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
2012-08-15薛明忠
薛明忠
(石家庄供电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51)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
薛明忠
(石家庄供电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51)
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了党章,“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回顾中国过去30年走过的道路,发展是一条主线,树立怎样的发展观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和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发展观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转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变,从而为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了新时期发展理论的探索。在1980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邓小平指出:“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为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这一思想,最终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中被概括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而彻底解决了中国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十四大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全面推进,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以稳定为前提,以改革为途径和手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开始形成。。
江泽民继承和发扬了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执政党兴衰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进一步作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科学论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是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的事业,不但经济建设要上去,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秩序,社会风气都要搞好,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互相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样,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进一步扩展。江泽民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的现实和世界发展的趋势,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观所进行的一系列深入的探索,科学地初步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把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现实需要,进一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把握世界发展的整体方位和现实需要,把握世界发展的整体规律 ,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它被完整地表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个统筹、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在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手段、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进一步发展”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所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它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从最初的“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并非仅仅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而是党的发展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提高与创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原先高度集中僵化的发展模式到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是硬道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引导中国成功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进一步为解决“发展不足”问题提供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为提出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政治条件。科学发展观是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物质利益和理想追求、发展的目标和发展的手段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