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2012-08-15何文青
何文青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 南通 226006)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总是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身为一名小学教师,一生会接触很多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 这样,自然会存在表现优秀的学生和表现略差的学生。 而“问题学生”这个字眼在老师们口中也是经常听到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是“问题学生”呢?
1 “问题学生”的定义
所谓的“问题学生”界定很广。 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在父母眼里,他们是不听话的孩子;在学校的眼里,他们是学习上的差生;在老师的眼里,他们是“问题学生”。 我个人给“问题学生”的界定是: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即为“问题学生”。 而“问题学生”一般都不止一个方面有问题,单纯因为智力而造成成绩不好的孩子,不能认为是问题生。 “问题学生“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几种:
(1)厌学型: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话,不写作业,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
(2)纪律型:此类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上课不守纪律、小说小动、容易和班上孩子起冲突,对班集体建设影响比较大,学习成绩问题不大。
(3)品德型:此类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如打架斗殴、抽烟喝酒、小偷小摸等,他们多数学习成绩不好同时也不守纪律。
(4)心理障碍型:如自闭症、忧郁等,无法与人进行正常的沟通。
以上所提到的几种情况都属于“问题学生“的存在范围。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问题学生”存在的呢?
2 “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今年3 月,我作为一名教师在如东县马塘小学实习。 在我所授课的204 班,有这样一个小家伙。 我记得我第一天去上课,我点花名册回答问题,当我喊道她的名字时,班上所有的孩子都哄堂大笑,她也没有站起来回答我的问题。 后来班上有孩子偷偷告诉我,老师你不要喊她啦,她是个傻子,她不会认字什么都不会的啦。 其实在孩子们哄堂大笑的时候,我有注意过那个孩子的表情,她脸上是惭愧的。 之后的每一次,我都注意到,只要她看到我,不管是在校园里还是在回家的路上,她都会害羞的朝我笑,我心里就在想,也许她不傻呢。终于有一天,我在带孩子们读单词的时候,我注意到她的嘴巴也在跟着念,虽然念的很吃力很模糊,但是我看得出她是在用心读。我课后问她:你喜不喜欢上学啊?”她说喜欢。我说既然你喜欢上学,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 她连忙挥手说,不是的,她指着自己的小脑袋:“别人都说我这里有问题的。 ”我听完之后竟然硬是愣了一阵没反应过来, 我心里也顿时堵得慌。 后来在她们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她父母离异了,奶奶一个人照顾着她。 其实这个例子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千万种的一个。
可见,所谓“问题学生“并不是天生的。 我个人认为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孩子从小遭遇的家庭变故或者父母离异,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让孩子不敢面对未来或者自暴自弃。
(2)孩子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这里具体表现为家庭经济困难,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在学校里感到自卑,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3)有的孩子生长在单亲家庭,他们性格孤僻,长期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善于与人交流。
(4)孩子从小接触的教育环境不一样,有些父母把孩子扔在家里给老人看管,老人教育方面的意识不是很强,过分宠爱孩子,任由着孩子在学校为所欲为。
(5)孩子由于智力问题在学校成绩差,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排挤和歧视,被老师忽略得较多,孩子在老师那里得不到关注,自暴自弃。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孩子都是受到了一定因素的影响才会变成这样的,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引领这些孩子呢?
3 正确的引领和指导
一名优秀的教师当然需要出色的教学成绩,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就是被这一点给束缚了,他们把过多的时间都花在了那些基础较好的孩子身上而忽略了上述所提到的那些问题孩子们,甚至还出现了每个班上都有一两个被老师们放弃的所谓的“傻瓜、呆子”。我认为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我们不仅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也要关心孩子的生活,从这两方面入手,才能让孩子逐渐摆脱“问题学生”这四个字。 而且只有先解决了孩子的生活上和心理上的问题,孩子才能步入学习的正轨。
在生活上,我们可以做到这些:
我们要及时和家长交流,长期保持联系。 和家长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因为孩子从出生到入学之前,相处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庭成员,而家人平时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旦发现班上有存在类似情况的孩子,我们就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并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家访等形式去和家长沟通。
除了和家长沟通之外, 我们还要注意和孩子自身的沟通。 很多老师习惯在平时的课余时间,把孩子叫过来和自己谈谈话。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谈话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可以很直接,可以很委婉,我这里并不建议那种很直接的谈话法,就是课间把孩子喊到教室外面或者办公室,这种方法其实无意间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困扰,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 我这里建议的方法是,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件事,等到中午或者下午放学后,作为感谢把孩子带回家吃顿饭谈谈心, 这样第一拉近了孩子和你的距离,第二也让孩子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其实并没有被老师被同学忽视。
特别强调有一种“问题学生”,很多老师由于关心方法不到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我指的是那些家庭情况不宽裕的孩子, 这群孩子往往都把自己自闭起来,不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玩,或者说他们被班上其他的孩子排斥。 有的教师是想帮助这些孩子,但是却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他们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孩子一些帮助,其实他们不知道,这对孩子是多大的伤害。 给予适当的帮助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方式和语气,不能让孩子承受着很大的心理负担去接受别人的帮助,更不能让孩子觉得别人是在可怜我,是施舍给我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得让孩子在健康、快乐、平等的环境中成长。 只有你爱孩子们,孩子们才会爱你,孩子们爱你了,才会对你的课堂有兴趣,而兴趣,毋庸置疑就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在学习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承认“问题学生”的这样一种状态,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学生不好或者埋怨学校为什么把这个学生分在自己的班。
其次,面对这些孩子,我们要有爱心,不能放弃。 尤其是对于那些确实努力过,但是确实只能考这么多的孩子,我们要多点耐心和责任心。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基因不一样,每个家庭给孩子提供的课外教育、社会教育不一样,我们要因材施教。 对于那些成绩考不上去的问题学生,我们如果一直不断得批评埋怨, 孩子是不会有一点进步的,反而受到了打击,然后害怕逃避堕落。
最后, 我们要给他们每个人都拟定个现阶段的目标,每个人的目标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打个比方,小李每次考试都只能考20 分, 那么, 我们给他订制的目标就是,下次考试分数一定要大于等于20.5 分。自己超越自己,就是进步的。当他们进步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对于这些孩子,其实鼓励是很有必要的。 有时候你的一句鼓励往往比十句批评的作用要大得多。
小学生有着很高的可塑性,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只要我们不轻易放弃,只要我们积极反思、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的存在率自然就会逐渐减少。 为了孩子的明天,我相信我会做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