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2012-08-15龚廷春孙瑜镭
龚廷春 孙瑜镭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3)
2009年9月18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一次把党的建设问题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决定》指出:“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而党员干部的教育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因此,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当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认清新形势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的国民经济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一些党员干部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膨胀,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甚至完全丧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1]众所周知,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道德败坏,生活腐化、堕落,索贿受贿,于2000年3月8日伏法毙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因经济犯罪被处以死刑的省部级高官第一人。类似的反面材料无不说明,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失衡,需要党员干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现行的法规制度在一些方面和程度上的缺失、滞后,甚至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相悖,为一些人买官卖官、索贿受贿、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近些年来,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扩大;而现行的一些管理和考评制度使得干部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腐败现象的增多又使一些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产生疑虑和困惑,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艰巨性所在。因此,更需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更需要尽快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三)国际局势的巨变和动荡,需要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遭受到严重挫折。一些党员、包括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发生混乱,理想信念动摇。“堡垒往往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让西方敌对势力的战略图谋得逞。”[2]无数事实说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意义十分重大、十分紧迫。“党组织必须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先进性。”[3]
二、对理想信念的再认识
信念是指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执著追求的精神状态。“信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和反映,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4]信念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念,就能精神振奋、克服困难,甚至生命受到威胁,也不轻易放弃内心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思想基础,是人类最崇高的政治理想和信念。”[5]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历史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共产党人有着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们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勤奋工作、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践证明,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党员先进性在思想信念上的根本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精神保障。
三、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主要途径
(一)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要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
“我们的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的党,重视理论学习是党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时期是这样,建设时期也是这样”[6]。这是党坚持正确思想的保证。对共产党员来说,理想信念是安身立命之魂,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也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党员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然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正因如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持续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
学习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历史和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是确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7]。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做到不盲从、不迷信,也只有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做到理想信念坚定,从而经受住各种政治风浪的考验。
(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关键在于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理想信念既体现于党员干部对党的整体目标、任务、前途命运的明确认识中,体现于对党的宗旨、奋斗目标的态度中,同时也体现于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具体实践中”[8]。从这个意义上讲,理想信念也是党员干部把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追求具体化为现实工作与生活中的自觉行为规范和行动意识的结果。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各种正确与谬误的界限需要靠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判断力来区别,并决定自己的取舍;对于各种腐朽思想观念和错误思想影响,需要靠坚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头脑来抵制;各种非正道的利益诱惑,需要坚持不懈的警惕与政治操守来拒斥。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把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要求。
(三)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加强个人修养,提升自己的能力
1.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责任,努力提高共产党员的使命意识和奉献精神。“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上,落实在爱岗敬业、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上”[9]。我们这几年学习的郑培民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党和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楷模。他努力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忠实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在很平凡、普通、艰苦的岗位上找准了自己的坐标,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年华,在工作生活实践中带领并影响着周围的群众。而且他忘我工作、心系群众、兢兢业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奋勇前进。
2.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把自己锻造成学习型的高素质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才形成的。共产党员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才能具备服务社会的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防腐拒变的能力。不学习,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就不可能自觉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就不能正确体现人生的价值。
3.提高个人修养,塑造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先进形象,就必须加强党性修养。这是以增强党性为核心,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以改造主观世界为内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为要求的思想改造活动,是在实践中认识不断提高、思想不断升华、理论不断丰富、精神不断飞跃的过程。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共产党员比一般群众更要看重党的名声和形象,更要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使自己的言行与党员身份和先进性要求相符合。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严格规范一言一行,坚决不做违背党和人民利益、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党纪国法、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事情。树立先进形象,就必须在日常工作生活上,经常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看自己有没有与党的性质、宗旨、纪律不相符合的言行;要经常进行严格的自我批评、自我剖析,找出缺点和不足,并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克服。这样党员的先进性才有着力点,才能发挥出先进引路、示范带头的作用。
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共产党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深入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矢志不渝的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扎扎实实的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认清党肩负的神圣职责,为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1]孟祥青.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明福.思想作风建设[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3]王春玺.邓小平执政党组织建设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7]王联斌.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5]杨正午.党员、党性、党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总政治部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9]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