨

2012-08-15吴国平黄厚铭

绿色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成林幼林间作

吴国平,黄厚铭

(1.陕西省镇巴县林业调查设计队,陕西 镇巴 723600;2.陕西省镇巴县飞播管理站,陕西 镇巴 723600)

1 引言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有陕西“南大门”之称。境内山大沟深,植物物种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珍稀动植物物种资源分布较多,是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涵养区,是陕西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区域,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1999年以来,镇巴县相继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两大重点工程,到2011年年底,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0760 hm2。但在完成的造林面积中,还存在着一定面积林木长势差、郁闭成林晚或成林不成材的造林地块,究其原因,除了少数面积是因为造林树种选择未适地适树或造林技术不恰当以及干旱等因素外,主要原因就是对幼林缺乏抚育管理。要使新造林地尽快成林见效,达到预期目的,造林后的抚育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三分造,七分管”就是这个道理。

抚育管理主要指造林后至郁闭前的幼林抚育工作,它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林分质量的重要措施,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包括土壤管理(松土、除草、施肥、灌溉等)、幼林管护、幼林保护等,其中土壤管理是费时费工又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改善苗木生活环境、促进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造林工程如在该环节打折扣,就会造成所造林分郁闭成林晚、林分质量低、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等后果。

2 人工幼林抚育管理不力的原因

(1)国家对造林投入不足。国家目前对人工荒山造林投入只能解决造林所需种苗费及部分栽植费用,抚育管理全靠当地农户义务投劳完成,这就为抚育管理能否按质量标准完成画上问号。

(2)农村劳动力不足。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下的主要是些老人、妇女和儿童,青壮年劳动力很少,这就给造林抚育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即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从事幼林抚育管理工作,如要按要求单纯对新造林地进行松土、除草、施肥、灌溉等难以办到。

(3)思想观念落后。目前群众造林普遍存在重造轻管的传统思想,“靠天长树,自然成材”作法比较普遍,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只看重眼前短期利益,由于造林工程一般都要十多年甚至几十年才有经济效益,短期内是看不到效益的,因此这些农户不会像种庄稼那样管理苗木,很少注重苗木后期管护投入,农闲时他们哪怕去干点别的,也很少有人抽出时间来管理苗木。

3 加强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措施探讨

3.1 提高认识以耕代抚

要搞好人工幼林抚育管理,以满足苗木幼树生长需求,就应根据农村现状,针对不同的造林地立地条件,采取适宜的抚育措施。笔者长期深入造林地现场,通过大量事实认为,合理科学地引导农户进行林药、林草、林农间作以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不失为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3.2 依靠群众以短养长

(1)镇巴县目前宜林地中有较大部分面积实际上是一些弃耕农地。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生态移民搬迁等原因使部分农地撂荒,并且基本无继续耕种的可能,群众也愿意将其造林,这部分撂荒农地实际上已成为宜林地,其立地条件较好,适宜间作。

(2)镇巴县近年来实施的人工造林中,造林树种主要以群众造林积极性较高、短期内能给群众带来经济收益的树种为主,如银杏、板栗、核桃、山茱萸等,其造林密度较稀,设计造林密度一般为840~1665 株/hm2,林中空地较大,为间作提供了条件。并且要使这些树种造林后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对其进行松土、除草、施肥等抚育管理措施,而通过间作就能满足其要求。

(3)采取间作方法,短期内具有一定经济收益,可达到以短养长的效果。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还能使部分劳动力留下来从事抚育管理,并提高农民管理的积极性。因此,间作方法优先于其他方法。

(4)通过间作,能改善土壤,防止杂草竞争,减少病虫危害,促进林木生长。经调查,间作合理的幼林,一般可提高幼树生长量10%~30%以上。同时间作可以合理利用土地,降低幼林抚育投资,增加经济效益。如果间作得好,能保持较高的林地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还可以降低森林火灾隐患。

3.3 科学管理间作优先

间作必须科学合理,不可片面追求药、草及农作物产量,甚至为此而损伤林木。间作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间作时要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间作方式和间作物;间作物以矮秆作物为主,以防止间作物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对于土壤肥沃的造林地,可间作药材等经济作物,土壤贫瘠的造林地可间作豆类、牧草、绿肥作物等。间作物不能为藤本类等对林木生长有影响的作物。

(2)间作优先,间作作物种类和距离要随林龄增长而调节。如刚造林后,林中空地光照好,应间作喜光作物,但随着林木长大,应换为低矮和较耐荫的作物;再如,间作块根和块茎类作物应仅限于造林初期幼树根幅不大时。间作物与林木应保持约半个树冠的距离,且间作物距幼树不应小于40~50cm,并且随林龄增大间作距离也应加大。

(3)在田间管理中,应尽量少中耕、少铧锄,经常铧锄容易破坏树木根系,不能使用对树木有害的除草剂。

(4)间作作物注意及时换茬。间作方法,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学问。技术人员要多研究总结,对农户多进行技术指导,以达到预期效果。

在进行土壤管理的同时,还应抓好幼林管护和幼林管理工作,主要项目有间苗、平茬、除蘖、整形修剪,以及预防火灾、病虫害、低温危害、鸟兽和人蓄破坏等人为或自然灾害。通过全面的抚育管理,就能达到促进林木生长、使其及早郁闭成林、提高林分质量的目的。

[1]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杜振江.造林后造林地林粮间作的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258.

[3]张国良.林粮间作模式全解[EB/OL].[2011-01-06].http://www2.henau.edu.cn/kjdbt/ReadNews.asp?NewsID=3579.

猜你喜欢

成林幼林间作
传承
力争上游
速生桉树幼林抚育及施肥管理
天高云淡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在森林培育中中幼林抚育的重要性分析
间作黄豆、花生对核桃幼苗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快乐佳县人
期盼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