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沿河防护林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探讨
2012-08-15方发根杨元兴
方发根,杨元兴
(江西省弋阳县林业局,江西 弋阳 334400)
1 引言
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地形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生产活动情况和自然灾害,在当地发展的生产总体规划基础上,考虑道路、田边、居民点和水利设施的情况,进行植树造林活动,布局以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建设,规划成防护林,称为防护林体系。我国南方地区沿河地区的树林建设,关乎着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为使南方环境趋向生态,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建立防灾减灾的沿河防护林防御体系非常重要。
南方地区是我国经济繁荣圈之一,但南方地区由于频繁发生风、旱、涝等自然灾害,使得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防护林体系的建设较为缺乏,造林和功能作用质量较差和建设投入的资金不足,导致沿河保护区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南方的沿河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较为突出和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集多年的林业经验,通过评价我国南方沿河地区自然资源条件,对我国南方沿河防护林减少在树种选择、营造林技术以及布局进行分析。
2 自然资源条件的评价
(1)地貌条件。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势特点是东西差异较大,为西北高和东南方向低。地貌类型多以丘陵为主,内地山区向沿河地区的地貌变化,是低山、中山和丘陵为过渡段的平原和台地。且有热带喀斯特地貌,以峰林-洼地为代表,在桂、粤西、黔南和滇东等地分布。并拥有众多地下洞穴,以溶蚀性拱形洞穴为主。地下河拥有较多的直流且流域面积较大,平均流域面积为160km2,最大的地苏地下河流域面积达1000km2。众多的洼地地表发育,峰丛区域具有2.5个/km2,100~300m的洼地间距,分割破碎正地形,呈现峰林一洼地地貌。一般在45°的峰林坡度。峰林的类型主要有疏峰、孤峰和峰丛,奇峰异洞是热带喀斯特的典型特征。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有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2)气候资源。赤道季风气候,位于北纬10度以南的南海岛屿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6℃以上,年积温达9000℃,气温变化很小,四季雨量分配较均匀。热带季风气候,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5℃,终年无霜。副热带季风气候,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候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候,即30d),冬季气温相当低。
(3)南方大部分地区分布的土壤是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为主的铁铝土,即富铝土。富铝土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缺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土壤。南方富铝土分布区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成土母质”为各种“酸性”和基性岩,并以富铝风化壳为主。
(4)亚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如我国的广东和广西的南部、海南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湿润地区,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青藏高原以东。在热带雨林区域中,有些地方由于受强烈季风影响,出现旱季、雨季交替的情况,因此产生热带季雨林。
(5)水文资源。由于我国南方降水多,降水期长,季温度高于0℃。因此河流水量较大、汛期长、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3 造林技术分析
3.1 树种选择
(1)经济林。柑桔、梨、桂圆、芒果、柚、橙、龙眼、荔枝、枇杷、猕猴桃、树莓、黄皮、苹果、梨树、杏树、桃树、李子、葡萄、石榴、肉桂、黄柏、花红、樱桃。
(2)用材林。油杉、火炬松、建柏、樟树、柚木、马尾松、巨尾桉、木荷、厚荚相思、火力楠、柳杉、湿地松、柠檬桉。
(3)防护林。桐花树、湿地松、马尾松、木麻黄、黑松、合欢、马占相思、榕树、尾叶桉、杨梅、台湾相思、池杉、火炬松、肯氏相思、田菁、黄槿、木榄。
(4)薪炭林。黑松、马尾松、合欢、台湾相思、银合欢、大叶相思。
(5)特种用途林。南洋杉、柏木、银杏、苏铁、龙柏、羊蹄甲、垂柳、夹竹桃、木芙蓉、细花八宝树、木棉、旱柳、银桦、罗汉松、南洋楹、团花、白千层、川楝、棕榈、麻楝、圆柏。
3.2 营造技术
(1)林带营造技术。主要选择巨尾桉、湿地松和火炬松的树种造林,树种组成是湿地松与巨尾桉、火炬松和肯氏相思混交林,根据当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和株行距。块状整地的穴面深6cm,宽65cm见方、穴底为45cm机房,湿地松的苗高为1.3~1.6cm,巨尾桉、湿地松、火炬松的为Ⅰ-Ⅱ级容器苗,4~5个月进行植苗造林,造林完成后的1~4年定期半年进行施复合肥和锄草松土。
(2)沙荒风口营造技术。主要是工程配合生物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分为筑建挡风石墙、竹篱和石堤,铺设压沙泥土和固沙草种的种植。
(3)护路营造技术。根据当地的道路布局情况,选择生长稳定、长寿、抗性强且较为美观的的树种,营造乔灌木混交型。公路内侧采用灌木、外侧采用5m×5m的乔木,其他交通道路采用混交比为1∶1,株行距为5.0m×3.5的乔灌木混交。
(4)农田林的营造技术。树种选择为湿地松、荔枝、李子、台湾相思、肯氏相思、木麻黄,树种组成有湿地松、李子、荔枝纯林和木麻黄、台湾相思的比例为3∶1的混交林,纯林宽度为4行5m,株行距为1.6m×1.6m,密度为4550株/km2。块状整地的穴面深55cm,宽为65cm见方,穴底宽为45cm见方,Ⅰ-Ⅱ级容器苗,4~5个月进行植苗造林,造林完成后的1~4年定期半年进行施复合肥和锄草松土。
3.3 布局分析
根据我国南方沿河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我国南方防护林的布局应为:山地、丘陵应多发展林带林和薪炭林;平原地区发展护路林和林带林;台地、山洼等地区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旅游区和军事区多发展特种用途林;沿河两岸多发展经济林;河源流域多发展涵养水源林;城乡农村地区多发展护路林和经济林,以发展经济和绿化。
4 结语
南方地区的经济条件和自然地貌较为特殊,多为山地、丘陵、平原,有很好的防护林发展前景。但由于南方人工营造林的基础设施、营造技术和布局较为落后,给南方地区的居民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防护林建设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因需设防”的原则。
[1]徐新创,苗东利.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特殊工程措施的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05,25(6):102~106.
[2]叶功富,郑 锟,徐俊森,等.沿海木麻黄防护林不同配置模式的防护效应[J].海峡科学,2008(10):93~95.
[3]洪加凤,龚 静.南方山区林地变化的现状和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20(2):19~22.
[4]何小广,谢相林,葛世东,等.浙东南沿海防护林效益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3(3):8~9.
[5]危静美.福建沿海城市园林绿地植物季相景观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