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区域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建设

2012-08-15

科技视界 2012年23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素质图书馆

王 琳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图书馆 河南 濮阳 457000)

0 引言

区域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收集和传递文献信息资源,传播先进文化,以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区域图书馆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区域图书馆的发展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标志,是一座城市文化最为集中的展示,也是一座城市文化品质的象征;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又成为区域图书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城市发展与区域图书馆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是互惠互利和共赢的,这一点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城市与图书馆的发展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1 区域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与从业人员建设

对于区域图书馆来说,高素质的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将成为未来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本和财富。因为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是图书馆无形资产和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图书馆的软实力,是图书馆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区域图书馆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大批具备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只有高素质的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才能保障区域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可持续运行。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最终是为广大读者提供服务的,只有其具备高素质,才能保障读者获得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促进区域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1.1 重新确认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

在我国,由于图书馆传统范式下工作内容及其自身的特点等局限,公众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形象认识,总体上依然停留在“收收发发、借借还还”的出纳员层面的传统意识上,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职业地位依然没有获得社会的认可。在美国,各种图书馆里集聚着一大批具备各种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图书馆从业人员,尤其是确立职业形象的大中型图书馆内各个类型专家,依托自身渊博的知识、高深的专业能力,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在日本,国立机构的司书(即有资质的从业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公立机构的司书属于地方公务员。因此,我国应该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法规,制定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体系,以立法的方式确认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确保不低于公务员的地位,使其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尽快吸引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公共图书馆事业,促进区域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1.2 提高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

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明显低于社会同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待遇状况十分明显,大部分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经济待遇偏低,优质人力资源流失成为必然,优秀人才拒绝选择区域图书馆事业也是自然。这样一个缺乏高级专家和精英的领域,其结果也只能造成该领域整体地位的降低,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在美国,图书馆一般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远高于社会中等工资水平,资深图书馆员年薪达到十几万美元,甚至高于地区议员的水平。在日本,供职于国立机构的司书工资为日本工作人员的平均水准;供职于公立机构的司书工资与国家公务员相近但略高一些;一般情况下,多数学校法人都参考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来决定私立机构的司书工资。因此,在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制定上,我国应该参考和借鉴国外同行业的经验,确保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标准,促进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1.3 重视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和继续教育

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学历普遍较低而且单一,尤其是过分集中于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在图书馆以文献集藏为重心的时代,已经显示了文献组织与读者服务能力的薄弱。当今,区域图书馆面临着信息集散、知识服务、数字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新的社会需求,单一知识结构的专业队伍越来越无力承担现实的任务。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外语服务能力、专业研究能力明显不足,成为制约区域图书馆服务水平提高的瓶颈。比较而言,美国图书馆界的从业人员要求就相对高得多了。一般而言,获得 AL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简称)认证的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是进入美国图书馆界工作员工的必要前提条件。对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也有严格的门槛条件,能够授予图书馆学类专业硕士学位的学校,都必须通过ALA的专业审核,其发出的学位证书才能获得业界认可。图书馆专业的人员一般都具备硕士学历或博士学历,有的要求双学历,即一门专业科学学历再加上一门图书情报学专业学历,已经是一种基本的惯例。日本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培养、考核已形成较科学的体制。各种类型的公立图书馆对专业人员的聘用和待遇都有严格、合理的规定,获取任职资格,有较科学而严谨的程序。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很重视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美国除了在馆员入门阶段十分重视专业背景和基础能力以外,还十分重视馆员的继续教育。在美国的图书馆从业人员职业生涯中,随时有机会获得专业知识的更新。图书馆界和社会其他各界为图书馆从业人员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各种专业技能教育。图书馆从业人员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经常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随时更新个人的知识结构,提升各自的专业能力。这种社会化的职业教育、知识更新服务,与馆员不断更新个人知识结构的需求,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机制,为图书馆从业人员构建了和谐的发展环境。

我国各级政府应该设置专项经费,用于各类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和继续教育。在借鉴国际先进、成熟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各类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可靠的统筹规划和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规定其必须完成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并设置奖惩措施,全面提高图书馆从业人员服务社会文化需求的能力。

2 区域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与服务对象建设

读者作为图书馆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许多读者并没有认识到建设图书馆同时也是自己的责任,是自己文化信息权利的回归,自己应该是图书馆的主人,应该自觉自律地参与图书馆的建设,维护图书馆设施,反而是作为客体,消极地对待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一是可以为读者提供自学及更新知识的场所;二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活跃文化生活,使读者通过阅读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拓展视野;三是促进读者身心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塑造和培养。因此,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对读者素质的要求和塑造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图书馆必须引导读者树立和提高积极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意识,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得到发扬。引领他们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增强其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能积极主动地以自身的良好素质参与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读者素质就其内容来说,除了文化素质外,还应包括身心素质、道德素质、生态环境意识等几个方面。

2.1 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是整个读者素质的前提,没有健康的身体,服务于图书馆的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健康不仅指生理方面,还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力的规定性,包括兴趣、情感、性格、气质、意志等基本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尤其是城市里,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的心理遭受着极大的考验,也迫切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图书馆可以成为人们栖息的港湾,读者可以在此放松心灵,陶冶性情,使得身心发展得以巩固,慢慢地就会将图书馆融入生活中去,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归属感不断增强,从而发挥主动作用,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2 道德素质。道德是指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意识和自觉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理想信仰、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公德、传统习惯等,它是读者素质诸要素中的灵魂和统帅。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人的市场行为和道德行为容易失范,实际上已产生大量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现象。提高读者的道德品质不仅是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促进和谐社会创建。要充分发挥区域图书馆高品位文化的人文功能,着力提高读者的个体道德素质,使高尚文明的阅读行为规范,化为读者的行为习惯和自觉选择,自觉维护图书馆公共设施,参与并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图书馆的道德建设服务目标。

2.3 生态环境意识。图书馆及其周围环境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重视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成为衡量一个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生态环境意识是一个读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一个成熟理性的读者应该强化生态环境意识,爱护图书馆环境卫生,爱护图书馆及其周围的动植物,约束自身的行为,妥善处理与管理人员、其他读者的关系,努力使人与图书馆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成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有力主体。

3 结论

区域图书馆为局部社会成员提供了共享资源,其发展的过程也是讲求效益、创新服务的过程,区域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区域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重视其专业能力培养和继续教育,也需要读者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增强读者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能积极主动地以自身的良好素质参与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中去。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此才能真正保障区域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目的,为社会的和谐创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王志昆.区域图书馆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4):64-65.

[2]甄洁.中美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差异与启迪[J].图书馆杂志,2005(4):35-37.

[3]王云红,王丹.日本图书馆专业人员述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252-253.

[4]李静丽,谢雨.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概况及对策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2).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素质图书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图书馆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