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施工中滑坡形成的机制及防治措施

2012-08-15宁承宪

科学之友 2012年9期
关键词:挖方滑坡体抗滑桩

宁承宪

(崇左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 崇左 532200)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掀起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的高潮,然而在高速公路的施工中难以避开一些滑坡地段,引发一些古滑坡的复活,产生不同程度的滑坡。滑坡对公路工程的危害较大,其治理复杂,治理的工程费用往往很大,从而增加工程投资。所以,滑坡的预防非常重要。滑坡的治理首先必须对形成滑坡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形成滑坡的首要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1 滑坡的形成机制

1.1 产生的内在机制

1.1.1 软弱岩层及一般松软土

软弱面抗剪强度较低,抗水能力弱,吸水能力强,特别是黄土、黏土吸水后易膨胀,在水的作用下,为滑坡的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

1.1.2 地质构造

断层及断层破碎带使岩体的整体性受到破坏,地下水或地表水将沿着断层滑动面运行,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1.2 产生滑坡的外在机制

产生滑坡的外在机制:①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由于水的运动切割了地面坡度,侵蚀、软化了黏土软弱岩层,使岩层之间的摩擦力和抗剪力降低,构成了滑坡的条件。②改变滑坡的外形:如洪水的冲刷、人工的开挖和加载使滑坡体的平衡状态受到了破坏,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③改变岩石体的物理状态和力学状态:如一些隧道洞口开挖引起的洞口顶岩石的滑坡。

2 滑坡的预防和治理

2.1 防止已有的滑坡复活造成灾害

2.1.1 设计阶段

(1)勘测时应查清滑坡的性质、规模、范围、目前稳定状态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对工程设施造成的危害。

(2)在设计上应尽量避开滑坡地段,大方案不能避开滑坡时,局部改移线路位置以减少对滑坡的扰动,并在滑坡体上加强地面排水工程,对大型滑坡最好用桥或隧道避开,实在不能避开的滑坡,则应设置必要的工程措施。

(3)设计上应坚决避免在滑坡的抗滑地段作挖方,特别是深大挖方,削弱抗滑力,以及在滑坡的主滑地段作填方、堆料增加下滑力。

2.1.2 施工阶段

(1)施工临时设施不应大量布设在滑坡体上,不应将大量的施工用料及弃土堆置于滑坡的中部。

(2)要事先修好临时或永久排水设施,避免大量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渗入滑坡体,引起滑坡复活。

(3)滑坡体上的挖方最好先支挡后再开挖,避免坡体松弛,切忌在滑坡前缘抗滑段挖方,这会减少抗滑力,促使滑坡扩大和恶化。

(4)滑坡体上的支挡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地表和地下排水工程,支挡工程施工切忌连续挖基,坚持分段跳槽开挖,并开挖一段支挡一段,然后再挖下一段。应从滑坡两侧逐步向中轴位置进行,因两侧推力较小,不易破坏已成工程。

2.2 防止已活动的滑坡继续恶化的措施

防止已活动的滑坡继续恶化的措施:①进行滑坡体内、外地面和地下监测,掌握滑坡发展变化的动态规律。②堵塞已产生的地表裂缝,防止地表水灌入,切断对滑坡的不利水源,增做临时排水沟,把地表水引出滑坡区外。③对危害严重的滑坡,应立即在滑坡体的上部减重,下部压脚(反压),这常常是有效防止滑坡恶化的措施。

3 滑坡防治的工程施工实践

3.1 某段高速路,该滑坡平形态呈圈椅形

K118+128.5~K118+228段滑坡规模相对较大,前后缘长约60 m,前缘横宽130 m,地形南高北低,坡度10°~30°,主滑方向北偏东30°,前后缘相对高差约21 m,滑坡边界较清楚,后缘距斜坡顶水平距离约46 m,呈弧形,左右两侧边界不甚明显。K119+248~K119+290段为一小型滑坡,因前缘中基平整及放坡开挖所致,前缘剪出口清楚可见,沿基岩面滑动的滑动面很清楚,倾角25°,镜面非常明显,后缘裂隙长约8~10 m,宽约0.5 m,深约0.5~1.0 m,滑面已贯通,水平位移约5~10 cm,滑体厚约1~4 m,前缘宽约20 m,滑坡体主要由高塑限黏土组成,不含石英砂岩块石。

3.2 处治方法

在K119+128.5~K119+201.97段右侧16 m处设置16根12 m长抗滑桩,间距5 m,在桩之间用15号片石混凝土挡墙连接;于K119+201.97~K119+290段设置重力式抗滑挡墙;在K119+128.5~K119+228段待抗滑桩及桩间挡土墙施工完成后,对路基下滑坡堆积层采用翻挖碾压;在滑坡范围之处修筑截水沟,接路基边沟。

3.3 防止和治理易滑地段产生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

3.3.1 地表排水工程

任何滑坡的治理中,地表排水工程都是必不可少的,排水工程的布置应形成体系,其排水的目的在于截断滑坡体以外的山坡补给滑坡的地表水,尽快排出进入滑坡体内的地表水,引出滑坡体内已有的泉水,减少水对滑坡的不利影响。

3.3.2 地下排水工程

(1)平孔排水:即在滑坡前缘渗出较多水的情况下,在滑坡前缘打一排或两排斜排水孔。

(2)井—孔联合排水:由于平孔排水孔的长度不应过长,一般平孔长度不宜超过50 m,因此对地下水较丰富的滑坡,采用井—孔联合排水效果更好。

(3)截水盲沟和截水盲洞,这是常用的排水措施。

(4)垂直钻孔群排水,井点抽水:即在滑坡体上垂直钻孔取若干井或孔,将地下水集于井内,再用抽水机定时将水抽出排走。

3.3.3 减重工程和反压工程

滑坡体上部的减重工程和前缘的反压工程都是土石方工程,容易实施,可用于应急工程,也可用于永久工程。

3.3.4 支挡工程

支挡工程是处理滑坡最常用的方法,并分为以下几种支挡结构:抗滑挡土墙:抗滑桩和锚索抗滑桩;锚索:抗滑键:是在滑动面上下做若干排短桩,增加滑坡床的阻滑力。

4 结束语

从施工经验的滑坡体治理的施工过程中发现滑坡治理的工程费用很大,所以滑坡预防得好,可以节约治理滑坡产生的大量工程投资。

[1]杨朝晖.太长公路深家里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治理[J].山西建筑,2007(28).

[2]林鲁生,刘祖德.滑坡治理的发展概况以及加固方案的选择[J].广东水利水电,2001(02).

[3]魏永幸.滑坡防治工程技术现状及其展望[J].路基工程,2001(05).

猜你喜欢

挖方滑坡体抗滑桩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山区高速公路挖方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动态设计研究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滑坡体浅埋隧道进洞分析及应对措施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刍议公路工程水泥路面施工技术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挖方和土方转运
T形横截面抗滑桩截面优化研究
贵州省习水县桑木场背斜北西翼勘查区构造情况
卧虎山水库溢洪道左岸滑坡体稳定分析及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