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浅探——以北安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例

2012-08-15张丽

绿色科技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东胜乡镇资源

张丽

(黑龙江省北安市环境保护局,黑龙江 北安164000)

1 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现代化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已不堪重负,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类要想从生态恶化的状况中挣脱出来,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下去,就必须摆脱传统的生产模式,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生产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获得了迅猛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农村的生活环境污染、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生态遭到破坏、资源枯竭等严峻的问题也摆在了面前。为了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不被破坏,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节能资源,更好地改善乡镇人民的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乡镇人民的生活水平、环境保护意识,由黑龙江省北安市环保局组织,北安市东胜乡和北安市畜牧局、北安市农委等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启动了黑龙江省北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优美乡镇示范乡的建设工作。

2 选址主题

紧紧围绕发展绿色环保、创造低碳减排乡镇这一主题,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进行总体规划,对农村的土地、水资源、肥料、农药、能源、饲料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虑。选择东胜乡为创建优美乡镇的示范乡,主要是因为其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环境资源,东胜乡东部与胜利林场相连,西部与城郊乡接壤,南部与赵光镇隔乌裕尔河相望,北部有闹龙河与部队农场为邻,南北长约18km,东西宽12km。地处小兴安岭西南麓,是山地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距北安市区12.5km,乡域面积183km2,5个行政村,27个自然屯,全乡人口13000人。

3 建设原则

在绿色环境优美乡镇的建设过程中,一是提倡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尽量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保护,有效地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提倡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尽量遏制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与机械作业,避免耕地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三是坚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坚决杜绝了滥垦、滥伐现象的发生。环境建设逐步达到了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格局。

4 建设成效

4.1 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作用

选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出发点后,以环境资源保护为前提不断加大领导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成立了由东胜乡、北安市环保局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环保局积极配合,尽量做到在建设过程中,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资源,争取不破坏任何一点原有的自然资源,确保了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推进工作的进展。工作任务确定后,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各自具体负责推进落实。乡政府把有效保护和利用环境资源作为建设环境优美乡镇的重要指标之一。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切实做到了在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过程中,力争不损害任何的环境资源,力争做到“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

4.2 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根据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要求,2007年5月,东胜乡编制出了《东胜乡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的编制完成为东胜乡环境建设走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保证环境建设的连续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4.3 对农业生产环境质量的改善

(1)加强乡村公路建设。几年来,先后修建了了东胜—胜利林场、东胜—东民等白色路面2条,共21.5km,东胜—东边砂石公路13.3km。乡村绿化植树1万株,种草11万m2,改善了乡村环境质量,居民生活垃圾处置率达到80%以上。

(2)改善乡村环境质量建设。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东胜建成区2km2),加强了水源地建设与管理。严格控制污染源,使东胜乡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3)突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为实现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迈进,东胜乡大力开发绿色食品生产,实施绿色工程。目前为止,全乡绿色大豆种植面积发展到400hm2,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81%,农药使用强度1~6kg/hm2,化肥施用量176kg/hm2,农膜回收率90%,土壤有机质含量达6.1%。

4.4 对生态自然资源的保护

(1)实施林业生态建设。东胜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森林资源,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了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坚持治理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现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几年来共植树造林58hm2,退耕还林116hm2,全乡森林覆盖率已增加到8.1%。

(2)切实加强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乌裕尔河土地整理项目治理为龙头,以灌溉、排涝、防洪、水保为重点,修复水毁工程,实施了小流域治理,联合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

4.5 对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东胜乡进一步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效果,重点突出种植主业优质化、畜牧生产主业化、生态农业战略化三个主攻方向,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势头:乡村环境建设明显好转;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5 存在的问题

自启动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以来,东胜乡在自然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群众的环境意识还比较薄弱,认为加强环境建设是别人的事,与已无关,主人翁意识有待于提高;

(2)资金短缺,极大地制约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作的开展;

(3)东胜乡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作尚存在着一些差距,还需尽快达标。

6 对策和措施

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实现乡镇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东胜乡应该利用实施环境优美乡镇的有利契机,从实际出发,调整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优美乡镇建设,取得成效。在以后的工作中,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重点。

(1)继续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一是努力探索改善农村落后面貌的新途径。二是找准症结,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三是强化制度落实,依法治乡。四是唱响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主旋律,切实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五是抓好项目落实,全面完成环境优美乡镇的建设任务。

(2)继续抓好东胜生态开发区建设,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和渔业面积,改良品种,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

7 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全面小康社会的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内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综合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以往我国政府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而且是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形成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风貌为目标,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综合建设计划。所以,北安市东胜乡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借鉴。

[1] 柯珍堂.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系探讨[J].企业经济,2008(11):87~89.

[2] 朱新玲,黎 鹏.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25~128.

猜你喜欢

东胜乡镇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我给资源分分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资源回收
乡镇扶贫印象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在亿昌博物馆,瞻望历史的印记
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公尼召勘查区可采煤层分布及岩煤层对比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