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术观点
2012-08-15
最新学术观点
科研需要童心
做研究最重要的动力就是兴趣。不要去算计做研究的得失,而要出于兴趣去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袁亚湘
科技评价应引入第三方
科技评价是现在科技界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科技界发展的最大瓶颈。正因为科技评价涉及到政府、教育和科研机构等各方面,因而受到了上上下下的高度关注。作为科技评价的第三方,首先,应该是具备法人资质的实体,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甚至能够承担刑事责任;其次,第三方应有学术权威性,得到领域内一定程度的认可;再次,第三方机构应有相应的人才,可以集中领域内最主要的专家。也就是说,这个实体将来要对自己作出的评价负责。在今年两会上,有全国政协委员表示了相同的观点,认为重大科技项目要经过独立的专家委员会评估和论证,重大项目实施过程要有独立的专家评估和监督,项目成果要由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验收。
——中国科学院院士、森林经理学家 唐守正
研究“钱学森大成智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钱学森大成智慧学集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集对人才成长和个人体验的思考,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培养“集大成”的人才,就是要做到全面而不片面、融合而不分割。同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堂里要有“三声”:掌声,深刻与精辟——有感悟;笑声,生动与精彩——有兴趣;辩论声,启发与探究——有参与。其次,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再次,要注重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要加强基础教育各学段的统筹规划,就要将先进教育理念一以贯之,探讨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以教育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以打破常规的实验培养具有打破常规精神的人,加大改革力度。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基础教育家 陶西平
吹响地震数值预报的“起床号”
是时候吹响地震数值预报的起床号了。数值预报可以吹响“起床号”了,但是吹响“进军号”还不到时候。我们不知道初始应力状态,也无法计算绝对值。因此,应力观测系统必须有国家级的部署,地壳深部探测计划应该发挥独特的作用。
走物理预报的道路,需要定量计算,不是定性地说一说就行了。我们的计算虽然不能实现完整的数值预报,但是如果把许多数值计算的成果用于对地震形式的判断的话,现在的能力还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只有对地下应力情况搞得更清楚了,数值预报才可以取得更大发展。那么,应如何实现经验预报向数值预报的转变?不妨参考一下气象预报。如果想让地震预报有一个质的飞跃,则必须要跟气象预报走一样的道路——搞基于物理的数值预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地球物理学家 石耀霖
衰老研究肩负社会责任
很多人老了都会得老年病,如果仅从老年病入手来研究老年病,就会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困局。而真正研究老年病,还是应该从衰老机制研究做起,首先要弄清楚人为什么会衰老。遗传、环境、疾病等因素都可以引起衰老,或者使衰老现象提前。要推迟生物学意义上的衰老,老而不衰,就需弄清衰老机理。其实,很多老年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都与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弄清衰老的机制,绝对有助于老年疾病的研究。如果这一庞大人群因老而衰、因老而病的情况能够得到缓解,一定能为国家减少巨额医疗费用。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我们进行衰老机制研究,并非让人长生不老,只是想通过研究,减缓人的衰老过程,延缓因老而衰,特别是抑制由衰老引发的多种疾病。决定物种最高寿命,遗传起关键作用。作为人类,寿命的长短,除了遗传,环境至关重要。比如在我国新疆的和田、广西的巴马等长寿地区,有些家族的长寿老人更多,这就说明长寿与遗传相关。但也并不是所有长寿家族的人都长寿,这就说明另外一个问题:环境也是影响衰老的重要因素。这就说明衰老还受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医疗条件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当然,不同生活习惯所引起的体内环境差别也可影响衰老。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医学家、癌学专家 童坦君