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课形式探析
2012-08-15周丹
周 丹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25)
自2008年以来,从“九名职校生凌晨抢劫”、“两名‘弹珠少年’故意损坏公私财物”、“17岁职校生冒充警察胁迫歌女卖淫”、“‘轮轩’案发生在职校教室里”,到上海的“熊姐们”、北京的“少年帮会”、广东的“技校门”事件,报纸、网络上都能较容易搜到有关职校生犯罪的新闻,职校生犯罪己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至2006年,职校生犯罪人数分别为14人、22人、28人。从犯罪的职校生所在学校看,涉及到煤炭、环境、石油、技工、商业、汽车、工业、职教等13所职业学校(院),其中,三年来有5名以上职校生犯罪的有7所,有的学校达9名之多;从犯罪类型看,盗窃占50%以上,此外抢劫、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也占有一定比例。职校生在整个在校生犯罪中所占的比例也从2003年的56%上升到93%。上述情况表明,职校生犯罪正在呈现上升且多形式的趋势,让人听了不寒而栗,给所有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本文将抓住职校进行德育教形式之一的主题班会,来谈谈法制教育的形式。
1 目前职业院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课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办学体系有较强的功利性,学校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品行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居多学校将主题班会课列为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但主题班会完全由班主任自发在搞,或是学校虽有考虑而不周到,针对性差,所以举行主题班会就无章可循,想起来就开,想不起来就没人问。这样的主题班会且不论其效果如何,方向上是很难做到与学校的德育目标相一致的。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而技校老师包括做班主任的老师往往不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没有系统学习过诸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师范专业课程,他们对主题班会的认识往往是不够全面甚至是一知半解的。于是有的主题班会全由班主任一人包办,设计好教案,安排好发言的同学、提问题的同学,象一台机器在运转;也有的班主任以“学生自治”为由,将主题班会全面放给学生,并以“全是学生搞”的为荣;更有个别班主任对待主题班会明显有任务观,开起主题班会来徒具形式,敷衍了事,纯粹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或因职评或考查班主任或评先进之用,闭门造车,随便交一份材料上去。
与此同时,学校对班主任的主题班会也无任何监督措施,居多也只是学校布置任务,而后老师完成任务而己,缺乏有效考核机制的主题班会也就自然而然流于成一种形式了。这样的主题班会,欺骗了学校,耽误了学生,恰恰产生了教育的副作用,与我们德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2 延伸主题班会课内容,让学生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能有所收益
主题班会是指有鲜明主题的、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这种活动的主阵地一般都停留在课堂,以“观看某段视频+案例分析+小品表演+知识问答+讨论”等部分组成,这样的主题班会课会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针对班会主题进行设计,并妥善组织实施,课堂气氛也较为理想,能收到课上教育的效果。但法制观念在学生脑中停留的时间不会很长,往往是班会课后学生的法制意识就回复到了班会课前,原因在于无论是何种主题班会课,其形式内容几乎雷同,在学生头脑中就产生一种定律:这只是一节要上的课而己。
要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有一种遵纪守法的概念,就要让法制教育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时刻围绕着学校和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根生蒂固。这就要求我们的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由课堂走向课外,由老师与学生参与走向社会及学校共同教育,在不抛弃传统主题班会形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与实践,让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多样化、内容实践化,教育实在化。
2.1 跟着时代走,法制教育新闻时刻有
法制教育不仅只是一节课,应该如同日常知识一样灌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天。
因而,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经常看时政,搜集有关职校生违法犯罪事件的相关新闻,每周或是每月两次的在班中进行宣讲,做到警钟常鸣,也可让学生拓宽视野,不拘于课堂学习。
2.2 把握传统教育形式的关键,听听学生的主见
传统主题班会课只是部分学生在“展演“,而居多的学生在观看,要想洞察所有学生的法制意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就必须要把握好传统班会课中“自由发言”或“讨论”的环节,及时捕捉学生的真实想法,做到现场解答或课后补救,为提升或纠正学生在法制观念中正确的或错误及偏差理解,使得班会课主题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印记。
2.3 创造条件走出去,亲眼所见永难忘
要争取得到少管所的支持,让少管所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基地,让学生亲眼去看去感受,亲身体会到自由的可贵,遵纪守法的重要,这比任何一堂课都要来得生动和有效,也比任何一堂课在学生脑中留下的印象深远。如果实在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可请一些教官走进学校来,利用真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
2.4 引导学生去宣传,益人益己益教育
应该打破主题班会课只拘于课堂的形式,只要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在展开活动,都应该是算作主题班会。因而笔者主张让主题班会课走出课堂,鼓励所有学生全员参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去了解在校生对相关法制的了解情况;或做一些宣传小册子,在学校进行派发;或做宣传板报及海报,普及法律知识等,引导学生主动去宣传,在宣传过程中不仅促使学生先学习和领会了法律知识,也受益了被宣传的人,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及与外界的沟通能力,一举多得。
2.5 组建法制宣传小分队,创建法制宣传网络平台
老师要想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除了靠自己的慧眼观察外,还有就是从问题学生的周围去了解。而最容易发现问题又能告之老师的就是各班的班干。因而可以组织各班得力班干及积极份子,成立法制宣传小分队,并提供网络交流平台,供于学生内部相互交流学习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便于学生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使老师能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将超出法律的一切可能发生的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总之,职校老师应该意识到法制教育对于处在社会边缘化的职校学生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积极创设必要资源,大胆创新,不仅要抓住课堂40分的教育,更要突破课堂拘束,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接受教育,使我们职校生的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1]刘紫千.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的思考[J].东方青年·教师,2011(6).
[2]安爽.高职院校思想教育中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1(31).
[3]刘文杰.职校法制教育初探[J].上海教育,1996(3).
[4]张灵.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的探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2).
[5]韩峰.职校生犯罪成因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